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路径探究

2021-11-21周娜娜

运动精品 2021年4期
关键词:瑜伽思政课程

周娜娜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路径探究

周娜娜

(郑州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新时期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理念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严格秉承立德树人信念并深化教育改革,课程思政育人的本质目的是培养新时期优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健全的身心品格。结合近年来我国“课程思政”的教学发展理念,文章对我国高校瑜伽教学内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探究瑜伽教学课程思政的价值及在瑜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瑜伽教学课程思政更好地实施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从瑜伽课堂中发掘思政元素,尝试将高校瑜伽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科学连接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增长,促进学生对瑜伽课程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正确解读与深入理解。

课程思政;高校;瑜伽;教学;路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全面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政治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优良作用。[3]我国学校体育自建国以来共进行了多次课改,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体育课堂也似乎并未真正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的现象。新时代体育教育要求在“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却似乎难以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的怪圈。瑜伽是一项集体育、美育为一体的艺术展示类项目,近年来受到不同人群的广泛喜爱,借助该体育项目的身、心结合的教育功能,能够较好满足学校体育课程“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整体要求。所以,高校体育院校理应把握课程思政思想的大潮,采取一切手段积极审查瑜伽课堂的思政元素,并适宜融入到教学中,以此强化瑜伽课程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学生成长。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理念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新时期课程思政的创新理念应是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有机的融入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以达成一种全面性、全方位的创新体系。[4]思政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有着积极深重的教育发展与战略导向意义,课程思政是指把一种指导人思想观念和立场等的系列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因素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为受教育者营造一个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思政”的教育趋势是当今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5]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从而有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动机,提升学习效果。从汉语字面意思上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很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思政课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通过挖掘学科思政元素来提升各类专业课堂教育效果的一种有力的辅助手段。

2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瑜伽课程教学的价值分析

2.1 瑜伽强健身心的价值

瑜伽从最基础的“哈他”瑜伽发展到现在,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瑜伽派别,如流瑜伽、阿斯汤加瑜伽、阴瑜伽、艾扬格瑜伽、王瑜伽、智瑜伽、信瑜伽等,虽上述流派各有不同,但都朝着着一种追求身与心的内在平和的最终目的迈进。瑜伽的起源地古印度的人们生活在潮湿炎热的热带丛林里,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原始森林中动物们适应生存环境的自然习性特征,从而模仿集成一系列瑜伽体式,虽不成体系却也以此达到排除湿热,安定心神、强健身心的功效,历经千年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特定成熟的瑜伽体系,瑜伽的强健身心的功能越来越得到现代人们认可。强身强在其运动特点糅合了身体力量、柔韧素质、平衡技巧及其它一些身体素质能力,在一呼一吸的配合之间达到了各项素质的完美结合,科学舒展筋骨、疏通人体气息、打开人体脉络;强心则表现在其对于人体身体生理上的放松、身体上的变化而附带的精神层面的愉悦感。

2.2 瑜伽形体美育的价值

所谓“无正位不瑜伽”,此番的标准定位清楚阐释了瑜伽运动对人体正位科学性的要求。当今盛行的一些理疗瑜伽机构也正是充分利用瑜伽正位原则,依据人体正常的生理特征标准,帮助身体出现亚健康的人群调理和纠正不良形体姿态,针对性的身体部位的正位练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理姿态习惯认知,纠正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体态姿势,从而达到缓解不适感、辅助药物治疗的目的。反观瑜伽运动,肢体的舒展与停留都会促使人体克服不良体态,力量牵引使得肌肉保持到一定的极限,全身肌肉骨骼的配合使得身体在体式中完美的呈现出良好姿态,塑造完美气质,充分体现出身体美育的特征,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形体美育、视觉欣赏培育、内在美感追求等方面有着一个很好的强化与激励作用。

2.3 瑜伽人文艺术教育的价值

瑜伽有着丰厚的的人文知识沉淀基础,其流动美、呼吸美和肢体艺术展现美对瑜伽练习者的气质提升、形象塑造、艺术素养的提高等具有良好的导向引领作用。长时间学习和练习瑜伽的人的内在气质、外在形象、整体人文艺术气息和不练习瑜伽的人们之间必定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当然,接受过舞蹈等一些形体练习的学生气质也会有类似的提升,但会各有千秋,瑜伽练习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要求练习者放下执着与贪婪,感受当下和接受最真实的自我,激发练习者内在气质素养的散发,而这方面是其他类别体育项目所不涵括在内的特质。其次,瑜伽练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练习者相对强烈的自律精神,而形象气质等的塑造更不是短期就能形成的,所以,瑜伽练习过程隐含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格意志力与对艺术追求的持之以恒的精神,细节中培养出学生精益求精细、积极进取、尊重练习规律的优良品质。以上品质追求和人文素养精神的磨练迎合了当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质性需求,也是当代高校所期望培育的优秀人才。

2.4 瑜伽增长智慧的价值

瑜伽中的“禅定”,即瑜伽八支分法中的第八支“三摩地”的准备状态,“三摩地”是瑜伽练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它引领瑜伽练习者奠定冥想、走向自律,领悟世间万物的真谛,时刻建立新知、时刻保持思考、时刻增长智慧。瑜伽冥想过程贯穿瑜伽练习的始终,要求禅定的力量,虽要求练习者达到大脑与身心的合二为一,但也不能简单的把其理解为“放空”,其真谛应是“纯粹”,纯粹去思考某一件事情而不受外界万物的干扰,不同时参与其他杂乱物质的思考过程,意识的深入与专注、身体的扎根与稳定,不流于浮躁,这即是瑜伽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智慧。瑜伽教学中适宜地传递瑜伽理论知识,用于强化对瑜伽技能学习的新的认知,增强学习效果,生活中会引领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知与新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价值观。

2.5 瑜伽悠久的历史发展价值

瑜伽作为一种新兴专业出现在各类高校,很多学生可能对其仅仅停留在“做体式”或“这项运动的价值何在”这样的片面认知或疑惑上,而对一门学科的正确、清晰的认知定位往往会减少学生片面思想的形成。首先,瑜伽是一门有着至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的学科,它不是单纯应运而生、根基薄弱的新型运动;其次,在历经发展的几千年间,瑜伽理论根基也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稳固的发展体系,也有着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按照其历史发展轨迹可梳理如下:公元前2000年《犁俱吠陀经》的出现是瑜伽的原始发展时期;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的出现标志着瑜伽开始有了系统的记录;公元前1500年-600年《奥义书》的形成使得记录更加精确;公元前3-5世纪《薄伽梵歌》的出现使瑜伽开始变得正统;公元前300年被称为“瑜伽之父”的帕坦伽利有关于瑜伽的经典论著《瑜伽经》阐述了古典瑜伽理论;后古典时期的《瑜伽奥义书》催生了丰富的瑜伽理论的延伸发展;公元1800年西方瑜伽的发展直至瑜伽传入中国,20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开始逐渐大面积的发展,有赖于其庞大的历史发展体系与深厚的历史发展根基。

3 高校瑜伽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

3.1 瑜伽教学初衷的背离化

自20世纪80年代瑜伽在国内逐渐被人们熟知,其饱含着着放松身心的运动特征。但随着近些年的发展,瑜伽热潮下瑜伽形式趋于多样化、功利化表演化与套路化,练习形式也逐渐脱离了瑜伽的最初的本质追求,多数瑜伽教师教学形式趋于表演化、套路化。瑜伽同一些传统的竞技表演类项目还是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它要求在特定体式停留中专注身体的呼吸、感受身体内在生理的变化,不存在急功近利、攀比等欲望性质的比较成分,其目的在于寻求身与心的稳定结合,让根基更加稳定,因此,瑜伽教学中要十分突出瑜伽强身健体、稳定心境此类特质,在关注人体科学的基础上再去适宜发展和融入一些创新的元素。迎合大众市场需求过分追求单一、高难度的瑜伽体式,而对博大精深的瑜伽内在修养的追求少之甚少,反而淡失了瑜伽的修身养性的特色本质。

3.2 学科思政元素的提取不足

瑜伽教师知识体系的不够完善、对瑜伽课程所包含的隐性思政内容了解程度不够充分,或较少深入挖掘和整合瑜伽教学的思政理念等元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思政内容的课堂输出。高校瑜伽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专业,许多瑜伽老师是体育学院其他专业的老师因适应瑜伽教学的需要临时接受短暂的教育培训而形成的,因此,在传授瑜伽技能知识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很完美的结合思政元素,相反,短阶段内深入适应与探究瑜伽教学方法体系是新生代瑜伽教师的着重点。学校可定期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丰富瑜伽教师知识技能的同时辅助瑜伽教师寻求到思政课堂元素的思路灵感。

3.3 练习效果不占优势

瑜伽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教师对教学内容投入度不够或课堂内容的枯燥性,瑜伽教师不善于发掘课外延伸话题、无法及时点拨到部分学生的错误体式和困惑思想等,这些教师教学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课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细微、不易发现的错误体态练习则会造成身体肌肉、骨骼等的不良代偿现象,学习及练习效果一般且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瑜伽教师应从各方面找寻原因,及时调整,积攒思政元素灵感,改进教育方法,让瑜伽课堂因思政案例的适宜融合变得生动,更加活跃瑜伽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树立瑜伽知识学习及技能练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发展态势。

3.4 错误的思想认知

高校部分学生对瑜伽内在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认知浅薄,个人教学实践中发现甚至部分大学生会形成对瑜伽学科的强烈认知偏见,认为练习瑜伽是女性的事情,思想上缺乏学习动机。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心理敏感期,会十分在意周围同学对自身行为的看法及评价,在班级团体的审视下,即使存在个别有瑜伽练习兴趣的男性,然而在班级男性团体的心理妨碍下也会羞于练习,浇灭学习动机。因此需要从根本上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认知,多加普及男性练习瑜伽的各项优势,例举西方欧美国家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性别练习比现象,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男性练习瑜伽的励志视频等,卸下传统错误的保守认知偏向,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与动机。

4 瑜伽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几点建议

4.1 瑜伽思政课堂的总体对策

4.1.1瑜伽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短24个字蕴含和代表着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只有国家得以强盛,社会得以安康,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以保障。反之,社会公民也应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奋斗,用知识武装头脑,用专业服务社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4.1.2瑜伽课堂中融入德育元素

德育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承,《礼记·大学》中记载有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指出了“德育”在人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德、亲民与性善是培养人才的标准,要“树人”先“立德”,这是培养优秀的人才的首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多层教育环节,贯穿教育的始终,因此瑜伽课堂中的德育过程是一种时代传承,在教育过程中参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当今社会,我们应仔细思考创新的德育元素,让专业课堂与德育过程和谐共生。

4.1.3瑜伽课堂中融入哲学因素

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完美地诠释了物质是什么、物质从何诞生、物质归向何处的三大终极问题,它探求物质发展规律、揭示事物真理,是一种大的方法论导向。哲学看似虚无缥缈,实则蕴含有真正的智慧。瑜伽与哲学的连接之处在于瑜伽是一种“实践”得“真知”的运动,是需要练习者带着头脑和思维去运动,通过运动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寻求生命的真谛,放松身体,放空思虑,愉悦精神,参悟人生。瑜伽哲学也有着自身的特殊体系,它同样是一种引领和指向,通过不断的知识了解与技能习得,将会消减个人低糜的欲望,增加积极向上的能量。

4.2 瑜伽思政课堂的具体手段

4.2.1培养教师课程思政观念及能力

在瑜伽课堂中始终灌输“思政理念”并能做到巧妙融合,是一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硬性需求。瑜伽教师平时可多加思考思政元素与本专业的契合点,更加丰富瑜伽理论与技能知识,建立和培养思政教学的教学理念,形成自身的课堂思政教学风格或勤于借鉴和参考其他优秀思政课堂的案例教学,并尝试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去,把课堂思政模式养成一种常态,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课堂思政的教学能力。

4.2.2优化思政课程结构提升学习兴趣

生搬硬套的思政元素融入到瑜伽课堂可能会打乱正常的课堂结构,而一节瑜伽课堂内容的结构的合理编排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做到提前备课,思考合适的课堂节点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另一方面,教师要优化自身原有的课程结构,尽量给课堂加入活跃与新鲜的成分,调动课堂氛围。

4.2.3采取各种教学激励手段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者学科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取决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如对瑜伽老师的认同感、对自身体态形体的自卑感、对自身身体素质条件的不自信、缺乏学科知识补充、缺乏性别练习认同感、缺乏毅力及自律精神等,适宜对学生进行自我效能感激励、榜样激励、比赛激励等一些激励措施,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看到榜样的力量,建立学习的信心,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和促使学习行为的改变。

4.2.4引导学生公共服务体验

课外实践安排强化学生的人格塑造也是瑜伽教学的思政元素之一。课外实践强化指的是利用瑜伽课外时间引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等方面的塑造行为,比如:定期组织班级团体或个人进行无偿社区公共健身服务,利用课堂所学的瑜伽知识技能传播瑜伽运动文化。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对课堂思政效果的验证及检验,更能提升学生的内在荣誉感,建立勇于担当的精神,培育好学向上的人格品性,反观对瑜伽课堂思政效果起到有效的补充和强化作用。

5 结语

瑜伽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需要教师和高校管理机构人员共同努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工作,培育出国家期望的优质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融合的过程仍旧存在困难。因此,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融入效果上仍旧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持久的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丰富课程思政思维积累,并主动转变教学思路,创新高校瑜伽教学方法,深入普及瑜伽理论知识体系,扭转及更新学生对于学科课程的认知理念,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进行内在的拓展与深化。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新华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http://www.xinhuanet.com.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6-01.

[4]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70.

[5]邱峰.融入思政教育的应用型实践课程路径探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3):116-118.

A Study on the Waysfor Integrating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into Yoga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Nana

(Zheng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gzhou450064, Henan, China)

周娜娜(1992—),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瑜伽思政课程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Hello White瑜伽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迎接瑜伽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练瑜伽,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