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 与传承对策研究①

2021-11-21陈立丽贾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黎族竞技海南

陈立丽 贾健

(1.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海南海口 570203;2.海南大学 海南海口 570228)

黎族是海南岛特有的少数民族,但是对黎族竞技类运动项目的研究与传承,以及开发利用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针对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大部分限于理论及起源的研究,或者对竹竿舞等个别项目的研究,而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研究和传承非常少。在社会发展和文化趋同的背景下,黎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竞技类运动项目都在逐渐消失,因此,政府和社会一定要高度重视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1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与意义

1.1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黎族人民为人类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黎族有近150万人口,在中国各民族人口中排在前20位。但是黎族本身没有文字,所以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非常有难度,大多都是依靠老一辈人通过口头及身教进行传承。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由于保护和传承不够受重视,至使很多项目正在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也越来越趋同化,黎族的很多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都在日渐消亡。据考证,黎族曾经有50余种民族体育项目,且每个项目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而今大部分项目都已经接近失传,其中,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鸡毛球、拉乌龟、拔藤和打狗归坡等都将近失传,如果再不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进行保护与传承,那么黎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失。为了防止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失传与消亡,一定要高度重视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不仅是对黎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宝贵的财富。

1.2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近几年,海南已经重视并开始对黎族文化进行研究,比如黎锦服饰、黎族歌舞、黎族的历史与起源及语言等。但是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研究、发掘、传承都还是空白,只是停留在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和理论研究上。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进行保护与传承,不仅是为了防止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失传和消亡,同时也是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研究带来一定的学术价值,为黎族文化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增添一批特色鲜明且原汁原味的黎族传统体育项目。

2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力度还不够,很难有新的进展与收获

黎族人民生活非常淳朴,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低,海南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虽然有加强重视,但是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很难有新的进展与收获。如果没有政府层面上的重视,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很难开展下去,仅仅依靠个别研究人员和民间组织的力量远远达不到保护与传承的要求和效果。目前,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没有相应的政策与机制,很难鼓励更多的人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进来。

2.2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不能有效的融合,难以做到有效传承

目前,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还没有有效的融合,除了竹竿舞走进了海南省各级各类学校之外,其他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几乎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看不到,即便是个别学校有,也都是通过社团等形式展开,受众面太窄,参加的学生也不固定,学校没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方面,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专门人才培养空缺。各高校的体育专业在其教学的融合度上也不够,对其从事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研究人员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没有规范的、统一的要求,很难培养出高水平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人。

2.3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未能与旅游开发结合在一起,很难激发活力并被大众熟知

在海南,很多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并没有与旅游开发结合到一起,但是从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来看,与旅游项目结合到一起是非常有效的传承方法之一,比如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竹竿舞,已经融入海南部分景区,可以使更多的游客熟知,但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却很少与旅游开发融合到一起,所以很难激发活力并被大众熟知和认可。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作为旅游资源,如果逐渐旅游化或商业化,这会吸引不少学者研究黎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问题[1]。但是,现在做的比较好的是三亚槟榔谷民族风情园,该旅游景区能够做到旅游与黎族传统体育相结合,在景区里游客可以观赏并直接参与一些黎族传统体育活动。不过,很少看到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作为海南旅游项目内容之一与景区开发结合在一起,也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这些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对旅客的吸引力及其本身的商业价值进行研究。

3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3.1 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参与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政府层面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一是制定具体的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方针与任务,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二是加大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和机构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三是制定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工作方案,对在此项工作中比较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要给予一定奖励,对做的不好的个人和单位减少其资金的投入力度。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单单依靠研究人员和民间组织很难有大的成就,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确保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撑。

3.2 注重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要想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 促进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融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参与程度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方面,必须要制定专门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使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走进学校,让更多的人学习与传承。一是加强海南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与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融合的力度,构建科学的、有效的黎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2],培养更多的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传承者。二是注重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体育运动员的培养,可以在做得比较好的学校设立省、市级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培训基地,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三是将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引入学校,成为学校文体类活动的一部分,就像竹竿舞进入学校一样,只有项目进入到学校,并融入广大师生的文体生活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总之,海南各级各类学校应主动承担发展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的重任。

3.3 加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在旅游开发中的力度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保护与传承一定要加强其在旅游开发中的力度,逐渐打造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在海南旅游资源中的非物质文化品牌,实现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共同发展,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因为这是一项具体的、庞大的工程,只依靠研究人员和民间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旅游价值的挖掘与宣传,鼓励游客将体育运动与旅游活动融合在一起,塑造旅游者的体育运动意识[3]。要不断地研究和发掘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商业价值,打造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品牌,例如现在海南很多景区也会充分开发利用黎族特色传统文化,将黎族的婚礼表演、黎锦等具有黎族风格的特色展现给广大游客。

3.4 打造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在黎族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品牌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要打造在黎族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品牌,例如现在黎族三月三节,竹竿舞就是必备的节目表演,从黎族传统节日的角度来看,几乎没有考虑到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的安排,许多很有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未列入节日当中[4],因此,合理安排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作为节目参与到黎族传统节日,是打造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类运动项目在黎族传统节日中文化品牌非常的重要举措之一。

猜你喜欢

黎族竞技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黎族母亲》等
电竞种植记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