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姆爱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1-11-21陈瑞结

今古文创 2021年43期
关键词:弗洛姆婚恋启示

【摘要】 爱是人类生存的需要,爱情的结合是人类克服生存孤独感和恐惧感的重要途径。当代社会,消费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使人难以做到专注,对待婚姻和爱情更加随意,还有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之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意识。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解决现代婚恋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力,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在爱情中能够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 爱的艺术;弗洛姆;婚恋;启示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3-0060-02

一、爱是人类生存之必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门哲学艺术。关于爱情的定义,依据每个人的经历、感受和理解必然有不同,但除掉那些鲜明的个性化东西,可以寻求出“爱”具有的普遍性,即爱的本质。

首先,爱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是有意识的生命存在,能意识到威胁他的诸多危险,比如,自身知识有限、死亡、未来的不确定性等,人类都不可避免地感到力不从心,这种无力感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类生存环境中。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威胁而产生的无力感和恐惧感,需要与他人和周围的世界结合在一起才能克服恐惧。爱情是人与人结合在一起的一个重要途径,人类在寻求爱的过程,实质就是克服生存的孤独和恐惧的过程。

其次,爱是一种生命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使对方产生相应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1]这意味着爱是把自己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通过给予,提高自己的生命感,同时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通过双方的互爱,互相影响,两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实现这样的爱情行为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发展程度,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爱的能力。)

总之,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它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力量,通过爱情可以使人达到新的结合,克服人类生存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在爱情中能否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取决于人的性格发展水平。

二、當代社会的婚恋现状及其原因探究

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须以幸福的婚姻和美满的家庭为基础。但是,当代社会婚恋现状引人堪忧。

(一)对待婚恋态度随意,缺乏责任意识

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越来越多元化,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趁机入侵,如: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性自由等。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复杂,生活方式和对婚恋的态度也发生极大转变。正因为这样的转变,导致诸多的家庭问题逐渐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十年来,离婚率增长了10倍,离婚人群呈现年轻化。

还有缺乏责任意识和角色转换意识,在婚姻生活中无法顺利完成角色身份的转变,承担起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试想,这样的家庭环境、社会氛围必然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面对婚恋问题的时候,人们行为表现得越来越不成熟,出现这样的现状需要追根溯源。

(二)当代婚恋现状令人堪忧的原因探究

1.难以做到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模式是生产—消费模式,人们可以自由消费喜欢的东西,购买力越强者,实现消费自由的能力则越大。加上机器化的社会生产模式使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人的劳动逐渐被机器取代,人的工作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仅是完成机器不能完成的某些精细操作,人不需要集中注意力,只要不断重复同样的生产动作就可以了,长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存,专注变得让人痛苦并且毫无意义。

同理,在现代社会实现了婚恋自由,人在恋爱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换句话,这也可以说是婚姻的“市场化”,条件越优越者,越会有更多的选择权利,这就产生出一种不需要专注的假象,产生一种社会潜意识——有能力者才有选择权。所以,人会有一种幻想,交往多个男/女朋友或者进行婚外恋等行为是有能力的体现,在恋爱或婚姻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冲突,人会有一种潜意识指引——我可以选择一个更好的。这样子的想法就容易导致不珍惜感情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了,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在一起是彼此消耗生命力量,只有分离才能真正实现双方的解脱和发展,这也是可能的。)

2.个人独立性的普遍缺失

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的时候,在心理学层面提出了人的移情现象。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人类总是想寻找自己精神和情感可以依附的对象,还不愿意承认这是出于恐惧和无能才做出的行为。例如,一个人在未成年阶段对父母的情感依赖,随着不断长大,他必须使自己摆脱对父母的这种情感依赖,在内心建立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实现情感独立,他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经历成长和独立过程的痛苦。有的人不愿意经历这种痛苦,把对父母的情感依赖转移到恋爱对象身上,或者是自己尊重的、有权威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现象。一个人把自己的情感依附于其他人,服从依附对象的意识,而不是服从自己的自我意识。假如情感依附对象突然拒绝其情感,要与情感依附者实行情感分离,情感依附者可能会出现情感崩塌,情感毫无寄托的情况,如果经受住这一痛苦,这个人情感上会变得更坚强,可以实现真正的独立,如果经受不住这一考验,有的人可能会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结束这一痛苦。反思当代年轻人因为情感问题轻生的案例,这或许是原因之一吧。(在这里也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恋爱和婚姻中的两个人,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人的结合,而不是没有自我的依附恋爱对象或者在婚姻生活中仍继续依附原生家庭父母,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成熟的爱情,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做自己,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有生命力量的人,才能给予对方力量,实现共同成长。

三、解决当代婚恋问题的有效途径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明确指出“愛是一门艺术”,可以通过实践来掌握。他提出的自爱、父母之爱、博爱、性爱等理论对解决当代社会的婚恋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一)个人层面:学会自爱与爱人

弗洛姆认为自爱和爱他人是一致的,二者并不矛盾。他说:“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不可分的。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2]

所以,真正懂得爱的人都应该先学会自爱,然后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因为能够自爱的人,他对别人的爱会激发对方更加自爱,最终实现共同发展。自爱的关键是自尊、自律、做自己。在恋爱中不卑不亢,平等地相爱,做到依恋而不依附,我心中有你但不失自我。爱他人是以自爱为基础,它是生产性和创造性的爱,包含了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等因素。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对方的爱,这样的人实际是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并且是自私的人,只关心自己的感受,贪婪地获取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人也不是真正地爱自己。因此,爱人是创造性的行为,通过爱自己和爱他人,双方都可以获得发展。

(二)家庭层面:父母对子女做到“爱”与“断舍离”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和人生的导师。真正的母爱是懂得给予,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给予的是“奶”和“蜜”,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启发,这一阶段母亲给予更多的是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照。当孩子逐渐长大,终有一天需要离开父母的保护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母亲要支持孩子与自己的分离,这时候真正的母爱是做到与孩子 “断舍离”。在经历与父母的“断舍离”痛苦之后,孩子会在心中建立自己父亲和母亲的形象,使自己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和坚强。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把其视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帮助其建立自身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

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也是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关系,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所以作为家长也要有学习意识,学习如何做父母,若能像弗洛姆所说的,让孩子实现存在式的成长,而不是占有式的长大,这样子的话,孩子的性格将更加成熟和完善。

(三)社会层面:引导与规范相结合

当代年轻人崇尚自由,对待婚姻较为冲动和任性,正确地引导可以让人们在婚恋道路中少走弯路。首先,在高校教育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婚恋引导的教育课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培养责任意识。[3]其次,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婚姻、尊重家庭和珍惜感情的社会氛围。第三,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充分调动社会上的资源和广泛收集民间智慧,建设一些婚姻家庭辅导机构,为有需要人群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等服务。最后,面对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引导可能还不够,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规范。比如,针对重婚、骗婚等非法行为需要有严格的法律条令去制止,使人们不敢轻易做出背叛家庭和婚姻的行为。[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2.

[2]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55.

[3]刘光林.弗洛姆爱的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52-53.

[4]柴菊.弗洛姆爱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建设价值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03).

作者简介:

陈瑞结,女,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弗洛姆婚恋启示
走过独木桥
论爱之人:弗洛姆
如释重负
不乐多冤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婚恋心理探秘
婚恋陋习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