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航天科技智库建设的探讨与建议
2021-11-22杨松樸章雯吕静吕淮北张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杨松樸、章雯、吕静、吕淮北、张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新时代是智力取胜与智能致胜的时代,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愈发转向软实力的竞争,而智库是国家构建软实力的重要工具,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举措。航天科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牵引航天科技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时代加快推动航天科技智库的建设,更好地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成为亟待探索思考的命题。
一、航天科技智库的内涵和使命
智库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一般是指由专家、学者所组成的,为决策者处理各方面重大问题提出最佳策略、途径、方案、思想等的研究机构,是将个人智力资源汇集为集体智慧的载体和平台,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智库在支持科学决策和引领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航天科技智库是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政策研究和重大项目方案等提供科学决策意见的咨询参谋组织,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具有鲜明的国防、科技、军事等特色。进入新时代,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竞争愈演愈烈,领域态势瞬息万变,航天科技领域愈发成为大国博弈竞争的焦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航天科技智库担负着航天强国、护国强军的神圣使命。
航天科技智库的主体是各大航天科研院所,相关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也是其重要参与部分,汇聚了各领域、各专业、各单位的领军人才和资深专家。航天科研院所具有领域交叉融合、专业覆盖全面、专家资源丰富等显著特点,庞大的一线科技专家群体、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科研创新资源为航天科技智库的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航天科技智库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发展战略、发展路线、发展规划、政策方案、专业建设、基础研究等相关领域,主要职责包括3 个方面:一是牵引未来发展,支撑前沿方向研判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孵化创新思维;二是支持科学决策,对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主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问题提供咨询建议;三是举荐科技专家,发现、培育和汇聚人才,为专家搭建学术平台。
航天科技智库的建设应注重顶层谋划、系统策划,充分借鉴创新型、开放化、融合式的现代化运行模式和管理理念,发挥人才队伍强大、数据资源丰富、知识积累深厚等明显优势,营造学术民主、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崇尚技术、重视人才的学术环境,打造真正意义的高端科技智库。
二、当前航天科技智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1.创新引领能力不够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催生发展新动能的核心力量,只有抢占创新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航天科技智库创新引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体制机制因素、自身平台建设及原始创新能力等原因,航天科研院所智库对前沿技术、新兴领域的深层次探索相对不足,对引领未来发展、赢得战略主动的前瞻性、牵引性、全局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战略布局投入相对不够,对自主可控等领域的关键核心“卡脖子”问题研究进展缓慢,距离科技创新“领跑者”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成果转化率较低
詹姆斯·麦甘等指出,智库的专家学者能够跨越理论与时间的鸿沟,将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加速推动智库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是智库建设的重要问题。航天科技智库拥有丰富的学术交流资源,每年主办或承办数量可观、主题广泛的学术研讨、系列讲座、主题报告等活动。航天科技智库成果即主要来源于这些学术交流活动的会议报告、学术论文汇编,但这类成果往往存在缺乏系统性、理论碎片化、调研不充分等问题,成果引用频次也比较有限,成果转化率较低。总体来看,创新思路、观念等创新性成果多数未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而建议性成果能够真正支撑重大问题解决和决策的则比较有限,可操作性、可实施性有待加强。航天科研院所应进一步完善专家队伍协作研究机制、研究成果考评激励机制、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提升智库成果转化率。
3.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一是航天科研院所智库建设工作往往挂靠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没有设立独立的智库组织机构和智库管理岗位,智库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专家资源合力的发挥不充分;二是未构建行之有效的决策咨询、建议报送机制,没有梳理形成系统、科学的智库决策产品矩阵,尚未真正实现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亟待优化。智库型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更需要具有洞察新知的敏锐性和思辨创新的创造性。航天科研院所应从机制建设上加强智库人才的培养,满足智库人才的供给需求。
三、航天科技智库建设建议
1.聚焦顶层谋划,创新管理机制
航天科研院所领导层面应站在战略、全局、顶层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智库建设,运用系统工程思想,顶层谋划设计、全局实施推动,构建多层次智库创新体系。一是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明确智库职责定位,规范工作要求,推动智库评审、决策环节纳入科研生产主流程,夯实智库学术权与话语权;二是完善智库专家的选用和退出机制,优化专家资源结构,吸引领域内外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大家进入智库;三是系统梳理航天领域专业、技术方向,体系化布局委员会、专业组或学部等,打造专业化的智库研究团队;四是完善智库专家支撑保障机制,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经费支持等。通过更加开放、融合、科学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支撑智库的持续、长远发展。
以创新引领为目标,牵引技术发展,推动专业进步。着眼于提升核心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资源、活跃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航天科技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型。
2.引领创新发展,深化学术研究
航天科技智库应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思想引领和战略引领,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把握领域发展态势趋势,加快抢占战略制高点,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一是以创新引领为目标,牵引技术发展,推动专业进步。着眼于提升核心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资源、活跃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航天科技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型;二是以前瞻谋划为核心,聚焦领域发展战略,前瞻谋划领域布局,探索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与航天领域未来发展相融合的切入点,科学决策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系统谋划发展路径和发展图景;三是以学术研究为抓手,通过开展各级各类战略咨询课题、科技专项课题、软课题等,培育技术增长点,强化领域话语权。
3.聚焦主责主业,科学决策支持
航天科技智库应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航天领域主业发展,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当好评审把关与决策支持的主力军。一是在牵引重大项目方案论证、助力重大故障定位排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重点项目、任务保驾护航;二是围绕领域发展、技术攻关、专业建设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咨询建议,有效支撑未来发展;三是聚焦航天领域发展短板和发展瓶颈,深入剖析基础研究薄弱、体系短板突出、技术储备不足等关键核心“卡脖子”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4.传承智力成果,搭建成长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优势”。航天科技智库应厚植人才培育的沃土,在各类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智库领军人才凭借创新思想和独到见解引领着智库的发展,应通过编撰智库专家专著、开展交流座谈等,充分挖掘与传承航天智库的智力成果,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同时应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领域影响力,为各类骨干人才搭建良好的学术展示平台,做好青年骨干专家的挖掘、培育、历练和推荐,吸纳更多青年人才进入智库专家队伍,促进人才成长,培养后备力量,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加快推动航天科技智库的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充分认识航天科技智库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应系统剖析智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寻智库建设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航天科技智库作用,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