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篮球投篮技术的情境化教学策略
2021-11-21常梓璇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常梓璇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2018年1月,国家正式颁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在新课标的推进下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投篮技术是篮球进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但教学内容单一固化造成学生只学会了单一的技术动作,却不能良好的在实战比赛中应用,情境化的教学架构起学练与教育方法的桥梁,使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学会技能并在比赛中灵活的运用技能。
一、投篮技术情境化教学理念
情境的本质是“人为优化的环境”,是富有教育内涵的生活空间,也是情景相融的教育场域和理寓其中的目标情境。情境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相接的过程。
(一)问题导向情境
基于问题导向创设情境,有意义的情境化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化,在情境创设中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基于问题创设情境要注意以下方面。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问题导向情境策略,在技术的关键问题处设问。其次,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可行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考状态。
(二)生活情境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与知识的关系。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先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得,生活场景是创设情境的源泉,在技术动作的学练过程中,基于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认知,创设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境,把学生的认知作为教育的起点,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去发现技术学习的乐趣,让学生除去心中的围墙,真正地融入教育情境之中。
(三)实战情境
实战情境其具有单元性、相关性、情境性和具体性、真实性、问题导向性、适应性和激发性等七个重要特征。以实战比赛为创设源泉模拟真实比赛场景、知识技能在比赛中的灵活运用为重点、教学比赛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篮球投篮技术情境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本文是针对初步掌握投篮技术的学生实施情境化教学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篮球投篮技术“镶嵌”特定的情境中,不仅使学生深度掌握了投篮技术,而且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能力、自尊自信、规则意识和健康行为。
(一)接传球后的投篮:基于问题导向情境
情境创设:教师根据接球后投篮的重点环节设问,以激发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重点环节的印象,在简单的练习后教师设问“为什么要运用急停脚步技术来接传球”“为什么接到球的瞬间是投篮的起始动作”“为什么接球后要快速高效地完成投篮动作”,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激起求知欲的钥匙,没有问题,学生不会去深入思考技术动作的细节,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
实施过程:在设问之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关键技术环节练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练习一定时间后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急停脚步技术接传球能够使身体重心更加平稳做好投篮准备,接到球的瞬间是投篮的起始动作,是构建起接球技术和投篮技术的桥梁,从而更加连贯的完成投篮技术。
(二)行进间高手投篮:基于生活情境
情境创设: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对行进间高手投篮的口诀为“一大,二小三起跳”,教师注意挖掘生活中的信息创设情境,在学生收球后的第一步是跨过障碍物的情境导入,以达到腾空和大步幅的要求。在起跳的过程中为了改善学生起跳的动作姿态,以学生先前对“平行线”的认知,强调学生在起跳后,大臂、大腿和地面三者是“平行线”关系,这不仅解决了腾空高度也解决了技术动作的问题。
实施形式:教师给予学生讲解示范,并在各个技术的关键点进行情境导入,在行进间上篮第一步的位置的两侧方摆上标志桶,标志桶之间距离为一点五米,情境导入为“跨过障碍”,在练习的过程中用语言描绘出生活情境,依次导入“平行线”和“好朋友”的生活情境。
(三)运球后投篮:基于实战情境
情境创设:技术的学练最终指向是为了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运球后的投篮在实战中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助掩护后的投篮,第二是在快攻推进中出现多打少情况时的投篮,教师创设应根据场上最可能出现的投篮机会进行情境创设。实战情境的理念是鼓励对抗,模拟最真实的实战比赛,实战情境课程模式是将技术与实战相互关联以此强调学习内容的。
实施过程:运球借掩护后投篮的情境创设,两人一组进行持球攻防对抗,固定一名球员只负责掩护任务,进攻球员持球突破借助掩护后的即刻,运用急停技术制动衔接投篮,进攻完成之后攻防队员互换身份。快攻中投篮的情境创设,组织学生在中场线一字排开,从右侧开始以最快的速度运球冲刺至罚球线附近,运用急停技术动作后投篮,对于投篮命中率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激发学生在比赛中紧张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