APP下载

课中有境 心中有情
——例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德育融入

2021-11-22余莎莎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德育

余莎莎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前言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教师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将德育知识与课堂内容融合,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接受德育熏陶,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融入德育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有目的的设置一些具有情绪色彩且带有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首先,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其次,情境教学的设计呈现多样化,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互动;再次,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德育教学的探索者,创设情境教学,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德育的内容,接受德育熏陶。最后,情境教学的创设具有迁移性,融合德育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教师处理好过程与效果的关系,丰富教学情境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情境体验和感悟。在情境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情境教学的设置,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2.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方式

2.1 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享受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结构,也能够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体的事物,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小学生对于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比较喜爱,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教学情境,能够抓住学生的特点,使其能集中注意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另外,在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入手,寻找教学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教育与数学情境相融合,能够使学生全方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还能在情境熏陶下,不断地提升自我的道德认知,真正的实现润物细无声。

例如,在学习《千米和吨》这一单元时,学生需要掌握千米的含义,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观念,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并且能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谈话进行导入:“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在谈话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回忆学过的知识,主动回答互动,不仅能够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从而激起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随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出今天的教学主题千米,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千米的长度,通过动态的运动,让学生知道一千米的行驶时间,对比厘米、分米、米、千米行驶时间的长短,深刻掌握千米的含义,并且能理解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从南极到北极的距离,使用千米表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大小,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还能在直观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德育内容,提升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2.2 构建问题教学情境,融合德育教育。问题是学生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有利于推动教学环节的展开。数学是一门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学科,因此,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重要的作用[3]。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并能拓展其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地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思考,充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使其能主动地去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还能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感,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在问题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道德知识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教师要在情境中带领学生认识人民币,明白人民币的单位,并且能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从而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能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进行导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自己买过东西吗?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需要什么?”生答:“买过糖果,需要用手机支付。”师说:“手机支付的是钱,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钱的知识。”随后向学生提问:“钱在不同国家的名称?”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美国的称为美元,英国的称为英镑,中国的称为人民币”。然后向学生用实物展示人民币的种类,人民币主要分为硬币和纸币,待学生对人民币的类型掌握后,再细致讲解每一种人民币的面值。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主要学习一元、五角、两角、一角以及十分、五分等即可,将纸币粘贴在黑板上正面朝上,请学生观察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区别和相同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大小不一致、颜色不相同,但是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字迹。教师可以在此时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讲解人民币的由来,使学生能够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得之情,从而到达渗透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进而实现德智双收的教育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人民币的印象,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意识的熏陶,实现了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3 借助故事教学情境,完善德育教育。现阶段,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下,德育教育需要从由思想品德教师单独完成教育,转变为与各学科进行结合的教学方式,打破德育教育的局限性,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教师在课堂中传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内容,使其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进而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4]。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欲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融合了许多关于数学史的内容,对于立德树人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介绍给学生,为学生创设故事教学情境,使其能在了解数学发展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建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故事情境的创设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其能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数学经营,探索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使用竖式进行计算。同时能在各类算法中进行比较,明确不同算法的特点以及使用的题目,进而能灵活的应用不同算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进行导入,每一盒水彩笔中有24支,一箱中有16盒水彩笔,请问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学生根据以往的数学知识,可以很快地写出计算式子,并能得出结果。生1:“将16盒水彩笔分两次算,先算8盒,然后再乘以2,就可以得出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师问:“这个方法不错,还有不同思路吗?”生2:“先算出10盒水彩笔有几支,再算6盒有几支,然后相加就可以得到答案。”师说:“这样两种计算都对,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方便快速的方式,两位数直接乘两位数的算法。”然后,教师为学生讲解笔算相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带领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接下来,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完习题后,进行课堂总结,借机向学生讲解教材中关于《算法统宗》的数学故事。这本书是程大位编写的,他在古代的艰苦的时期,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编写完成了《算法统宗》这本书,它不仅确定了算盘的使用方法,还创新了当时的计算方式,为数学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法的作用和发展过程,并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形成刻苦钻研的良好品质,促进其成长为优秀的好少年。

2.4 结合生活情境教学,加强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离开了生活,学习将会变得无聊单一。因此,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融合,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其与课外活动进融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频率,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认知,并结合学生的年龄与社会经验,而后以此为据制定出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完善生活情境教学的环节,进一步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品行[5]。

例如,在学习《校园绿地面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数据的汇总,进一步提高学生测量能力与统计能力的发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和内容,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进行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学习绿草的面积?你知道它有多大吗?”学校绿地是不规则的多边形,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公式,随后讲解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测量方式。当学生掌握测量方式后,分组进行实地测量,每个小组测量不同的区域,最后总结整个面积。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测量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还能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美丽校园是树木点缀的功劳,促进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意识的提升。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充分发挥数学的优势,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进步,情境教学成为了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其对数学课堂的喜爱。同时,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创设未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