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小组合作法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成效的路径探索
2021-11-21出淑娟
出淑娟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莲山中学 福建 泉州 362100)
初中阶段的教师会将若干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这样不仅有利管理,还能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美术教师也可以按照位置将学生在课堂中结成小组,然后再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会面临中考,所以会有很大的学习压力,所以许多的学生会在美术、体育等课程中放松自己的身心,这就导致这个班级的气氛变得很散漫,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小组内的学习气氛,从而去改变整节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高效地学习。美术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但是要注意适度。
1.合理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将班级的学生均分为数个小组时,组内学生的分配必须科学合理,考虑多种因素。教师在分组之前,可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大致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之后将学生的情况整理分析,进行小组分配。如可基本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学习能力优秀者,一名基础稍差者;组内成员有性格外向、善于表达者,有腼腆不善言辞者;各自的兴趣特长不尽相同等,每组成员人数大概为6人,以便于管理。此种互补式的小组分配方法,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也利于教师分配教学任务,争取每一个组得到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均等,而组内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表现自己的机会与方式。如“梅竹言志”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中國画的工具及材料,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法,感受画家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梅花的图片、视频等导入,小组讨论梅花的特征,如颜色、形态等,鼓励学生利用其他学科如生物等知识来解答。之后可组织小组抢答环节,抢答曾学过的描写梅花的诗句,进一步了解梅花对古代诗画家的象征性。接下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大师如王冕等的画梅佳作,使学生近距离欣赏中国画的神韵。最后是实践绘画环节,教师传授用笔、用墨的方法,梅花线条的勾勒、花瓣的朝向等知识点,再示范作画后,巡回指导学生自己画梅,组内学生可以互相点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一一点评,因此可组织各小组选出组内最佳或最具创新的画作由教师展示,组间再对这部分画作进行互相评价,如线条是否流畅、画作的构思特点等,学生完成互评之后再由教师统一总结,并适时予鼓励。
2.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要创造一个合作的氛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合作意识。要想让学生实现合作学习,就需要鼓励学生以互相帮助为目标,把同学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并将与其他学生合作作为有效途径。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和其他学习方式中的好处。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不仅是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相关任务,而且要使全班同学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根据相关调查,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通过协同作用,能使学生学得更多,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朋友互动,有效地与他人互动。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教室的小组布局。学习时,小组学生需要坐得更近,以便进行信息交流,信息沟通,并低声讨论相关问题。教师也要为学生留足巡视时间,最好可以在小组与墙之间留下足够的空间。二是构建合作规则。学生在合作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促进师生完成合作规则。美术教师需要把课堂的决定权交还给学生,而不是强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然后,当学生完成合作任务时,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小组来解决,教师需要在学生困惑时及时给予帮助。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转变学生作为竞争对手的观念,也可以使学生不再依赖教师来实现高效的合作。
3.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堂涉及到了很多的知识,有绘画、手工、书法等一系列的内容,设置还让学生自己举办展览,让其他的学生参观。这些内容中的一部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些任务学生无法独立的完成,需要教师或是其他学生的帮助。许多的美术教师会让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去完成目标,但是小组内的成员相互配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任务的质量,还可以在配合中更快地完成任务。
例如,在进行“灯饰设计与制作”一课地讲解时,我让班级内的学生去设计一些灯饰造型,并在设计完成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但是我在学生进行设计的时候发现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学生,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一个设计。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小组内的成员寻求帮助,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效率,也能促进课堂的进行速率。当学生完成服装的设计后,我让班级内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的展示。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不但进一步地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4.鼓励交流
在上课之前,老师应该仔细选择课程的内容,并认真准备课程,以便学生创建合理的小组组合。在自由组合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优化好,中,差三个等级。艺术课应该是一个相当开放的教室,因此在上课之前动员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教师应引导班组长了解相关的学习步骤,并让组长在弱势群体的指导下逐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小组负责人应要求开展赏识教育原则,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有所收获。在课堂上教学时,教师仍然需要创造条件和氛围,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鼓励小组负责人使用合作和共享的形式,以便每个学生可以搜索,排序和查找与课程相关的相关材料,并帮助学生发展审美理解和实践技能。每个学生都将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顶尖的学生负责制定共同的学习计划。中学生可以帮助后进生执行相关任务,而后进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知识。
5.小组合作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一部分学生觉得美术并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学科,所以大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很差,这就导致整节美术课堂的效率变低,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学习到知识或技能。这些学生会让让美术课堂的气氛变得很沉闷,而且这些学生还会影响身边的学生,使得整个班级中的学生失去学习的氛围。但是教师的精力并不能关注到每一名学生,也就无法监督学生,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适当地提醒周围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内设立小组长,让其监督小组内的成员,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画家乡的风景”一课地讲解时,我利用多媒体,带领着班级内的学生观看我们美丽的家乡,但是许多的学生认为这个过程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每天都在周边中活动,这些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是很强烈。然后我在让学生去画出自己印象中最美丽的家乡,但是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没有下笔,为了让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进行绘画,我在小组内设立了一个小组长,让其监督学生进行绘画,并要求学生在完成绘画后,拿给小组长进行检查。我通过在小组内设立小组长,从而监督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进行绘画,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了课堂中,不仅促进了课堂的进行,还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6.开展深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虽然是美术教学的有效方式,但长时间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容易使合作学习流于表面,也容易让学生形成惯性思维,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学与合作学习的融合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展深度合作学习,以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当然,要想在美术课堂中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度,最主要的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而认识和了解需要足够的时间。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也可以通过游戏或是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了解,从而缩短学生认识和了解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深度学习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发地进行合作与探究,这才是教育的本真。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感悟民间美术特色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民族特征的纹样,通过播放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纹样和纹样背后的故事,以及蕴含的意义。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纹样进行临摹和拼贴,将制作好的纹样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当然,纹样欣赏以及临摹和制作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有充分的耐心,肯花费时间,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开展深度合作学习。
7.多角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美术课堂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不应只局限于学生作品的成绩,而应对各小组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进行多角度评价,尤重过程而非结果。以往传统的示范、模仿、点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通过点评学生的作品来推测学生对整堂课的用心程度。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可让作为旁观者、引导者的教师更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对课题的参与程度。那么,教师的评价在此时也可多角度、全方位。如“以形写神”教学中,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线条,学会鉴赏作品等。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对学生在组内讨论时间的参与度、是否有自己的思路等过程进行点评与鼓励;对于学生的练习作品,针对学生的线条组合表现、空间想象等能力进行点评并鼓励;对各组利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所作出的作品总结其特点,肯定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尝试。
结语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教学工作,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除了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理念之外,还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合作学习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开展深度合作学习,创新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美术教学与合作学习相融合,促进美术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