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步申报”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21-11-22侴海峰

对外经贸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务申报课程

侴海峰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海关总署于2019 年8 月开始对进口货物启动“两步申报”试点,2020 年1 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两步申报”,相比之前的报关模式,进口货物可以快速提离海关监管区域,通关时间大大减少,货物物流速度明显提升。新报关模式为推进中国通关便利化和优化营商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在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报关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申报风险。“两步申报”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特点

报关实务是一般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开设的重要的实操型课程。在国际贸易实务全流程中,报关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如果进口货物无法顺利通关,即使前期谈判再成功,外贸业务也只能停滞不前。为此,关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企业能否顺利完成交易至关重要。结合“两步申报”背景,根据报关实务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在外贸中具体的操作需求,积极探索和改革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十分必要。目前,报关实务课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涉及学科广泛,知识庞杂

从具体工作内容来看,报关工作涉及知识面广,所需的相关知识繁杂,不仅涉及到进出口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国际货物运输相关知识;在商品归类中还涉及到纺织、机电、化工等领域的商品知识。此外,关检融合改革后,报关和报检工作合二为一,报关员除了完成货物申报外,还需要同时完成报检工作,关务人员需要对商检以及进出口申报的各项流程和相关政策都要熟悉,才能顺利报关。报关技能要求高、难度大、涉及领域多,这些特点也加大了高校关务人才的培养难度。

(二)实践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强

报关实务课程中很多内容如关税筹划、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商品税则归类、报关单填写等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同时,报关实务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鉴于中国外贸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各项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国关务改革持续进行中。从“关检融合”到“两步申报”,近几年关务政策密集发布,报关实务课程政策性和时效性特征明显,而现有报关实务教材的内容明显滞后于关务发展,直接影响了教学。一些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还要及时把握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教师备课难度大。

二、报关实务实践教学中的困境

与职业院校关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一般本科院校以重基础、宽口径为特点,以培养综合人才为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受课时数、实践条件等的限制,学校对学生关务能力的培养容易停留在理论层面,近年来,虽然很多高校认识到报关实务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中也试图调整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增加实践内容,比如增加案例讲解,增加实务操作的理论讲解,但是这些调整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远远不够,报关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缺少技术支持,实践资源无法满足需求

在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校外实践基地是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重要基础,但就目前高校的实施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缺少能真正提供实践教学的合作基地。现有合作的实践基地,有的也仅限于组织学生到企业“一日游”,与高校合作的企业很难提供关务相关的岗位供学生深入体验报关的相关技能,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很难提升,实践技能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此外,报关软件是模拟实际关务工作、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要渠道。目前的困境是,很多高校虽已在实验教室配置了Simtrade 等相关外贸实训软件,但大部分该类软件中没有独立的报关模块,涉及报关部分的内容较少,一般只有简单的报关流程介绍而没有相应的实操练习。而有的学校虽然购买了专门的报关软件,但软件后期的更新往往不及时,软件实操内容往往滞后于关务的实际发展现状,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的最新需求。

(二)实践课时不足,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目标

为了配合报关实务课程中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目标的要求,一些高校会在原有课时中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虽然实践课时有所增加,但是就实践技能的培养来说,实践课时仍显不足。从报关实务课程内容来看,不同货物的报关程序的申报要求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流程中还涉及到前期备案以及后期核销两个环节,报关流程复杂,对细节要求高;此外,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申报、报关单填制都属于专业性极强的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如果没有充足的实践课时进行练习,学生很难准确掌握相关的实操技能。目前,实践课时不足,也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本科院校从事报关教学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多数教师虽熟练掌握报关相关理论,但是实践教学能力不突出,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目标很难达成。虽然很多老师通过考试获得了单证员、报关水平测试等相关证书,但授课教师对于实践内容的整体把握还不够清晰,尤其是缺少从业经验,讲授实践类课程往往感觉力不从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会努力设计实践部分的教学安排,比如增加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但是对于关务管理、关务风险、关务合规、关务筹划等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很难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和情景带入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少实践机会,学校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力度不够。

(四)课程评价方式有待提高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依照传统的卷面加平时成绩的方式给出学生最终的成绩。卷面考核主要是侧重理论内容,一般占总成绩的70%,而平时成绩主要有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部分组成。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只对报关理论内容考核,对于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亦应合理;配合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也需要及时调整。

三、“两步申报”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两步申报”背景下,关务改革不断变化,关务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全面的关务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结合报关实务课程特点构建适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尤其是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关务工作的岗位要求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两步申报”是海关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该模式下,企业申报时不需要一次性提交全部105 个申报信息和申报单据,而是分两步完成申报。第一步,企业概要申报后经海关同意即可提离货物,第二步,企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整申报。在此背景下,海关单一窗口功能日益完善,传统报关业务将变得更简单。报关流程的简化并不意味着海关对报关监管的放松。实际上,随着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广泛应用,海关监管手段不断升级,监管的透明度不断提升,海关对企业申报监控更为精准。对报关企业来说,报关流程简化的同时,企业承担的关务风险也随之增加。原来“申报时”一部分由海关协助把控的风险,转移到“申报前”和“申报后”,虽然企业申报更灵活,通关效率更高,但对企业来说,在申报前需要具备风险预警能力,申报后需要准确进行完整申报。申报中,企业一旦出现差错,将会给企业带来稽查风险和降级风险。这对企业申报准确性和关务风险监控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关务人才培养中,需要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以应对新的关务发展的变化。在教学环节,授课教师需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能够从全局角度去了解关务的变革对人才的需求。在报关各环节的教学中,要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独立意识、创新意识。最后,改变传统的以试卷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在成绩评定中,加大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评价权重,可以参考学生在报关各环节操作中的具体表现,如主要申报要素是否合规、报关单各栏目填制是否规范,报关全流程的完成程度来给出成绩,引导学生提高对实践操作技巧的重视。

(二)建立“双师”制度,分层次教学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明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在理论教学中,对于难度不高的知识的学习,如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海关与报关管理等内容,可以以自学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由老师进行后续考核,保障自学效果。另一部分理论知识讲解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内容设计应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可用人才、好用人才。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商品归类、完税价格的申报等可以由教师讲授完成。

2.在实践教学中,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建立“双教师”制度,分层次教学。聘请企业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提前了解报关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而且通常来说,企业教师授课内容与报关工作实践密切相关,通常趣味性更浓,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路,改变现有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转变教学方式、完善教学体系,以赛促学、以证促学。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报关技能大赛,并把参赛纳入期末考核内容,提高参赛的主动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竞赛中深入学习报关专业知识,掌握行业操守和行业责任;另一方面,如果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此外,与参加竞赛相似,也可以鼓励学生考取报关水平等级证书,并把考取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内容,强化学生通过考证学习报关技能,以证促学。

(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报关技能的掌握主要源于学生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于报关全流程的整体掌控能力,为了让学生可以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必须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真实的申报过程。为此,明确实践教学在课程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非常重要。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效果,高校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力度,改善现有的实践条件,增加实践课时,设立报关实训中心,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购买可以高度还原报关岗位的教学软件,从硬件设施到实训软件全面保障学生提高实操技能。同时,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实现毕业即就业,帮助企业节约新人培训的成本,实现校企合作真正的“双赢”。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决定实践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授课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能指导学生进行实操练习的能力,能够及时解决实践课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其准确解答。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持力度,支持授课教师多参加报关企业的相关培训,及时掌握企业一线报关实操情况;同时,学习应多给老师提供再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鼓励老师到企业做兼职,丰富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

(五)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时,对于一部分理论内容可以考虑在线上展开教学,具体实现方式可以由授课教师提前录好视频课,也可以让学生在“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课程平台通过课前观看相关视频进行学习,由授课教师在线下对线上课程进行总结和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深化课程内容。通过线上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开发APP 手机软件,学生用手机进行部分软件操作,在轻松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六)加大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力度

高校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应牢记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在专业课程讲授中,授课教师要积极主动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情怀和价值观。报关实务课程与其他课程不一样,报关工作流程涉及到与国外客户的贸易交往,在人才培养中要认识到中西方文化以及价值观的重要差异,工作中,要时刻重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同时,思政教育需要贯穿报关全流程的教学中,在讲解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时,要明确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介绍中国在处理贸易摩擦中的原则,理解中国的大国担当,培养学生树立包容、合作的贸易观,增强“四个自信”;在AEO 认证模块讲解中,通过比较不同认证级别企业在通关时效上的差别,强调“诚信守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可以在“海关管理”内容讲解中,请学生换位思考,理解海关为国把关的重要责任。最后,引导学生及时关注外贸政策和时政新闻,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爱国情怀;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关务职业道德观念,在复杂琐碎的关务工作中合法合规申报,做到爱国、爱岗又敬业。

猜你喜欢

实务申报课程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