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讨论
2021-11-21倪长宏
倪长宏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 安徽 安庆 246000)
1.拓宽阅读途径,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更具有耐心,更愿意通过自己实践获得结果,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为高中阶段,学生课堂阅读的范围有限,学生的课堂知识量不足以支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1]
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简单阅读文本内容,对文章主旨大意进行概括。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容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细腻的情感,使学生真正走入书籍世界,加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为加深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理解,教师需要寻找与教材文章有关的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如同样出自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光明》等。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需要合理科学。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时应当注意学生阅读的方式,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学生乱读、毫无章法地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并没有实际意义。
2.组织科学阅读,强化学生阅读效果
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生与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一致,对文本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基于每位学生的差异,组织学生讨论文本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2]
例如:阅读讨论活动的组织应当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严谨的流程以及一个公正的评价。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时,应当确保上述三项工作到位。如在《我与地坛》这一篇文章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有关这篇文章的话题"文章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作者最后的话有何意义?"等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开展阅读活动,触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自做自事,而是应当及时给予学生指导,避免学生陷入讨论窘境当中,无话题可讨论或讨论角度错误等现象。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还需要及时点评,点评可以从学生讨论的主题、深度、广度或者学生思考的角度、阅读的态度等,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清楚意识到自己阅读中的错误。在阅读、讨论、评价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3.倡导自主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思维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深入文本当中,有力推动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展,从而确保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有效提升。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从阅读中汲取大量文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例如:在《胡同文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文学作品,显著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在不断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产生自己的阅读感悟。在自主、探究阅读模式下,高中学生自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未知知识,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从他人处汲取阅读经验,弥补自身阅读不足,从而使自己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平台,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这样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体现语文阅读的魅力,学生热爱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新时代环境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自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合适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谈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从他人处获得阅读经验,弥补自身阅读不足,从而使自己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差异区别大等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