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育人 以“德”服人
——德育渗透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探索
2021-11-21周璇
周 璇
(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 江苏 新沂 2214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数学教学的使命。为了践行《课标》的这一理念,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尝试以“数学文化的融入”、“合作学习的实施”、“数学哲理的阐述”、“生活情境的创设”、“配套习题的精选”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契机,探索德育在初中数学中的渗透途径与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更加全面的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履行数学教学的使命,在数学教学中做到以“数”育人,以“德”服人。
1.以数学文化的融入为契机渗透德育
数学文化的内涵十分广泛,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教育、数学史等多个方面。在数学文化中,无论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定理的求证经历,亦或是数学家的求学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对于学生的精神与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为学生融入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品读文化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与影响,形成积极的情感与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中,涉及到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相关知识。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下面的数学文化:据我国史料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曾经通过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是否为3:4:5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这一知识,解决了很多水利工程的问题。这比西方国家的“三角术”提前了2000多年。通过引入这段文化,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及应用有初步的印象,也能使学生认识到:以大禹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先贤,不仅具有奉献精神,更充满无穷智慧。正是由于我国古代能人志士和劳动人民拥有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聪明睿智的头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不仅帮助学生强化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实现德育的渗透。
2.以合作学习的实施为契机渗透德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具备较为强烈的叛逆心理,对于师长的说教存在抵触情绪。这无疑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阻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能够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使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实现自我教育与合作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也提高素质、提升修养。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实例开展合作学习,针对平行线的性质展开交流与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运用,数学思维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学会了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礼貌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与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获得学习的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养成了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和真诚交流的合作态度,也形成了精益求精的科学品质和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显然,这些都是朋辈教育的作用。可见,德育渗透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机会,使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人际交往的礼仪,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形成勤恳治学的态度,使德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以数学哲理的阐述为契机渗透德育
提到数学,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往往是严肃、抽象、艰深……事实上,这些只是数学的部分特性,而非全部特性。如果我们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和个人感受对于数学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则会发现数学与语文、思品等文科课程一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针对数学的这一特性,德育渗透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加强对于数学中的哲理的参悟与解读,使学生在学习理性知识、锻炼理性思维的同时,开展感性思考、深化情感体验,从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道理,提高个人修养。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轴》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绘制数轴,标清数轴的“三要素”,并在数轴中找到教师给出的数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数轴的内涵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请大家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数轴,如果我们以0为原点,以东为正方向,要求大家向东走10米,那么我们在数轴上应该如何标注?如果我们站在原点,本来应该向东走,却错误地向西走了10米,那么在数轴上应该如何标注?在这两次走动中,第一次我们走对了方向,顺利到达了目标;第二次我们走错了方向,不仅没有到达目标,反而距离目标更远了。这恰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反而越心酸。可见,我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正确的方向来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显然,教师通过数学哲理的阐释,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数轴的概念及要素,也使学生接受了思想的“洗礼”,展开了对于人生道理的思考。可见,教师可以以阐述数学哲理为契机,实现德育的渗透。
4.以生活情境的创设为契机渗透德育
陶行知先生对于德育的主张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可见,教师应该着眼于生活来实施德育。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单纯从知识视角出发,则很难真正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难以做到“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建立数学知识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过渡和联系,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生活的启发与影响下,形成高尚的品质与健康的人格。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传统手工艺作品——窗花的制作过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发现:在制作蝴蝶、月饼、中国结等窗花的时候,手工艺者都是先将纸张对折,在半张纸上进行设计和剪裁。然后,再将纸沿着折叠的线展开,就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在生活情境的启发下,学生发现了“轴对称”的特点,也见识到了轴对称图形独特的美感。同时,还感知到中国传统工艺中蕴藏的智慧与魅力。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可见,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实现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5.以配套习题的精选为契机渗透德育
数学教学一直崇尚讲练结合。这就意味着,习题讲练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德育渗透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于配套习题进行精心挑选与巧妙设计,从而发挥习题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所学知识,更提高人生境界。
例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方程知识的运用能力,会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应用题练习。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于应用题的精心挑选与巧妙设计,实现德育的渗透。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下面的习题: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某市制定了新的收费标准:每月每户的额定用水量为8m3,超出的部分需要加价收费。在这种收费标准下,小明家的用水量明显下降。其中,连续两月的用水量和水费分别为:12m3,22元;10m3,16.2元。请根据小明家的用水量及水费情况,计算水费收费标准。在这道题中,教师不仅考查了学生跟方程有关的知识,还通过题干的巧妙设计,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显然,教师通过对于配套习题的优化,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6.以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契机渗透德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学生能够积累学习经验,知道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够积累生活经验,学会分辨对与错、好与坏。因此,在德育渗透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数学能力,并接受德育熏陶。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实践活动:首先,民族大普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本校师生为调研对象,普查校内师生都来自哪个民族,以及各个民族的人数在校内师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本班同学为调研对象,针对同学们每天的时间分配及饮食作息情况进行调研;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家长为调研对象,针对每个月的家庭收支及消费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与分析。在完成上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及“统计表和统计图的选用及绘制”有关的数学知识,锻炼了数学实践能力,也通过与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沟通以及对于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形成了民族团结的意识、健康作息的理念和合理消费的想法。可见,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能够将德育巧妙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更应该以“数学文化的融入”、“合作学习的实施”、“数学哲理的阐述”、“生活情境的创设”、“配套习题的精选”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对学生实施德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高尚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