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篮球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1-11-22丁荣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丁荣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前言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意见》包括8个方面 37条措施,其中加强体育特色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这一方面中指出:体育、教育部门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规范项目布局、招生规模、入学考试、考核评价等;教育部门在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要完善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政策;以及体、教部门在推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国家队、省队建设相衔接,并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1]目前,在高校中进行篮球人才培养是我国体教融合政策下的重要任务,在三大球项目中,篮球是我国备受瞩目的体育运动。大超联赛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是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高校篮球联赛制度,吸引了众多中国顶尖大学球队参加,并且受关注度也逐年增长。但大超联赛的参赛队伍只有17所大学,cuba有64所高校参加,并且近年来我国高校向cba输送的人才不足,选秀新人的运动表现力和竞技水平也有限等问题反映出我国高校在对篮球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不足。所以只有在高校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高校篮球体育训练体制,将我国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工作加以重视才能促进我国篮球体育事业得到良好发展,提高我国篮球体育竞技水平,在国际赛场上有争冠实力。因此,本文将高校篮球加以深入分析,并探讨出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相关对策。
二、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现状
(一)训练方法不够系统科学
篮球具有运动强度大、竞技性较强、身体对抗性强等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也是我国群众体育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我国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队需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只用老一套的训练方法。我国高校篮球队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平时的训练上仅仅只是将基本的动作和技术技能给予教学,然后重复练习,没有对学生采取专业的训练手段。其次,高校篮球运动员存在个体差异,在身体素质训练方面容易以偏概全,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对待所有的篮球运动员。导致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存在差异。所以只有将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投入到高校篮球的训练上,才能使高校篮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超高的技战术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整个球队才能在赛场上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二)教练综合素质不够高
一支球队的表现力关键在于教练,教练是一支球队的掌舵人。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篮球教练员都存在一定的学历水平不够高,专业素养不过硬,执教经验不够丰富,科学研究能力不够强。虽然大部分教练具有比较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大多没有经历过专业的篮球训练工作,大部分还要担任学校其他的教学工作,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篮球队的教学当中,这就导致高校篮球教练员缺乏学习和提升自身执教水平的机会。高校篮球教练员能力不足,就容易忽视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专项性训练,由此,整支球队的篮球训练水平就低下。其次,教练的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在球队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造成训练水平不高。
(三)学训矛盾难以调和
学训矛盾是一个全世界都难以解决的难题,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要“体”“教”部门共同联合处理。毋庸置疑,想要优秀的团队竞技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训练当中,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竞技水平不会落后于他人。而这样的代价就是牺牲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在高校备赛时期会在原来本就少的学习时间的程度上在减少大量时间。这是我国高校对于在篮球备赛时期对于篮球运动员比较普遍的手段。并且,高校招收篮球运动员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而这些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本就低于同一水平的学生,在备赛和比赛阶段占用学生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文化水平就又会比同一水平的学生低。所以,只有协调好篮球训练、竞赛和学生文化课学习两者之间的冲突,既保证运动员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又保证他们的竞赛水平得到提升,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篮球运动人才。
(四)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
大学里的篮球高水平运动队中的竞技人才是需要优秀的体能和多种多样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队伍的技战术水平和球队实力。因此,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据相关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对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上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大部分高校队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体能训练模式,但对其他除了体能以外的能力培养则没有引起重视,对比国外高校球队发展比较滞后。而且,进入高校的生源渠道存在不足,我国目前高校篮球高水平招生主要是中学篮球运动员和参加体育高考进入高校的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其中占大部分比例的还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不高,能够算得上篮球人才的很少,生源渠道不畅也会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以上因素就会循环导致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三、高校篮球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定会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教结合的提出,再到体教融合的提出,到如今的深化体教融合政策,可以说体教融合的提出是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为我们指明了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就应该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协同处理问题,携手配合来打破现实困难,突破现实体教融合的瓶颈,如:缺乏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学训矛盾难以调和等。这需要体育界众多学者建言献策,完善我国新时代体教融合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制度设计。
(一)建立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像大超联赛和CBA的比赛强度都较大,这就要求我们球员拥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心理素质。篮球运动是无氧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素质水平要求较高的一项运动且具有隔网对抗性。因此,教练在教学上和球员平时的训练上不能只单单注重基础教学,还更要注重篮球训练的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并且要把握好平时训练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时刻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只有运动员的体能提高了,才能在比赛场上更好的将平时训练的技战术运用到赛场上。同时,科学的预防球员的伤病的发生,延长高校球员的运动生涯。如此才能整体提高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我国高校篮球人才整体水平也会大幅提升,向cba和国家队输送的人才数量会提高,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二)强化教练综合素质和带队能力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全国高校各个强队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一个球队的高度与教练的综合能力是分不开的,要强化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就必须加大经费的投资力度吸引更加优秀的教师进入高校;教练需要进修学习,听取优秀的讲座内容以及国外的优秀经验;教练也要更新老一套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并且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如:比赛的临场指挥能力、对于一支球队自上而下的管理能力。对于球员的科学训练能力等。这样教练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创新理念,以此来提高整支球队比赛中的整体能力,为我们省队、国家队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篮球运动员,使我国篮球竞赛能力在世界赛场上提高水平。
(三)以深化体教融合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契机
学训矛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想要解决之一难题毋庸置疑非常困难,“学训兼顾”很大程度上能缓解高校篮球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高校来统筹兼顾。在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休赛期,统筹安排运动员的学习,保证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与高校普通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在同一进度;安排专门的任课教师专门给运动员在空闲时间进行文化课补习,亦可在运动员比赛期间让其学习弱势科目。在当今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我国需要的顶尖篮球人才势必更多会从高校里获取,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出高文化水平和篮球高技术的人才。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高校篮球人才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出发,学生不是为了获得比赛胜利的工具,不能将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运用于高校篮球运动员身上,不能让运动员在毕业时除了篮球一无是处。应该要根据每个球员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合理的手段来优化球员在训练的情况,来提升球员的个人实力以提高球队的整体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因材施教对每个球员都展开思想教育,通过开展球队的各种教育活动使每个球员都发挥出他们个人的最大优势以及使球员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出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篮球人才。
四、结语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非常重要,我国篮球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就必须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而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中的人才是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以上分析了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的现状:训练方法不够系统科学和观念陈旧;竞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练综合素质不够高;当前学训矛盾难以调和;以及目前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探索途径:建立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完善竞赛和高校篮球队的管理制度;强化教练综合素质和带队能力;以深化体教融合为高等学校篮球人才培养契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到良好的发展。在赛场上有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