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
2021-11-21彭玲
彭 玲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 湖北 襄阳 441200)
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化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通常通过讲解、展示模型、展示实验或展示画图等方式对化学知识予以传达,虽然也具备一定的直观性,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有些想象能力不足的学生可能在理解程度上较为落后。而信息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化学知识以更丰富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让学生产生生动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1.巧用微课辅助教学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必然会与多样复杂的化学概念产生思维上的亲密接触,只有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紧紧依靠思维创新,让化学概念成为他们深入探究的基石,才能保证后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这一先进教学产物来辅助理论教学,让死板的概念也能活灵活现的呈现于课堂,通过创新理论教学的形式,为学生的概念记忆带来更为便捷的途径。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学生需要从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中探究它们与扬起的反映情况,并运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简单判断相关的金属与盐酸、硫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若是一昧的要求学生对置换反应的化学式进行记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理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呈现出不同反应现象的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随着微课的讲解,尝试思考和分析现象,并运用归纳总结能力来得出结论,进一步巩固对化学方程式的表达能力。由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现象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也能从自主归纳中正确认识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差异的理论概念,从而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基于信息技术完善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也是实施个性化学习的一个重要路径,探究通常都是比较开放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个性特点的进一步突显。小组成员之间在讨论、解决各类问题过程中,可以真正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为不同个性的见解相互碰撞创造相应条件。例如:在进行“苯”结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时。其教师就基于信息技术做出了这样的设计:先利用多媒体,将课前搜集整理的科学发展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为学生呈现,让学生对苯结构的发现过程做出进一步了解,明确诸多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都遇到的哪些问题。然后,再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为各小组提供一些小球、小棍,让其动手尝试进行笨分子模型的构建。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积极性,也能够丰富、优化其个性化学习过程。在小组讨论、构建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且认真思考、反复的比较琢磨,在分析中进行各种方案的尝试,进而获得了不同的模型。基于此,再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开放空间,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当时那么多科学家,为什么没有构建出满意的模型?具体原因有哪些?通过这一开放、轻松的氛围,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创新力的激发、拓展,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个性特点的机会,促进其个性化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
3.优化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实验对实验器材要求较高或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有一部分实验用品为有害物质或实验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针对这些实验都无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完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实验过程拍成视频给学生播放,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了解实验过程,实验视频还可以上传网络作为学生复习资料反复观看。另外对于需要学生亲自操作的实验,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或者视频的形式先给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胸有成竹的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成功率,减少对实验资源的浪费,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信心和兴趣,拥有更好的参与和体验感。信息技术教学与化学实验的完美融合帮助教师解决了实验过程难于讲述,实验结果难以展现的问题。
结语
由上可知,信息技术视域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革新传统教学理念,丰富高中化学教学资源,创设更具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更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助力素质教育背景下化学教学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