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

2021-11-21孙岳强

读与写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创设知识点

孙岳强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隆兴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6024)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人们逐渐重视物理教育,但由于物理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并不容易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教学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对物理问题进行提问时,创设一些情境,这一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达到物理教学的教学目的。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学校引导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进行物理教学,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这一教学的目的并没有较深的理解,认为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会产生较大的作用,便在教学中忽视了该教学环节,进而该教学目的也会逐渐模糊,并不利于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2 教学方式缺少创新。物理教师在对物理知识进行讲授时,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次数较少,教师则不容易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评判,自身的讲授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会将物理教材的内容直接讲述给学生,并不会思考学生是否能够了解这一知识点,这一讲课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学生也很难对物理产生兴趣。

1.3 教学条件不完善。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我国多数学校对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但部分学校在物理教学的相关设备这一方面下的功夫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物理情境创设的相关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比较落后,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新方面的知识也比较浅显,专业程度较低,在讲授过程中也并不注重灵活变通,物理教学的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引入高技术教师来进行相应的情境建设,这并不利于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地位,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营造比较轻松并且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讲授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2.2 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对物理教学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物理理论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够将比较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2.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提问时,多数采用比较直接的提问方式,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他们并不愿意接受这一类型的提问,他们会将其作为一种学习的负担,这并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教师对物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从而更加愿意学习这些内容。物理这一学科又作为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现阶段的物理教学并不能达到较好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引入物理教学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展开想象,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物理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时,会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相同,它需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究,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3.对物理教学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3.1 加强对情境创设的重视。物理教师应加强对物理教学的重视,并对其指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制定不仅应顺应现阶段教育局对物理教学的一些要求,更应适应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适时地对情境设置这一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弹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则可以设置一个情境,比如,教师在讲述密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类似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物体的重量进行称量,从而引导学生领悟到密度的真实内涵,明白密度的转换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该一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的自然也会达成。

3.2 创设生活情境。在对物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调动起来,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物理教学的教学目标,而物理教师要想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需要对物理教学进行一定的情境设置,推动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物理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进行一定的加工,并将其与物理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掌握物理知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知识来源于生活,任何具有科学原理的现象都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来进行解答,因此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可行性是必然的。但仍然需要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时,懂得适当的引入生活实际例子,结合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和讲述,这样可以避免课堂的知识讲解过于空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在引用生活实例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时,如果直接讲述生活实例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空泛和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样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在列举生活实例时增加更多的互动,或者将例子讲述得更加生动具体,推动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时,在教学到《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课时,在讲解到凸透镜可以凝聚光线,凹面镜可以分散关线这一个知识点时,为了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可以让学生在对这一个知识点具有充分地了解之后,经过讨论联系生活,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凸透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现象,利用互动联系生活,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物理知识点更具有独特的想法,形成自我思考意识。为融合生活与实践,让戴眼镜的学生观察所在的眼睛,按照书本的资料显示,近视镜的镜片是为了凝聚视线,所采用的凸透镜,远视镜镜片是为了分散视线,采用的是凹面镜。这可以让学生了解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贴切,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3.3 创设游戏情境。游戏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新课标对学生的素质提出来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对物理教学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游戏活动这一情境进行相应的设计,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所讲的物理知识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述力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推拉游戏,并从该游戏活动中,明白力是相互作用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4 在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现方式,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更好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来学习和理解一些物理规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一些实验的细节来设置相应的问题,推动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情境思考问题,找出相应的答案,这样能够推动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关该物理知识点。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浮力”这一章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将与此相关的实验展现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对该实验进行相应的实践。此外,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之前向学生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为什么巨轮能够在海面上航行,一个小铁片却很难漂浮在水面上,然后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学生会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点。物理包含大量枯燥的知识,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会降低。而教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物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投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3.5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情境设置时,应根据学校教育理念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进而推动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并不喜欢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适合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回答。学生也能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理解相应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6 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相结合,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述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比较难懂的物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应的知识点,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4.结束语

现阶段的物理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并不高,产生的积极性较低,教师应对物理教学进行相应的创新,在教学中进行情境设置,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创设知识点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