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1-11-21杜艳杰
杜艳杰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房身镇杨树中心小学 吉林 德惠 130322)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语文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打造一个适合现代化学生学习的高效课堂。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氛围,因此,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才更加有兴趣,才能打造一个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自主学生不仅仅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然选择,这一要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1.目前语文教学现状
1.1 教师教学理念传统,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上。在大多数语文课堂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讲解上,重视对于阅读本身的理解,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目前,大多数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寻找答案,但往往会产生这一现象,学生只是找到了答案,并没有达到理解整篇文章的目标,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使得学生自主阅读意识能力下降,无法上升到阅读的高度,无法深入理解文章,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2 以考试得高分为目标,忽略了阅读本质。从我国的考试制度来看,应试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方式,但是随着现代化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大多数教师依旧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数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阅读题被教师赋予了固定的答题模式,学生通过这一固定模式可以获得高分,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因为在这一固定模式下,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从而丧失了自己对整篇文章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缺乏对阅读的思考性,使得学生的自主理解力和创新能力降低。
2.有效途径
2.1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兴趣往往是推动一个人长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就像磁铁,吸引着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因此,兴趣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建立好学习的兴趣,否则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一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情景式教学、开展各种语文竞赛、角色扮演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一味的被动式学习也会使得兴趣丧失,因此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以及主动参与性。
2.2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研究证明,同一性太强的团体,往往会限制新观点、新思维的出现。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就是权威,导致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就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降低了其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求异是创新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当开发学生的球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也离不开想象的翅膀,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作者的想象。想象具有创造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们带到那美好的精神世界中。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抓住时机带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切身感受到作者写下这篇文章内心的感受,去看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样的。
2.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心理学教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不应只是被动接受的学习者,其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十分重要”。自主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基础。大多数人没有长期的坚持一项活动,其主要原因是不够自律,缺乏自主性。因此,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才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提问,在课堂中保持民主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除了自主提问之外,还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才可以形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非易事,在形成良好的习惯之前,教师需要长期指导和监督学生,让学生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良好习惯,然后在慢慢的撤销掉自己的监督,让学生养成自我监督的习惯,在不断的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脑中构成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新型的、高效的语文课堂。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做学生创新的土壤,培养品种优良的种子,为祖国的人才大军增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