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21黄腾蛟吴晓龙
赵 楠 黄腾蛟 吴晓龙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
1.高职教师的培训需求
1.1 不同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对于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在校期间已经学会了班级管理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基本要求,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并且具有一定的技能知识,但是,这部分教师在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相对缺少。师范专业教师所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强化技能训练。在教课前应奔赴企业生产一线,对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技术全面了解,熟悉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非师范类的教师应从基本师范技能的培训开始,逐步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从企事业单位调入的人员虽然可以弥补专业技能不足这一缺陷,但这部分非师范专业的教师缺乏的是理论知识的扩充和教学实践的历练,他们需要培训的是基本师范技能和拓展专业理论知识。
1.2 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高职教师从层次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学术学科带头人、一类是骨干教师、一类是年轻教师。每个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根据教师的层次进行划分的,所以这些教师在培训需求的内容、水平和模式方面既有相同的特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吸收最新的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的学科发展方向、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是高职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和共同特性。但由于多年在教学中的积累和学习,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学科知识水平与科研教学能力方面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学术学科带头人这一类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他们的培训需求主要是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带领学科小组取得更多学术上的进步。骨干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教学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培养空间。不仅在学术知识、科研能力方面有需要提高的需求,在教学技能方面也有需要提高的需求。和骨干教师不同,年轻教师进入教师队伍的时间短,有很强的潜力,但是在教育理论和科学实践方面都欠缺。他们需要的培训是教学理论学习、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方面也需要培训,年轻教师这部分可以采用观摩优秀教师课程,集中培训的方式。
1.3 不同地区的教师培训需求。每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大不相同。教师的培训基础有着差异性,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对于培训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中东部地区大部分高职教师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实践能力也强,他们的培训需求以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掌握前沿的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西部地区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晚,所以发展缓慢,这部分教师对以巩固基础专业知识、改善传统知识结构、提高科学实践能力为主要培训内容的需求较大。
1.4 不同学科教师的培训需求。不同学科教师应具备教学技巧的要求基本相同,但从每个专业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而言又是不尽相同,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就会不同,因此教师培训的需求就会变得不同。不同学科的教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性学科教师,一种是新兴学科教师。从促进学科发展的层次来说,基础学科的教师对于专业知识方面已经足够完善,他们培训的需求主要是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解读;新兴学科教师因为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还不完善,所以培训的需求主要以及时了解学科的新成果、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为主。
2.高职教师培训的影响因素
2.1 政策法规因素。国家积极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致力于高质量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并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知识技能的指导和出台政策支持。但国家出台的教师培训政策大部分都适用于中小学、中专中技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对于高职院校不完全适用。对于有针对高职教师培训的配套政策缺少,主要集中在培训权利、培训经费、以及培训时间等方面。与高职教师培训配套的法规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和制度保障,致使学校在制定教师培训的计划和拨发培训经费时有所顾虑,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削弱。
2.2 教师培训体系因素。一个良好的教师培训体系应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但以现在高职教师培训的现状来看,高职教师培训体系还不够完整。缺乏需求分析和规划培训经费的培训计划,会减弱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缺乏多种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多元化的培训主题,会使得高职教师培训的内容枯燥并且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科高职教师具有差异的培训需求;缺乏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分析,会无法确定高职教师的培训内容究竟与高职教育是否相符;缺乏对教师培训成果的考核,就使得无法准确得出教师培训获得知识技能的水平,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时效性。
2.3 奖励和保障机制因素。高职院校培训存在的问题想要得到解决,需要解决的方面还有完善的制度激励,合理的培训时间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缺一不可。
从制度激励方面来说,尽管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但没有完善的机制对教师培训的成果进行考核,而培训成果和以后对于职业生涯的帮助也不成正比。教师在培训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费用与所能获得的收益严重不平衡,造成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效率都有所降低。
从培训时间保障角度来说,高职院校为了确保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缩减了教师在培训方面的时间。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教课时间不能因为培训需要时间进行减免和抵扣,教师的培训就只能占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无形之中增添了些许负担。无法保证充足的培训时间,会给培训的开展带来困难,影响培训的效果。
从培训资金来说,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这两种渠道,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资金非常有限。除去学校基本运行的人员支出、经费支出、教学项目支出等,灵活性的经费变得有限,可供教师培训的资金少之又少。
3.提高高职教师培训质量的策略
3.1 完善政策法规。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建设,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政策支持,但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对高职教师培训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不仅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缺乏制度保障,也使得各大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师培训制度时缺乏专业指导意见。因此建立一套有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再到高职院校层面的培训保障政策非常有必要,使得每套政策能相互联系又能彼此独立。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法律法规目前也没有完善的说明,应对高职教师培训的权利,时间的规定特别是经费的支出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指示和推进作用。各地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高职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以国家制定的高职教师培训政策法规为基础,制定一套符合所在学校教师培训的更具体政策,使高职院校教师在培训计划实施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优化教师培训体系。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应当将教师职业规划和学校后期进展、社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培训计划应当以学校发展的全局为主,与各院系的自主性相辅相成。首先,由各院系分析自身的培训特点,归纳出每位教师的发展需要,分析教学实力和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趋势在那那些方面还不能相互结合,确定年度培训体系;其次,学校在汇总各院系的培训体系时,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方向和可支配的经费这三方面因素,最终确定下来学校年度教师培训体系。同时,学校要随时根据行业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趋势对制定的年度教师培训计划有规划的进行调整,使教师培训体系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所提供的培训体系应当有侧重点的服务不同层次的高职教师。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是学校教学的新生力量,正在慢慢适应工作,应侧重于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教学技能体系,使他们能够快速熟悉教学业务,承担起教学任务的重担。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双师型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应通过涉及企业锻炼或者学校和企业相合作的培训体系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术学科带头人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体系的好坏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学术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体系应更注重个性化,每个人的培训体系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只有使培训体系变得有针对性和多元性,高职教师培训的质量才会有所提升。
3.3 健全教师培训保障激励体制。首先,将教师的培训考核和教师的职业发展相联系,培训考核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只有当教师自主的分析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对应起来,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培训成果。而激发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就在于健全教师培训激励体制。将教师培训成果进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升职加薪,职称评比的一个衡量标准,通过体制的激励可以更好的推动教师的自主能动性。
其次,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也是激励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的经费应当在保证日常经费的基础上,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经费的来源可以通过向企业提供适应的技术型人才或技术来获得,加大与行业之间的合作共赢。保证每一次的教师培训都有高质量的效果,使教师的培训可以在一个充足资金保障的体制下逐步完成并越来越完善。
高职教师培训是高职院校扩大师资团队,优化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发展内容。高职院校只有清楚的认识到高职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拓宽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培训渠道,建立健全贯穿教师培训发展的培训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以及经费保障,对教师培训结果的考核方式有明确的标准,使得教师高质量的培训可以应用到后期的教学中以及将来的科研技术研究中。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教师高质量的培训,不仅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还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现了教师与学校双赢的和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