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探讨
2021-11-21张伟杰
张伟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东明学区逸夫小学 内蒙古 通辽 028322)
引言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需要科学的教法支撑,教学者自身也要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文中蕴含的古典文化要素,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文化素养提升均有积极意义,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指导质量还不高,需要我们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突出传统文化渗透价值。
1.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问题
典型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在诵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被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且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对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环节重视不足,其它教学目标与内容和古诗文诵读教学之间存在冲突;学生也由于古诗文背诵难度大、理解难度大,产生抵触心理。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下,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面临困境。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指导
2.1 选择合适的诵读形式。经典古诗文诵读指导方法选择也需要具体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选择诵读教学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立足这一理论,以多样化、针对性教学指导为原则,基于古诗文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给学生最优质的学习体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明显我们在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环节处于薄弱状态,因此创新教学需求比较大。首先,选择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融入小组竞赛、问答互动等方式,营造和谐的诵读氛围,引导学生体会经典古诗文的魅力,包括语言美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选择诵读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比如《望洞庭》的诵读指导中,首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呈现的素材,调动学生想象和联想,领略洞庭湖美景,以此作为基础开展情感诵读活动,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1];在教学《悯农》、《赠汪伦》等古诗,则可以鼓励学生想象情节,编排情景剧,在角色扮演中尝试参与诵读,也是深化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的文章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特点,组织学生编排话剧,学生深入角色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此外,古诗文的语言审美教学也尤为关键,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四句以景物描写为主,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景物,看似单纯写景,但是作者字里行间其实无不在抒发内心情感,“枯藤”、“老树”、“夕阳”、“瘦马”……作者选用的景物,营造了悲凉的意境,最后一句点明文章主旨,全文无累赘用词,语言表达流畅、意境唯美且深刻。
2.2 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体现交互性。语文学科知识内容较多,属于综合性学科,古诗文只作为语文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体裁的教学素材,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在各种体裁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实现交互性教学目标[2]。比如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之间的交互,就可以建立在一定的阅读主题基础上,教师在把握学生阅读心理的前提下,构建现代文与古诗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优化经典古诗文阅读指导效果。如学习《春》一课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我们可以融合《绝句》与《村居》这两首古诗,让学生首先展开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感受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交互性教学完善课堂知识结构,加速教学目标落实。
2.3 加强课外经典古诗文学习和诵读。除了课内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我们还应该扩展教学范围,组织更多元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3]。比如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利用课外古诗文素材,带给学生新鲜感之外,通过诵读学习突出教学主体;其次,举办和经典古诗文诵读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诗配乐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参与小组赛或者个人赛,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学习氛围,在竞赛需求的驱动下,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上会更加投入,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给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提供了更大空间,我们也应该考虑联合家庭教育,扩大古诗文诵读教学范围。
结束语
综上,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路径研究十分必要,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全面分析教学需求和指导方法,为传统文化弘扬提供助力。上文以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为例,对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教学方法展开分析,希望研究内容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