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1-11-21钟丽群
钟丽群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蕉田小学 广东 惠东 516300)
引言
古人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质疑是思考的开始,也是自我提升的开始。一个懂得质疑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而独立思考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基于此,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应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提出问题,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整体表现来看,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不足的表现
问题是实现教学建构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构建情况来看,教师依然把控着提问的主导权,学生质疑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愿问、不敢问、不会问。例如教师对课堂情境的设计缺乏吸引力,突出了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忽视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即便是对不理解,不懂得的问题,也不愿意发问,不愿意参与到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之中;一些学生对教师心存畏惧,或者由于胆小内向,害怕提问引起教师的斥责、学生的嘲笑,因而不敢提出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有问题,但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或者思考的方向出现偏差,导致提出的问题缺乏质量,难以提现问题的核心点,因而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思维启发。
针对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应深入分析原因,找到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影响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限制学生提问的因素,并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发展质疑能力。
2.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策
2.1 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动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从心理、情感层面,让学生获得表达自我的动力,并产生思考、质疑、探索的动机。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渗透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创设便于自由思考的情境氛围,融合质疑的诱因,激发学生质疑动机。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情境中展现的是“盲人摸象”的故事。结合这一故事教师抛砖引玉,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明明是同一头大象,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谁的结果是正确的?谁的结果是错误的?你能类比一下生活情境,提出你的问题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观察物体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的结论。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讲台上的粉笔盒,有的学生提问:左边的同学看到的粉笔盒和右边的同学看到的是一样的吗?如果从上面后者下面看这个粉笔盒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学生的问题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观察活动,并实现了对课程知识的有效探究。
2.2 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坚持“授之以渔”的原则,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避免学生在提问中陷入漫无边际的想象,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考过程,为学生搭建提问的阶梯,并在每一个阶段点拨学生的思考、提问方法,确保学生在探究除法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更加准确的问题。在谈话引入阶段,教师利用实物,呈现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如何将18个苹果放到3个盘子中;在探索新知阶段,教师应结合竖式计算,配合乘法口诀,启发学生针对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提出问题;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回顾竖式计算过程,提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并针对性进行讲解;最后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乘除法知识建立联系,提出问题,并尝试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2.3 组织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辩论思考。正所谓“真理不辨不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问题往往会形成不一样的思路。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重视并利用学生之间的分歧,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辩论,在辨析、讨论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并体验质疑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学设计中,新教师为启发学生自主探究面积的概念,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对教师所给出的一个长方形硬纸板的面积进行计算。有的小组通过观察方法估算面积的大小,有的小组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进行计算,还有的小组通过割补法得出结论。不同的方法得出的面积结果存在差异,教师针对此,要求各组学生展开辩论,即首先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说明计算的过程,然后各组针对计算方法的优劣进行讨论,说明谁的计算结果最为准确。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面积的概念,还能够走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思维惯性,在质疑与辩论中找到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4 渗透激励教育,肯定学生质疑过程。成功的体验能够激发出人们再一次获得成功的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励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进而在积极心理的引导下巩固正向行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及渗透激励教育理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好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奖励,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提问带来的成就感,提高主动提问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总结中,教师可以对积极提问的学生点名表扬,并树立榜样,鼓励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阶段性评价中,针对质疑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总结分析,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注入动力。当然,教师还应该重视激励教育的“度”,避免泛滥的表扬让学生失去方向,而是应该平衡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让学生更加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提升质疑能力。
2.4 结合生活实际,巩固学生质疑能力。学生质疑能力只有实际应用中才能够体现其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培养中,应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探究,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培养用数学思维探究生活的习惯,进而在质疑、分析、解疑的过程中,实现综合发展。
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回归生活,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问题。一些学生利用超市购物小票,收集信息,并设计问题,给出计算过程与答案,并拿到课堂上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纷纷讨论小数知识应用情境,质疑其他学生的计算过程与应用方法等,教师则互动参与有效指导,促使学生在应用中巩固质疑能力。
3.结束语
总之,目前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存在着质疑能力不足的“短板”,而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遵照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环境,找准质疑要点,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提升学生的整体质疑能力,进而质疑与探索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