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2021-11-21夏小梅
夏小梅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白鹭湖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前言
2011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引导需以探究为主,促使学生切身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认真观察、动手实践、大胆猜想与实验验证等方式掌握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核心素养。基于此对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需从下面两点进行分析:
1.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建议
1.1 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教学是主要任务,在此教师起主导作用,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以“影子的秘密”探究活动为例,教学前教师要先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掌握其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研究能力与兴趣态度等。然后为学生创建趣味性学习环境,如在课中通过播放视频,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与传统课程相比,探究活动课中使用信息技术更加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另外在组织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主动探究的引导。如活动“探究光源的位置对影子的影响”中,教师先提问本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什么因素能够改变?什么因素不能改变?本试验采用什么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加强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巩固。这种教学形式与传统的知识灌输相比,更能启发学生思维,让其在主动构建知识脉络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内化。最后的教学组织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即课中多设计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生生交流的环节,促使学生思维碰撞,提升交流效率。
1.2 探究活动的组织要考虑科学学科的深度与广度。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组织,主要是带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很多教师在此很容易忽视了探究的深度与广度,令整个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内涵。为了让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更具深度,需要教师先分析并掌握《新课程标准》[1]。即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维度设置教学目标,在结合教材内容组织活动环节,保障每个环节都能完成一定目标,逐渐提升探究深度。例如进行“光源位置对影子影响”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已经得到其他条件相同,光源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也发生变化的结论后,不能就此完成教学,教师要再次加深探究深度,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光源在不同位置时,光线的路径,进一步得到“光线与桌面的夹角越小,影子越大,反之影子越小”的结论,以此加深知识探究深度。同样,在加深科学探究活动广度时,可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等多要素,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1.3 加强“检验学生科学知识探究过程及科学方法掌握情况”环节。在科学教师组织探究式学习环节时,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第一,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后,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假设,并尝试说出此假设的依据。第二,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观察,对其探究行为与思想过程有一定了解,掌握其思想的正确性,必要时需干预引导。第三,探究活动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汇报讨论,汇报的内容不但包括实验结论,还有探究过程。通过此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信息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2.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管理分析
2.1 教学管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要求,即教师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观察与尊重其个性发展,即在考虑学生发展水平的同时,关注其个体差异,让所有学生的优势与特征都展现出来,挖掘潜能。教师在组织与管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时候,给每名学生探究的机会,还要多给不自信、不爱发言的学生多加照顾、多鼓励其行动,提升其学习自信心。另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多进行小组合作,便于学生思维的共享与创新,也辅助教师高效率管理,让每一名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能力水平。
2.2 教师管理过程中不要过度关注学生操作方法与技能。学生在课中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想助学生多提升科学素养,就要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下面几点:第一,多激发学生增强求知欲,提高其学习兴趣。第二,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更多理解。第三,让学生在做中学中增强科学思维、表达、沟通等能力。基于此教师不能过度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方法与技能,只要在其理解知识点的同时,提升科学核心素养即可[2]。例如探究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对影子影响的时候,学生可不用格尺精准测量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与影子的长和宽,在课中教师也不必强调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需要学生了解每次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变化,对应影子发生怎样的变化即可。在此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让其关注科学本质与思维过程,不用特别在意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方法与技能。
结论
综上,小学科学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科学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自主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科学知识,提升探究能力,加强对知识点的了解,并形成高效的教学态度与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