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背景下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研究

2021-11-21孟丹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区块链计算机网络

孟丹

【关键词】区块链;数据安全共享机制;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052-03

0 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呈现出高密度、高价值的属性,如果承载数据信息采集与传输的平台,仍按照原有的运营机制进行处理,就会降低数据信息在固有生命周期内的价值。当此类现象作用于整个网络安全体系中,极易出现因数据共享导致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使用户和企业面临数据损毁或被盗取的风险。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保证整个数据信息在交互过程中可以对信息本体的价值进行边缘化处理,令数据在网络结构中进行传输时,实现全域跟踪的属性,提高信息传输和共享的安全性。从整个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中所呈现出的应用属性来看,对同一时间节点下的不同数据类型进行多线程处理,同时可以满足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共享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冗余性传输的问题,可为用户和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措施。本文针对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进行探讨,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1 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共享的相关界定

1.1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可以看成是具有分布式功能的数据存储载体,它依托于各类精密算法、共识技术、传输技术等,构筑基于信息安全性传输的操控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以去中心化的模式将技术进行底层化设计,然后通过密码和各类加密处理,令数据块本身在当前网络结构中所呈现出的价值,是依托于本体信息所包含的各类属性实现精准测量的。整个技术体系呈现的特性如下。

(1)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特点。区块链技术是依据信息在整个网络体系中呈现的价值进行全过程跟踪,这样可以将数据在不同网络节点产生的状态进行溯源处理,然后全过程保留数据运行痕迹,这对于整个网络体系而言,区块链技术所产生的数据价值可进一步被不同数据采集进行认证处理,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区块链技术的不可逆特点。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体系中的应用是以数据传输属性为核心,体现不同网络节点下数据信息与时间点呈现的关联属性。当此类时间节点内的数据信息进入下一循环中,则将自动对原有的数据传输路径进行锁定,这样便不会产生数据覆盖与修改的问题,以此提高整体数据的真实性,强化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信任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与接收方的整体合作质量[1]。

(3)区块链技术的公开性特点。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可以看成是基于分布式框架而实现的数据自动化传输与整合,此过程是保证数据在固有的网络框架中通过共识机制强化信息本体在传输过程中应遵循的传输性能,保证数据传输结构与计算范式,可以精准阐述数据价值属性。此类计算属性映射到整个计算机网络中,则是以安全共享的模式实现对不同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全过程展现,这样便可以保证数据传输接收方与发送方之间同步明晰数据信息的衍变模式。

1.2 数据安全共享

数据安全共享主要是针对固有网络框架下数据所呈现出的各类属性进行采集、存储、处理等相关联的操作,保证整个数据处理模式不会产生数据泄露与丢失的风险。但是从整个网络环境而言,数据信息本身所呈现出的价值可以真正将虚拟体系向现实体系转变,此类弊端主要是通过价值转换,将催生出一系列的违法非法行为。从目前网络数字化犯罪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网络实现的犯罪事例逐年增多,这就为数据安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出更高的需求,而要想真正实现数据安全共享,则必须从整个网络体系和数据结构为出发点,结合数据信息本身呈现的价值,分析数据承接载体的属性,强化对不同风险侵入路径的管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将整个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与数据处理进行整合,达到协调管控的效果。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数据安全共享体系内呈现出的数据罗列特征、数据传输特征等,可以通过区域中心化、可追溯化的属性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全覆盖检测,这对于整个数据安全共享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效果,为我国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2]。

2 当前影响网络数据安全共享的因素

2.1 网络属性方面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度拓展,整个网络体系已经与行业领域呈现出深度融合的态势,但是受限于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的共享性、实时性的数据传输属性,将造成在资源供给过程中用户本身所产生的信息诉求,是基于信息共享平台规范化运行至上实现的。但是从现有的数据传输体系来看,信息传输数量、信息存储容量呈现出指数型上升的趋势,而此类问题映射到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中,将加大对固有网络结构的冲击力;特别是在同一时间节点,如果大量的信息涌入网络结构中,一旦超出网络结构所能承载的最大负荷值,则必然造成整体网络的瘫痪,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数据信息损毁与丢失的风险,如果此类数据被不法分子截取,会使计算机用户面临财产损失的风险[3]。

2.2 网络制度方面

数据安全共享机制的建设是作用于整个网络体系中的,它需要通过对整个网络体系呈现出的价值,设定对应的安全管理范畴。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目前针对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仍存在一定的空白区,并且整个防控过程仍需要通过对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呈现的各类特点,对相关法制细节进行补充。但是,当用户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如果整个法律规范机制无法针对数据主权实现针对化处理,则将造成用户主体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信任破裂的现象,增大了数据安全共享平台的建设难度。

2.3 用户操作意识方面

从数据信息呈现出的传输效果和运算模式来看,其操控主体是用户,特别是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各大软件系统已经逐步融合到人们的智能生活體系中,利用第三方支付和各类充值平台等,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暴露了人们的隐私信息。如果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能注重自身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大数据信息的暴露风险,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

2.4 病毒、黑客攻击方面

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安全共享,但是在整个共享机制和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程序漏洞,这就为病毒和黑客等留下了一定的侵入路径,当企业和用户的内部数据库被病毒或黑客控制时,它呈现的数据安全共享模式将处于完全透明的状态。从网络安全风险调查报告可以看出,60%~65%的企业都曾遭遇黑客的攻击,这类攻击行为会导致企业内部网络瘫痪,而与之对应的数据安全共享平台无法真正发挥数据交换与对接功能,给用户带来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

3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共享系统

3.1 去中心化的数据标识技术

从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整个数据传输体系是以模型为基础,可以实现数据索引、数据标识功能,保证各类数据在交换处理、传输处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固有的网络结构体系实现对定点数据信息的操作。上述数据处理模式,则可针对网络体系呈现出的核心数据进行固有数据结构下的拓展,为用户与企业之间构筑一个更为完整的信息沟通路径,确保每一类数据在共享与传输过程中的精准性[4]。

3.2 独立授权的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可追溯性作为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关键实现点,针对不同数据传输结构呈现的属性,界定当前操控框架下,每一个数据信息所处的分布结构应当具备的属性点,这样通过数据信息在单一路径的对点传输,可以形成基于访问控制的信息传输体系,进而对相关数据传输进行约束,确保数据信息在网络体系、数据安全共享平台中传输与处理的一致性,避免数据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强化数据传输质量。

3.3 自主权限的数据分发协议

从数据传输本质来看,其本身是作用于整个传输体系之上的,通过搭载不同网络结构,令每一项数据信息在处理时不会受到其他网络结构的干扰,这样便可有效地将数据底层与顶层相关联,可以使固有数据标识信息,可以通过固定协议、传输地址等对数据进行加密、解析处理,保证数据信息传输和运算过程中的多节点、多线程操控功能,强化信息传输的安全性[5]。

4 区块链背景下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研究

4.1 区块链技术网络数据安全共享机制

从现有的数据安全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实现是针对网络中的数据节点进行区域划分,逐步检测当前数据信息的真实性。然后依据区域网络节点中的各个属性,对整个数据承载区域进行签名与标识,它可以真正令区块链技术代表网络安全结构内的数据区域,实时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并且可以对各类数据的传输模式进行时间节点下的记录,这样便可有效降低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产生的数据传输风险。区块链技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看成是基于固有数据区域内的PKI信任值,它本身是由整个系统所承载的服务模式为切入点,结合认证机制、标识机制及用户系统等,确定在合理访问空间下整个数据在不同区域内的衍生效果。通过区域属性的精准对接,实现基于信任程度的数据传输,这样一来,在对数据信息进行确认时,其本身将独立于整个传输区域之上。通过信任值,标记数据信息本身呈现的传输属性,在实际数据交易过程中可以从用户终端与接收终端实现真正的跨域认证,保证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而防止整体网络架构内的数据共享平台产生安全风险问题。

4.2 实现区块链技术网络数据的安全共享

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整个网络数据安全共享平台时,采用精密算法,结合数据结构进行区块顶层的基准化设计。在此过程中,要想确定共享框架内各类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则必须对整个信息主体进行明确,然后通过在不同结构中信息节点呈现的数据进行标记并授权,可以保证后续任务在运行过程中的请求机制。从数据传输角度来看,用户对各类信息进行界定时,是以自身诉求为出发点,通过对数据信息呈现的属性,界定不同用途或信息的传输路径,区块链技术经过用户指令的下达实现相关数据的授权处理,保证整个信息在网络架构内的传输是以一种标识性、可追溯性的模式对数据進行确认。在此种模式下,无论是在内网或者是整个广域网之中均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同步存储与传输。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本身存在的认证功能是依据分布式结构实现对不同网络系统的区域化建构,通过在整个数据安全范畴内的信息共享与传输模式,可以确保每一类传输结构与区块链技术支撑的网络结构,形成云端服务器或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有效整合。对于整个数据信息传输而言,则可进一步避免信息本体在整个网络区域内被黑客或是病毒篡改[6]。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数据安全共享平台的防护功能,应用区块链技术是在大数据范畴下将整个数据信息传输由原有的物理存储器转移到云端服务器中,通过现实向虚拟层面的转化,可以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扩容处理。对用户而言,它本身产生的数据诉求则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中的共享机制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确认的实时化处理与访问,这样在同一时间节点下,云平台本身所具备的计算和转换功能可以将整个文件信息进行加密与同步授权,缩短数据接收双方之间的共享时差,降低各个时间节点的数据共同量。当数据传输呈现出一定的分化属性时,可以缓解整个网络结构的运行压力,这样一来,便可真正实现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分布式网络在处理信息时令整个业务处理模式立足于整个安全共享平台之上,实现数据信息的针对化传输,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数据结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强化数据信息在网络架构内运行的安全性,则必须立足于数据在网络结构内呈现出的属性之上,结合技术特性构筑更完整的网络安全运行体系,保证数据传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企业和用户的权益不受到损害。

参 考 文 献

[1]霍艾湘,毛鹏.基于区块链的中医药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0,41(11):50-53.

[2]付子旺,刘峰,齐佳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经济的研究:以共享汽车业务为例[A].中国自动化学会.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20)论文集[C].北京:中国自动化学会,2020:8.

[3]彭如月,马兆丰,罗守山.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内容服务与安全监管技术研究与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20,20(10):49-56.

[4]田野.区块链环境下的异构政府数据语义共享机制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0,32(1):12-22.

[5]陈杰姝.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信息共享安全机制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136.

[6]梁华国.区块链技术在网络数据安全共享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39):5,9.

猜你喜欢

区块链计算机网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网络搭建中的虚拟仿真技术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