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探析
2021-11-21陈静翠
陈静翠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白官屯中心小学 河北 丰润 064005)
数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顺应了科技兴教理念,顺应了智慧教育大背景,更顺应了核心素养教育的本真目标。小学数学具有的抽象性特质和各类易混公式、概念等常识更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去优化课程设计,优化学生认知行为的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每个知识点学透、学扎实、用到位,力求做到课程实施信息化,学习过程信息化,认知反馈信息化,综合发挥信息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启示和辅助作用。
本文客观讨论了信息化手段在数学课程实施中的具体策略,着重从发挥三维动态课件优势认知立体图形,对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及立体思维大有帮助;巧用数学智慧平台实现在线互动教育,促进学生数学关联思维和系统架构素养提升;突出数字展台直观化功能模块优势,助力学生系统感知算理及算法的全过程等点位入手,以课例为依托进行探析。
1.发挥三维动态课件优势认知立体图形,对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及立体思维大有帮助
数学教学信息化起初所用课件基本是PPT或单纯的视频展示,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革命性变化,当下的数学课件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或习题展示,重在增加数学知识构建和特质性细节展示。通过多维度、动态特征、色彩变换等手段呈现数学课程信息,借助课件平台刺激学生对数学本真的认知,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立体思维意识,让数学知识自主融进学生的认知世界。
比如,在观察认知课程《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实物展示和亲手触摸体验理解了这些立体图形的棱长、面及顶点的数量及属性特征,并能利用这些特征进行题组训练。当遇到把六面有不同图案的正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的图形这类题,或者是给你一个每个面具有不同字母的展开图问可折叠成什么样的正方体这类题时就感觉有点懵。此时教师利用希沃白板控制“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三维动态课件播放进度,让学生清楚认知每个展开或者折叠动作的变换顺序和立体图形的转换规律,从而打开学生空间意识和立体思维之门,为顺利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思维方法。
2.巧用数学智慧平台实现在线互动教育,促进学生数学关联思维和系统架构素养提升
课堂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化的普及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富有智慧型、引导型的新模式。其中数学智慧平台的使用实现了数学课程形式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师生可以随时进行在线互动分享数学概念、应用创新等。同时数学智慧平台备份大量的课程信息,从常规微课到创新学具,从试题选编到闯关答题,从知识系统化分析到层级式、导图是板块设置,无不彰显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这对促进学生数学关联思维和系统架构素养提升起到“助推剂”之功。
比如,学习实践课程《记录天气》时,学生在课前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记录某地的天气情况,将数据表格上传至班级云课堂,在云课堂上每个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说明自己统计这些数据的方式。如每天收看中央一套天气预报进行该城市天气情况的数据记录,有的同学通过每天查阅手机天气通APP了解指定城市的天气情况,还有的同学借助班级云课堂上天气小助手查询指定城市的天气情况。在班级云课堂上交流时,很多学生将自己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后上传图片,全面分析了这个城市一个月间、一周间的天气变化情况,统计了天气全优的天数占统计天数的比例,进而实现了记录天气、数据统计、折线图分析等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素养的提升。交流完之后学生进入闯关平台进行自检自查,实现自主学习与检测的信息化管理。
3.突出数字展台直观化功能模块的优势,助力学生系统感知算理分析及算法的全过程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数学算理和算法一直是本学科教学的最难点。学生初学本模块知识确实很难懂,容易弄错顺序或“无理无法”。利用数字展台进行算理算法的直观演示,现场解读算理算法的每个细节步骤,让学生在感官刺激和术语解读的综合影响下,对算理算法进行系统感知,尤其是展台的过程性展示能引起学生对前后知识的关联,能对整个算理有个清晰的认知,让抽象易混、晦涩难懂的算理规律变成直观性、细节性强的动态分层信息,增强学生的数学认知素养。
比如,在进行概念课程《位置》的认知时,为让学生准确认知“数对”的含义,教师利用数字展台将本班学生的座位表给予展示,通过视频展示学生看清这个座位表是在方格纸上完成的,每个学生占用一个方格,这样教师在说出某位同学的姓名时,就能在这个座位表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并能用“数对”描述出来。之后在完成图形移动及描绘图形中的“数对”问题时能做到准确应答,有效增强学生的认知和实践素养。
总述,数学教学信息化研究不止于此,我们要及时升级数学教学信息化理念,用全新、科学、高效的模式落实对学生知识素养、技能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