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现状调查及有效路径探究
2021-11-21王轶凡
王轶凡
(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凝聚民族精气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文化自信教育和培养的主阵地,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也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一、医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时代重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主要力量,肩负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伟大使命[2]。然而,由于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和西方各种思潮的渗透,引发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危机,引起了思想、观念、文化的相互碰撞和影响,主流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对于大学生正确鉴别外来文化,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有利于加强医学生人文医学素质教育
医生的职业特点决定医学生需同时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3]。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医学生加强自身专业自信和价值认同;革命文化教育内容有利于增强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有利于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医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医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现状。共回收网络问卷1910 份,其中有效问卷1884 份,有效回收率98.63%。从专业类别来看,基本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等各类医学专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医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同程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态度、认知和践行情况,以及对于宁夏医科大学文化自信教育现状的整体评价。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医学生文化自信总体情况良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一)文化自信认同程度较高
医学生总体上对于文化自信高度认同,同时能够理性的对待中华文化。通过调查可知,95.59%的学生认为文化自信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89.81%的学生认为文化自信有利于大学生正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意义,92.99%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85.77%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
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景同样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95.38%的学生认为中华文化将在中华民族的代代传承中实现与时俱进、铸就新的辉煌;89.86%的学生认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进一步蓬勃发展,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81.63%的学生认为中华文化未来能够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世界影响力会越来越广。由此可见,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的价值,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比较积极乐观,文化自信的教育效果较好。
(二)文化自信认知不够深入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医学生对文化自信呈现出低认知的现象。第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片面化。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仅限于传统节日和传统风俗习惯,仅有16.83%的学生非常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普遍缺乏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积淀不够。第二,对于革命文化认知的较为肤浅。24.15%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红色革命文化,78.82%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红色革命文化的宣传。医学生基本上都是理科生,高中阶段历史知识的积淀有限,也较少有人积极主动学习革命文化,因此学生对于红色革命文化的了解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整体了解不多。第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的碎片化。在访谈中发现学生普遍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价值和意义,学生也认为学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和形式应该更加多样。由此可知医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缺乏深刻理解,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确立。
(三)文化自信教育渠道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该校文化自信教育的途径不够丰富,学生习得的途径主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通识课程,仅有4.25%的学生是通过社会实践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访谈中学生认为学校较少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校园文化活动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内容也非常有限。学校文化自信的教育主题比较单一,60.14%的学生认为仅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仅有15%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也参与到文化自信教育教学中。因此,文化自信的认知途径急需多样化,实践性的教育方式有待加强。
四、影响医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与碰撞更加频繁,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发强烈。我国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化一定程度的冲击,48.3%的学生认为西方文化对于我国文化自信影响比较大。西方文化的冲击会动摇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歪曲对于红色革命文化的认知,从而影响大学生对于我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造成负面影响[4]。
(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冲击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由于网络传播的便捷性,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发声的主要阵地,一些消极的文化也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经常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难辨海量文化传播信息的真伪性[5],很容易受到网络负面思想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文化自信的教育效果。
(三)文化自信教育缺乏创新
高校是大学生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阵地,然而根据调查显示,52.71%的学生认为文化自信教育内容枯燥乏味,过于空洞理想化;52.28%的学生认为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内容过于政治化;51.11%的学生认为教育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差。由此可见,高校文化自信教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实际需求,严重削弱了文化自信教育的影响力,也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医学生自我培育动力不足
医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也是导致文化自信欠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医学生专业学习压力大,故仅仅将文化自信教育作为通识课程加以学习,满足于理解皮毛和获得学分,更不愿意主动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自信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主要采用死记硬背等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文化知识,文化自信学习的体验感不佳,难以深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医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有效路径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医学生对于文化自信认同程度较高,但由于西方文化渗透、网络负面冲击、高校文化自信教育乏力和医学生自身动力不足等原因,呈现认知程度低和认知途径单一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医学生文化自信教育。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文化自信教育的主要阵地,84.1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方式。思政课要以文化自信为导向,把文化自信寓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推动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将文化自信教育自觉融入各学科专业课程讲授中。73.4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和讲座,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力度,提高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在现有思政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设定课程模块,完善“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二)完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我校文化自信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有15.2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开展过文化自信教育。首先,无论是思政理论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该自觉学习领悟文化自信的内容体系和核心内涵,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文化自信全员育人队伍。其次,高校教师应创新教育方法,加大情景式、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文化自信教育中的应用,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强课堂的存在感和学生的获得感。最后,高校教师要严以律己,身正为范。严格规范个人言行,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线上线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
(三)全面融合媒体平台,强化网络思想引领
71.76%的学生认为应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78.82%的学生认为应加强革命文化的网络宣传来加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要借助网络新媒体等现代化方式创新文化载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文化宣传媒体平台。大力打造空中思政课堂,充分利用QQ、微信、抖音等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平台抢占宣传高地,利用“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理论资源平台,拓宽文化自信教育渠道。还应加强网络监管,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提高鉴别能力,提高网络道德修养[6]。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实践育人成效
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都显示学生充分肯定了校园文化活动在文化自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普遍认为缺乏实践教育。第一,要多开展文化自信主题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加强文化学习和交流。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知识竞赛、主题班团会、微电影大赛等活动,在青年中掀起学习文化的热潮。第二,要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努力打造“课余经常性、周末重点性和寒暑期集中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格局。组织学生前往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展实践学习,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依托宁夏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深刻体会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和将台堡“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的长征精神,强化红色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