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阅读生兴趣 以读带思奠基础
——提升小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1-11-22石晓云

名师在线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文言文笔者课文

石晓云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六中心小学,福建宁德 3521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养成及认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1]。文言文,是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的统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与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特点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强化讲解与训练,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教师进行阅读示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文言文在语法规则等方面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差异,对小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阅读与理解困难[2]。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知识储备存在局限性,其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文言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阅读示范和领读,帮助学生熟悉、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同时使其准确把握文章的节奏和停顿,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守株待兔》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会出现停顿错误。虽然这篇文言文的每个句子都非常短,但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扩充成了长句,学生需要根据短语和词组进行适当停顿,以理解句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类似“宋人/有耕/者”或者“冀复/得兔”等错误停顿,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词语和课文的意思且缺乏足够的文言文语感造成的。因此,笔者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先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文章中的生僻字,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在带读的过程中,笔者会强化语句中的停顿,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句读停顿进行感知与体会,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出停顿,如“宋人/有/耕者”及“冀/复得/兔”。此外,“因释其耒而守株”这一句,学生大多会受到诗歌的影响,出现“二二三”式停顿。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笔者会在带读整篇课文后不断重复,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养成语言习惯,并形成文言文语感。最后,在讲解完课文的知识点后,笔者会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强化,通过让学生单独阅读的方法检验其停顿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其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讲解重点文言知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文章中的重点知识及关键语句进行着重剖析与讲解,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文章内容、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提供支持[3]。文言文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法和句型结构体系,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介绍其中的基础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还能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4]。因此,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重点文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夯实文言文基础,为其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中涉及文言文中十分常见的虚词“之”,这是文言文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本篇课文中,“之”字出现了三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之”字的不同用法,笔者将本课的“之”字与学生之前学习的《精卫填海》中“之”表示“的”的意思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代换。学生代入后发现三个“之”字都不能用“的”代替,顿时产生了探究兴趣。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翻译猜测这些“之”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发现,课文中的“之”有不同的意思,如“人问之”里的“之”指的是王戎,而另外两个“之”说的是“李子”。在学生了解“之”字的区别后,笔者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与分析,引出“之”字的代词用法,指代的是前文中出现过的事物,帮助学生掌握“之”的另一种用法。同时,为了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笔者还会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之”字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这一差别,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拓展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并提高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5]。因此,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内容[6]。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具有很强的故事转折性,前面的描述会让人感叹矛的锋利和盾的坚固,后面则会让人突然醒悟这两种事物是不能同时存在的,这就是“矛盾”这个词的由来。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体会故事背后的深层内涵,笔者在教学时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将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首先,笔者带领学生通读文章,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使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接着,笔者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及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如“弗:不”“立:存在”等,使学生能够流畅地翻译文章。最后,笔者让学生用通俗的语言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文章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直观的印象,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结语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式开始文言文的学习,这一时期是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7]。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分析文言文的教学意义及小学阶段文言文课文的特点,再根据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及教学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教师通过阅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讲解重点文言知识,帮助学生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通过转变并拓展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言文笔者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老师,别走……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