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导向的武术进校园的推进策略研究
2021-11-22何锦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何锦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前言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在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实施和推广《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通知,从2010年9月起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了武术活动。在保持武术本质不变的情况下,现代武术的发展应清楚武术的核心价值,注重当代武术的多样化发展,充分发挥现代传播方法突出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从而寻求适合大众的武术练习方法和形式,特别是如何培养青少年参与传统武术的武术文化精神的理解和武术传承的热情。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武术从单纯的技击术熔炼成为极其丰富和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简单易行、方便且富有乐趣的娱乐健身活动对武术的传承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武术进校园显得刻不容缓,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与青少年必然也脱不了干系。基于兴趣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武术进校园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二、兴趣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对兴趣的概念首次做出了科学性的界定,他把兴趣作为教学的直接目的和结果来看待。基于他的观念,赫尔巴特认为“兴趣这一词是在心理上的一种积极的活动,同时也代表着自我的一种活动,是人们潜意识里面形成的内在的活动,并不是人们无意之间或是不经意间所形成的。”因此兴趣是有个性的一项心理活动。我国心理学家从两个角度分析兴趣,分别是个性特征和动机因素。如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词典中将兴趣定义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李洪玉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积极探索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不论是从个性层面还是心理层面,兴趣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个体和客体的影响密不可分。
三、兴趣的分类: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根据不同的标准,兴趣有许多分类。心理学家Gregory Schraw和Stephen Lehman的研究中表明,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由于学科不同,每种类型包含不同的因素,但是这种分类方式在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兴趣不是由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兴趣的形成既不能视为主体内部状态的预先决定,也不能视为客体的特征,它是随着主客体之间中介认知结构而实现的。目前对个体兴趣的评价多采用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的需要和动机。其中,个体兴趣的形成因素包含体育期望价值、成就目标、体育知识感知。情境兴趣的形成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热议的话题,情境兴趣最为关键的是在于如何营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加入哪些方面的元素可以更好的刺激学生对武术的喜好。根据Gregory Schraw和Stephen Lehman的研究在设置情境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去进行设计,首先是基于内容:提供具有诱惑性、生动性、连贯性的内容,如武术表演、武术游戏、武术观影、武术技击对抗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新颖、少见的场景;其次是基于任务,设置合适的课程目标,讲解动作重点,设置课前课后任务,在课程中将动作内容融入于游戏中都是适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最后是基于知识方面,给学生讲解武术文化内涵、武术故事、侠客精神以及技击动作在实战中的应用等。
四、武术进校园策略——以兴趣为导向
依据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形成机制,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个体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情境兴趣的激发和影响。虽然个人兴趣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个人的内在资源,但最初获得的知识、结构框架、各种经验都与情境兴趣有关。情境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个体兴趣的基础。只有情境兴趣的发展得到很好的发展,个体才能由此形成主观的知识结构、视野和经验。个人兴趣是在瞬间情景兴趣的刺激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属于长期兴趣;其次,个人兴趣的发生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情境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没有个人兴趣,就没有情境兴趣。个人兴趣会影响个人的思想品格、社会经历和价值形成。这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以及各种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使不同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情境环境条件下发展和形成不同的情境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影响个体的情境兴趣和个体经验水平。
(一)个体兴趣
1.体育知识感知
感知是指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个表面特性的直接反映。依据感知发展规律,增强体育知识感知有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学生对于学习武术的目的越明确,知识感知就会愈加清晰。例如教师讲述考试重点内容,学生往往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更具有目的性,会更加清晰的去练习和记忆重点内容的知识。第二,保持学习内容的差异性。相对于传统的武术动作练习,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是竞赛性、娱乐性的练习,充实的课程内容中加入一些放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保持学习兴趣。第三,加强言语的调节性。由于言语的作用,我们的感知变得更快、更完整、更容易理解,这大大提高了感知的效果。当环境相当复杂,物体的外部标志不明显,感知物体隐蔽且难以感知时,言语在感知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补充感知对象的缺失部分,提高感知效果。学习丰富的武术知识有助于延缓兴趣的衰减。
2.期望价值
提升学生对武术的期望价值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自信。通过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不断获得和提升中不断的增强自信;第二,引导学生认识到武术课的重要性价值。正向引导使学生既要认识到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又要认识到对其自身的有用性,提升学生的期望价值;第三,精心设计体育课堂情境。设计刺激性、新颖性的内容激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第四,在体育课堂中创设各种活动。在日常训练中让学生总结练习武术给自己带来哪些改变,使学生认识到武术对其现在及以后生活的价值。学生对学习的期望信念与其成绩呈正相关,具有高期望信念的学生表现的更好,并且在面临挑战性任务时具有更高的坚持性,而目前学生对武术课程期望价值偏低。
3.成就目标
关于成就目标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个体试图在特定任务中做某事或想要实现他们想要的;第二种是个体行为与成就相关的原因和目的;第三种是不同情境下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引导学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第四种,分为两个角度。“原因”被解释,成就目标是发展或证明能力的目标,“标准”是绿色的。成绩口碑是学生判断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我们同意第二个定义,即成就目标是个体从事成就相关行为的原因和目的。成就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重复的设置目标、不断地实现目标,获得及时激励以及即时愉悦。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掌握目标定向对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作为武术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以掌握目标为主的学习目标,积极驱动自身行动,以自己为参照,与自己做比较,每次进步一点就是成功。引导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观念,不断超越自我就是一种 成功。
(二)情境兴趣
1.营造良好的武术环境
营造良好的武术环境是构成武术情境的前提,环境对于情境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形成良好的情境兴趣可以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首先,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学校体育环境的影响大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包括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校设施等,而大多数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创造武术学习环境,这也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关键之一。其次,家庭武术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生活条件、家长的体育运动意识、家长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熟悉度、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最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颇为重视。同时,我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方针,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当前,健身活动已成为大众生活日常,然而在健身方式选择上,传统武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更受青睐,鲜有青少年练习。
2.营造良好的武术课堂情境
创设武术课堂情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享受感,从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促进体育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加入新颖性的课程内容。从武术的本质上来说,武术是一项闭合性套路运动,武术课程内容多课时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艰苦且枯燥。一味的身体练习只会磨灭学生学习武术课程的积极性,在课程中必须加入一些新颖性的内容,例如开展武术游戏、讲述武术文化、安全合理的武术对抗等活动。其次,注意学生阶段性需求,按照年龄阶段划分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活动。明确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身体条件以及心理特征,科学合理的关注学生需求,以及调动积极性。如按课时阶段设置成就目标,在小学阶段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分配,以及教师要用有趣的课程内容和言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在中学阶段,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武术教师需要注重正确引导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和武术的价值。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三观初步建立完善,身心发展逐步提升,对于武术有一定的认识以及接触,可以接受难易程度较高的动作及武术文化。
五、结语
兴趣可提高学生学习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依据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形成机制,提升学生对武术的兴趣,需要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相互发挥作用。将武术推广到校园活动中,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塑造个性,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促进武术在校园活动中的推广,从营造校园武术情境、创新教学形式、武术文化渗透等方面促进武术在中小学校园中得到推广普及,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武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