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探索
2021-11-21冯超李恒宝
冯超,李恒宝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学校的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学生学业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较为繁复,且需协同进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能让整个高校运转更加顺利、高效、稳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分析学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创新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符合现代社会管理的一种理念或一种模式,与粗放式管理对标,重点是“精”与“细”两个标杆[1],让工作更加精益求精,让工作细致化制定并执行,对细节严格把控,让工作运转环环相扣,从而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将精细化管理思维应用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势必能提升高效运转质量和效率,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二)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首先,精细化管理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让学校运转更加高效、顺利,减少拖沓、低效的现象发生,尽可能避免工作错误的情况发生,能切实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率。例如制定精细化的学生学业管理计划,在学生学业不合格之前即予以警告,从而有效减少学生学业问题。
其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学校各类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妥善利用教学资源。例如精细化管理实验室资源,可公示具体使用情况,教师可依据空闲使用情况申请实验室,从而减少实验室的闲置率,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育效果。
再次,精细化管理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精细化管理理念下,教师可精准了解学生学业情况,精准了解学生需求,制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能够加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高校办学效率。
最后,精细化管理还能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精细化管理的校园中生活学习,自身也会沉浸在精细化文化中,形成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二、高校推动精细化管理的难点
(一)缺乏精细化管理动力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十分完善,只是部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高。精细化管理需要对高校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创新,需要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改革前期耗时耗力,教师与学生都可能存在不适应的情况,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部分高校缺乏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动力,使精细化管理难以全面落实。
(二)精细化管理配置滞后
高校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各方面都配置到位。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高校需要更加严格地考核监督各部门,部分高校的部门和人才配置不到位,精细化管理需要精良的信息化系统,让管理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但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在学生学业管理方面,高校需要从“事后结果管理”转变成“事前预警管理”,在学生未发生学业问题之前就做好观察,进行科学指导,避免出现学业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学业管理的大数据,利用精准算法进行管理,但部分高校的精细化管理配置仍存在问题。
(三)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管理机制一方面在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如果无法定性、定额、定量对高效工作进行规定,则很可能导致工作实效性不足,例如工作时没有时间概念,缺少指标考核等;另一方面在于管理制度的执行,如果缺乏监督管理,则管理制度的执行就会存在漏洞,精细化管理自然难以落实,进而影响高校的运转效率。
三、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范畴及策略
(一)精细化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推进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如校本培训制度、备课管理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制度、考核检查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2]。在完善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教师、相关教管人员、学生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就能提升高校运行的实效性。而规章制度的制订,首先需要定性定量,有了工作标准,才能让学生工作更加高效,对于无法量化的,也需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制定工作标准区间,例如学校组织“阳光体育会”活动时,应明确规定制订组织计划、执行计划的时间,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遇特殊情况要进行详细说明。再如学校规定后勤准备、图书资源筹备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图书资源利用率要达到某一指标要求,等等。规则的制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精细化工作机制
精细化工作机制一方面要考量、划定工作范畴,高校教师或者教务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要对本职工作负责,承担相应责任,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奖惩措施,督促个人做好本职工作[3];另一方面要完善工作流程,确保高校学生工作要在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下进行,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特别说明,例如自上而下地传递教育指令时,每一层教学工作人员都需要逐一了解并签字。教师在教学资源申请时,需要在专门窗口申请,由管理人员审核转交资源管理部门或后勤部门,后勤部门确认后给出反馈意见。
(三)精细化教务管理
要想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的教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务管理要考虑到人员、资源等各类要素。教务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需要加强教学、资源等信息的交互,提高高校工作运转的效率,提倡借助信息技术系统来落实精细化教务管理[4]。信息化教务系统的优势在于:一是将教务信息清晰化、透明化、标准化,方便人们查看;二是教务信息传递更快捷,教师的申请、学生的反馈、付款、拨付都可以在教务信息系统中进行,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三是加强学校教务人员与教师的联系,强化教务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对各种教学资源材料进行归总分类,并公示在信息系统中,教师翻阅后勤信息中心,查找所需的教学资源,后台一键申请;再如教学管理信息的传达,教师网上签字即可,学生可以在教务系统中支付各种费用。教务信息系统的应用让高校运转更加高效化、方便化。
(四)精细化资源管理
高校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材料非常繁复,如果未能妥善、齐全配置,可能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如果过多配置,则会增加高校成本投入,降低资源的利用率,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做好精细化资源管理。高校首先要考虑资源的配置问题,确保教学资源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能够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精准了解学生的需求,比如图书馆采购图书资源时,可以设计学生投票窗口来了解具体需要多少图书资源,怎样安排图书资源类型;其次要做好资源的配置方案,保证教学资源需要科学分配,最重要的是每一笔资源的配置都需要详细记录,不能乱取乱用。
(五)精细化学业管理
精细化学业管理,一方面要构建智慧校园,开发学生个人档案信息,精准记录、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鼓励教师之间加强信息协同,对学生个人学业信息交流探析,实行统一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模拟预测,对学生进行学业预警,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预警,提升学业管理的有效性[5]。
(六)精细化生活管理
精细化的学生生活管理,主要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一是要化被动为主动。以往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都较为被动,当学生发生问题后辅导员才开始进行相应的教导,而新时代需要辅导员化被动为主动,加强与学生和各科教师的沟通交流[6]。二是要化整体为个体。以往思政教学是大型、点对面、宣传会形式的教学,要开展精细化的生活管理,则需要做到细致、深入、点对点、个性化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难题,并及时解决,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实时跟踪,思政教师的工作量可能因此增大,所以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对思政教育的重点对象加强关注,并建立个人档案。
(七)精细化监督考核机制
精细化的检查和考核机制是将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执行的根本措施,只有良好的监督考核搭配相应的奖惩制度,才能让高校规章制度发挥作用,才能让工作人员提升责任意识,高校需要组织专门的监督考察部门,尽可能扩大检查和考核范围,制订符合实际的监督考核周期和考察内容,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奖惩措施则是在考核机制基础上,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绩效、按照工作效果,给予工作人员物质奖励[7]。
四、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了解多方诉求,加强创新动力
高校的管理机制范畴很广,不同院校、不同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展开精细化管理,势必是对旧管理体系的颠覆,这就有可能导致院系或者教师的不适应,也可能导致学生的不适应。高校在展开精细化教学时需要积极了解多方诉求,及时沟通协调,满足多方诉求,构建和谐教学管理关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创新,加强应用[8]。
(二)加强技术配置
高校想要推动精细化管理改革,就需要加强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如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校领导应明确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明确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意义,积极引进和配置先进的硬软件技术,以此来推动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改革。
(三)强化管理机制
构建精细化的学校工作机制,需从精细化的规章制度开始,到精细化的工作范畴与工作流程,并制定工作标准,用严格的考核监督来落实执行。
五、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追求卓越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学生工作管理需要做到精细化,包括规章制度精细化、工作机制精细化、教务管理精细化、资源管理精细化、学生学业管理精细化、学生生活管理精细化、监督考核机制精细化,以此全面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进而提升高校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