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2021-11-21周超
周 超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瓦埠学区管理中心 安徽 淮南 232212)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作文占据的比例非常大,并且学习的难度较大,学生对于作文的学习需要不断积累词汇量,并且丰富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传统的作文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学习的质量不佳,因此需要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对作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生欠缺一定的写作兴趣
学生欠缺写作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而导致学生兴趣欠缺的原因较多,如课堂氛围低沉、课堂互动较少等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写作不具有实践性,因此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课堂活动,仅仅是布置固定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致使学生不能真正地体验写作乐趣,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新形势下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及时优化教学设计,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他们展开高效学习。首先,立足于学生根本,设置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端正学生写作态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其次,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丰富写作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能力。例如,在描写植物的写作教学课堂上,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将写作课堂进行延伸,将校园内的植物意义讲解,合理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展开分组探究,在不伤害植物等前提下细致观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之后回到室内课堂,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逐渐构建写作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写作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延伸写作课堂,增添其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2.学生没有积极主动思考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成绩,将选材立意、文章提纲都一一列出,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主观思考能力,只是盲目地按照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进行写作,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不仅结构死板、内容乏味,而且文章缺少灵魂,缺少阅读价值。
小学生的作文空洞无味不仅是因为其语言运用能力不足,还由于其没有东西可写。例如,笔者要求学生以“妈妈”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知道要围绕妈妈来写,但具体要写什么,他们却不太清楚。尽管写作对象是身边熟悉的人,学生却无从下笔,这说明他们缺乏案例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累案例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首先,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學生平时是一个爱观察的人,其肯定了解妈妈的一些特点,如妈妈做菜时的动作,给自己检查作业时的神态,和爸爸争论时的表情、语气等。把这样一个妈妈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以两三件具体的事凸显妈妈的特点,作文就写成功了。其次,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如天上的流云、院子里的落叶,还有流浪的小猫、家里养的宠物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都是学生写作不可缺少的素材。第三,让学生勤于写感悟。在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进行观察时,学生会产生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为自己的作文增加思考的深度。
3.教学模式形式化
当下的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上,教师依旧延续使用传统、形式化的写作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说明写作要求,限定写作时间,让学生在这些“条条框框”中进行写作训练,过于形式化和强制性的写作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无法将写作的意义和真谛显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写作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构建新颖的写作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写作兴趣、知识储备的有效培养,消除形式化的教学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例如,在《草船借箭》这节课前,教师录制了微课视频,在视频内讲述了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用动画片形式对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事件人物进行了简单介绍,学生对视频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在课前专心致志地观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预习课文过程,微视频最后是一张学习单模板,让学生按照模板将预习问题以及自己对视频人物的认识写下来,创新写作训练方法,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结语
现阶段如何能够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摆脱困境,提高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教育制度改革的本质目的。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体制的改革方向和投入力度完成体制改革创新;一方面,要从思想上缓解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育观念的冲突,使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当中形成创新意识,采取新的观念和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语文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