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21-11-21于建华
于建华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19)
引言
在传统观念的干扰影响下,语文教师不够重视作文教学,导致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存在形式化及表面化的现象。重构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时打破尴尬的教学局面,进一步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需要探索不同的途径,选择应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小学生投入写作,同时积累丰富素材,更好地开阔知识视野,立志成为一名高素质、有理想的优秀人才。对此,笔者简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1.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
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的关键,夯实小学生的作文基础,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各项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产生最优化效果。笔者认为,我们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小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主动的积累写作素材。需要把握合适机会,不断加强作文训练,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启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写作相关问题,把阅读活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文章中,提升作文质量,准确表达情感。夯实了作文基础,更多学生可以实现写作能力、积累能力、思考能力的综合发展目标[1]。比如,进行命题作文《最喜欢的小动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它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使学生们对于自己想要描写的小动物有个明确的方向。紧接着,教师应与学生说明:“在你的文章里不能同时出现两种动物,不要出现跑题或者偏题的现象。”,引导学生针对一种动物,也就是最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外貌特征、生活习惯、生长环境的细致描写。夯实了他们的作文基础,小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了下来,文章不至于主题不明、混乱不堪,批改起来更加轻松。
2.强化学生的写作灵感
小学生写作时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浮夸”,他们的文章常与实际不符,难以成为“优美”、“可读性”的成功作文。好的文章不光是看语句的运用是否优美,相关内容的描写符合实际也很重要[2]。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最好联系生活实际,潜移默化中强化小学生的写作灵感,开阔他们的视野范围。要将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组织学生们小组讨论,在他们成为课堂“主人翁”后,更好地确定写作框架,更好地活跃语文思维,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并且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比如,在“人物描写”的作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法,极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第一层次,语文教师可以询问班级学生:“看到题目‘写一个人’,你会最先想起谁?”,“环顾四周,谁对你的吸引力最大?”;第二层次,语文教师不妨设置两个问题,一是你常常回忆起谁?二是你回忆里的人长什么样子?;第三层次,语文教师应让学生们写一写自己平时的喜怒哀乐,将文章变得足够真实,阅读后给人以亲身经历过一样的感受。
3.引导学生的实践感悟
小学语文教师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变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异常精彩,有效实施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作文的教学范围,引导学生们实践感悟,其必要性不言而喻[3]。比如,在描写“自然环境”的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可把班级学生带出课堂,引领他们走进自然,去感受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等,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想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再如,在描写“校园趣事”的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可把班级学生组织到操场上,玩一玩小游戏,拉近同学间的距离。亲身体会到的写作素材,会让小学生的写作“思如泉涌”,真正变得“有话可说”,作文能力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小学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不断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观念,进行学生潜能的深入挖掘,综合能力的强化培养。还要鼓励小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帮助他们夯实基础、突破自我、大胆想象与创造。语文作文教学具有以生为本的特色,教学实践工作将会走向更大的成功,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