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2021-11-21信蕙琴
信蕙琴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吉林 通化 134100)
引言
从古至今,语文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语文的内容涵盖古今,对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想,提高其个人品质,更能锻炼各方面能力。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目的,适当应用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与含义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的大致过程为首先确立学习目标,然后进行学生的自主思考,在得出结论后加以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其含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加上教师从旁指导,从而对当前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探究交流,在理解认知目标的同时发展思想情感,提高道德品质,培养交流与表达能力。
2.探究式教学的特征与优点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辅以引导,概言之就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正是因为这种特征,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刻印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方面具备五大能力,即“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1]。其要求刚好与探究式教学的效果相贴合,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探究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3.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应用
3.1 创设情境。因为探究式教学围绕课程中的知识点而展开,因而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帮助其发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确定文章学习目标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带入到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点的目的。例如《再别康桥》一文中,若确定了学习目标为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含义,感受并体悟诗人写作时的情感,那么就可以对应的提出问题来引导同学们,例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的内容”、“请找出诗人表达情感时所用的意象”等,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可以尽快的进入到这个情境来,不仅提高了适应速度,更有利于知识点的学习。
另外,创设情境,是给学生的探究创设一个好的环境。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并不自信,进而表现为课堂上不积极。教师提出问题后,部分学生不积极思考,或是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害怕错而不敢说出来。创设情境后,可以帮助学生消解畏难情绪,让他们在情境中沉浸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进而促生学生的思考。且创设情境有多种方式,比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谈话情境,对这些方式的灵活选用,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灵活,学生在课堂上,自然学习积极性也就更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环节理论知识的枯燥感,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究。比如《沁园春·长沙》这一篇课文,在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谈话情境,以毛泽东的生平为故事背景,讲述他的伟大事迹,随后给学生一个探究问题:你眼中的毛泽东形象是什么?他的诗词有何特点?有了前期谈话情境的铺垫,学生的状态会比较松弛。再加上教师所提出的探究问题,学生在阅读这一篇课文时,就会有更强的针对性知道自己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讲这篇课文读一遍。这就凸显了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点,让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带动思考。探究式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自我思考,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这样才可以培养自身思考、创新能力。而要达到独立思考的效果,在开始进行探究之前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文章,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为带动同学们思考,“烛之武退秦师的前因后果”、“烛之武怎样退的秦师”这样的问题就非常有效,因为随身带着问题,学生就会更加关注文章的重要部分,如本篇文章中,为了解决“烛之武怎样退秦师”,学生会更关注烛之武进入秦营后的言行举止,而这也是本篇文章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积极带动同学思考正在探究式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再从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目标来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绝不是为了只让学生学某一篇课文,让他们背或者记忆一些答题模板,以应对考试。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而且在教育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非常重视对探究式教学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应用的过程中,带动学生思考就非常关键,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在学生思想抛锚时,可以抛出一个探究问题,提醒他们注意听讲,在学生思维存在阻碍时,借助一个探究问题来进行点拨。比如《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这一篇课文具有政治性,战斗性和抒情性的特点,这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名篇。不过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些语言非常精辟,但却难懂。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文中的思想厚重,不容易把握。这些就是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设置具体的探究问题,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引导方法,比如要分析这篇课文的布局,谋篇可以让学生对关键局进行分析,比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些东西的必要了。”“我还有什么有什么可说呢?”这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关键句子,就是可以将其挑选出来,让学生做重点探究。针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依然可以设置一个探究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按照“领起——主体——总结”来对课文进行划分,并归纳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像这样通过提出具体的探究问题带动学生的思考,从而让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
3.3 自主探究。探究式教学所强调的就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处理好学生与信息资料间的关系,在语文学科中,最常见的工具书之一是翻译资料,但是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在不熟悉古文的情况下直接翻看翻译文本,那么就会有既定的第一印象,翻译时也会放弃自我思考,转而依赖翻译资料,得不偿失。故资料只可用于自我思考后对自己犹豫之处加以印证,而不可以此掩盖在自我思考。没有通过思考直接得出的结论不仅记忆浅薄,而且无法学以致用,最终只是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要求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2]。所以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时,应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时间以及机会。由于课堂市场有限,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比如可以打造为可视频,叫所要讲解的课文内容,提前制作成为课视频,让学生先去学习。学生学完之后,在课堂上针对一些基础内容就可以不必赘述。就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分析,探究关键点上。比如在《赤壁赋》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对这一首词的理解更加透彻,免不了要做一些背景介绍,包括时代背景以及苏轼这一人物的背景。如果将这些内容都放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必然是不够的。也没有时间让学生来自主探究。而且若微课,这些内容就可以提前提供给学生,他们可以自学。在课堂上,需要针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设置一些探究问题,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让学生能够重视这一环节,比如让他们分析诗词创作和时代背景有何关系?分析苏轼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一下所创作的诗词的差异。随后进入对这一首词的分析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读完了全文,请大家说说宿舍和客人在黄州的心情变化如何,你能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些变化的关键词语吗?还可以针对这一首词的一些细节点设置探究问题,比如: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他是因何而乐?学生已经进行了提前预习,此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是比较容易的,这样的语文课堂,则能够实现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目标。
3.4 交流碰撞。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所见、所闻、所感皆不尽相同,所以基于自主深入思考后的交流探讨就很重要,通过不同思考的碰撞,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得到开阔,思维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平台,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其实这也就是强调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本质上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鼓励学生重视小组合作,可以将大家的智慧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交流碰撞中擦出更多的思维火花,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有帮助作用的。而而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和同伴一起交流,他们会更敢说,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面对的是同龄人。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让探究式教学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的一个重要举措。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轲刺秦一举是否正确?不同的学生想必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言对的学生可能从荆轲护燕的家国之情出发;言错的学生可能从当时天下形势考虑,二者皆言之有理,并无高下之分,但通过不断的感受别人所想,通过诸如此类的碰撞,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大局意识得到发展,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交流分析完毕之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基于这一课文的内容,可以稍作调整,将大家的想法都加进来,对这个故事做一定的丰富。既能呈现出故事的全貌,又能增加一些趣味性或者可读性,可观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是十分全面的,既要对课文内容做整合,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编排。大家共同探讨,深化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4.结束语
结合上述所言,探究式教学的成果不仅贴合于高中语文课程的要求,更满足当前时代对学生的期望。总体来看,探究式学习关键之处在于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思考,在于思考之后的交流碰撞,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引导,因而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才能让探究式教学真正应用于课堂,才能将其效果完全展现出来,凡此种种皆赖于教师、学生的相互信任与不懈努力,相信通过相互扶持,教师可以教学相长,学生可以学有所得,二者可以共同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