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造“四力”能力做繁荣文艺“推手”

2021-11-22

新疆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塔城文艺工作者四力

□ 陈 冰

锻造“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主动身入、心入、情入、脚入,掌握生活“大数据”,练就一身硬功夫,从中提炼典型形象,创作优秀作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创新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新时代、新征程,人民需要优质精神食粮,时代呼唤更多精品力作。如何把脉文艺创作现状,端正态度,理清发展思路,共同促进文艺发展繁荣,迫切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锻造“四力”,做新时代“艺术高手”。

目前,一些文艺作品看似“聚焦当下”、“接地气”,实际上图省事,人家写什么,自己就写什么,题材跟风,甚至一些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胡编乱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都是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程度不够,脱离生活闭门造车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个别创作者的倨傲、懒惰和浮躁。在我们文艺队伍中,盲目追求所谓的“艺术纯粹性”者有之;缺乏探寻心灵奥妙、挖掘生活本领,茫然无措者有之;追名逐利中,无心也无力潜心者有之;面对社会矛盾,视而不见,畏首畏尾,不愿担当者有之。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创作出人民需要的优秀作品?

塔城地区文联文化进基层“送春联、过大年”活动

塔城地区文联组织开展塔城生态民俗摄影图片展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不二法门。戏剧编剧李宝群把自己30 多年的创作经历总结为“从生活中打捞剧本”,他的近百部作品中90%以上描写生活中的小人物,《父亲》《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长夜》……开掘平凡中的伟大,这才是真正带有温度的文艺创作。塔城地区作家王喜从小生活在塔城抗美巷,正是由于对家乡的热爱,让她克服了白血病的困扰,写下了《雪妹》《克拉拉》《欧阳海棠》《生命日记》《静静的莫音塔》等一篇篇具有浓郁塔城特色的小说,实现了她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抒写更多家乡故事的夙愿。她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父老乡亲,是这里的森林、草原、河流、蓝天、白云,是这片丰饶的土地给了我创作的活水和源泉。”她创作的作品获得了“塔城文艺奖”、“天山文艺奖”、“西部文学奖”等荣誉。优秀的文艺创作者往往怀有大爱之心,深爱着这片孕育自己的土地,自强不息、可亲可爱、奋斗进取。人民是中华民族史诗的书写者,有了这样一份真挚的情感和认同,你就自然会书写他们、颂扬他们。情感认同不是生来就有的,来自文艺工作者倾注毕生精力与热情,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来自文艺工作者在情感和生活上与人民融为一体的愿望。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锻造创作者成为人民艺术家的基本功。创作者要带着问题去观察、感受生活,集中精力、用心用情搜集与创作有关的素材,摈弃带着设定好的“答案”从生活中搜集“论据”的思维,要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寻找收集能够为己所用的素材。为创作反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的长篇小说,作家柳青到陕西长安县黄甫村一蹲就是14 年,创作出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创业史》,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正是因为他心中有人民,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了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就知道农民群众高兴还是不高兴。柳青堪称“文艺调研高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注重创新。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面对同样的创作素材,即使排除艺术门类、创作个性等差异,不同创作者仍然会基于不同价值观、人生观与艺术观,从不同角度利用创作素材,创作出思想内涵迥异的作品。陆梦是塔城地区乌苏市哈图布呼镇特格里克布拉格村的一个农民作家,正是因为她生活在群众中间,经常和村民在一起聊天,听老人讲故事,眼前就是红柳、岩画、古老驿站等历史人文景观和优美的大漠风光,创作的灵感才源源不断。不但创作了《漂亮女人》《看,那荒原》《妈妈的味道》等作品后,还出版了《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表达》《陪孩子一起读的天文奥秘》等既接地气,又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文艺作品是具有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建设政治坚强、德艺双馨文艺人才队伍的前提和保障。文艺事业是塑造人格灵魂、熔铸民族精神的崇高事业,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造、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关爱文艺人才,注重办好各类文艺人才培训,才能让文艺人才更好地成长,创作出精品力作。关心文艺人才,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着力扶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为党的文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切实发挥文艺人才的重要作用,各级文联组织,责无旁贷。

文艺工作者要继承弘扬老一辈文艺家优良传统,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涵养高尚品质,实现人品与艺品的完美统一;要牢记社会责任,坚守艺术理想,潜心艺术创作,把实现个人艺术追求和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坚决抵制低俗之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新风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用文艺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人民的赞誉和社会尊重。

加强对基层文化能人、文化带头人的培养培训,调动广大文艺名家,深入基层开展传帮带活动,把普通群众、基层文化带头人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建设好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这支队伍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让文艺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具影响力。各级文联要发挥联络、引领作用,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供好服务。通过“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家讲堂”、“下基层采风”、“文艺红骑兵”等形式,让文艺家深入到基层,扎根人民,源源不断地汲取活水源泉。同时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文艺活动,以交流、采风的形式,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带动文艺队伍提升文化水平。近年来,塔城地区文联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活动,如邀请疆内外名家大家来塔城采风,开展专题培训,并利用文联“千人培训计划”等各类项目,组织文艺家到基层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不仅提升了塔城地区的知名度,也提高了本土文艺爱好者的文艺创作能力和水平。定期组织地区文艺人才“走出去”进行采风,定向参加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些举措的实施,旨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崇德尚艺、潜心耕耘。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一批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塔城地区文联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

沈阳、塔城两地文联文艺交流活动

新疆美术家、民间文艺家举办塔城采风活动

举办辽塔两地“丝路花雨”书法摄影作品交流活动

社会主义文艺,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民观,才能不走弯路,确保艺术创作得到人民的认可,这是新时代艺术创作的要求。人民性是确保文艺家创作立场正确的坚实坐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艺术家应该有用文艺记录时代、讴歌人民的雄心壮志。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拥有正能量。把文艺创作的根深深扎在生活的沃土中,与人民血脉相连,文艺家才能不辱使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猜你喜欢

塔城文艺工作者四力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提高塔城巴克图口岸标准厂房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与探讨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提升“四力”夯实党建基础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