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体育新闻中女性形象失真的成因及优化对策

2021-11-21刘芳梅

运动精品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体育文化

刘芳梅

网络体育新闻中女性形象失真的成因及优化对策

刘芳梅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通过对搜狐体育、腾讯体育、新浪体育等网站的女性新闻报道、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女性刻板印象被强化、女性体育文化被弱化、女性身体被物化等现象,其成因主要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体育媒体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媒体商业化及消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出消除性别歧视、提升网络体育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络体育新闻监管,以弱化女性刻板印象、正面塑造女性运动员形象、传播健康的女性形象等优化对策。

网络体育新闻;女性形象;失真;成因;优化对策

体育新闻是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板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网络体育新闻已成为丰富人们业余生活、传播体育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搜狐体育、腾讯体育、新浪体育等是各大门户网站是我国知名的体育媒体,囊括了体育赛事新闻报道、视频转播、资讯服务等内容。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女性在家庭、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的权利和地位获得了明显提高[1]。在体育运动领域也不例外,尤其在竞技体育领域,女性在参赛人数、取得成绩等方面都占据了半壁江山。以奥运会为例,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女选手的比例为2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升到42%,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性参赛选手超过半数,而且第一次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都派出女选手。虽然女性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体育传播领域,女性取得的杰出成绩并没有获得认可和尊重,尤其在网络体育新闻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任意浏览各大体育门户网站,在男权主义、消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报道女性体育的内容非常少,而是凸显了丰满、妖烧、妩媚等女性形象的内容,“球星女友”“足球宝贝”“赛车美女”等吸引眼球的体育色情文化极具特色[2]。本应是宣传女性奋勇拼搏精神的体育文化,却沦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体育赛事的眼球文化,其结果是不利于女性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1 网络体育新闻中女性形象失真呈现

1.1 被强化的女性刻板印象

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呈现是评判社会性别是否平等的一个重要平台,当前在网络媒体新闻中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强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3]。性别刻板印象也称性别偏见,是人们在认知中力图找出男性或女性角色的共同特征,以推断男女性别的固有印象,表明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柔弱、温顺、感性、服从等性格已成为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4]。男性对女性颜值及身材的要求,其实质是对女性的一种控制,女性逐渐被“物化”,生活在被男权主义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因此,在网络体育新闻中女性多半以球星的妻子、女友等角色出现。当前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描述存在性别歧视,中央电视台孙秋萍女士曾指出,媒体对女性的报道趋向于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等现象。如搜狐体育新闻“生死之战前,C罗乘奢华游艇出海,乔妹比基尼秀身材”,第一张照片是C罗和乔治娜在甲板上,C罗赤裸上身,乔治娜穿了一套鲜红色的比基尼;第二张照片是在游艇里,乔治娜身穿大红色低胸礼服,火爆身材简直要从这件礼服中“突围而出”了。再如腾讯体育新闻“他们都有一群女友!英媒评体坛20大花花公子:C罗与大罗携手入围”,他们都是体坛最著名的“情圣”,每一个人都有众多情史,女友数之不尽。

1.2 被弱化的女性体育文化

大众传媒本应是通过对运动场上女性运动员高水平的运动技能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向社会人们宣传正确的女性体育文化,但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现状却是,除了少量正面宣传女性体育价值观的报道,比如中国女排的运动员及教练员郎平,网球运动员李娜、孙甜甜、李婷、郑洁等,还有一些女性优势体育项目(花样游泳、花样滑冰、体操、艺术体操等)的运动员,其他一些报道则主要宣传女性身体文化,而不是女性体育文化[5]。对女性运动员报道的重点不是运动技能,也不是由智慧、力量、技巧、柔美等元素构建的女性体育文化,而是“颜值”“身材”“服装”等女性身体元素,错位的女性体育价值观塑造出片面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导致传媒受众对女性体育价值观的误解,对女性体育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网络体育媒体报道中出现的大多数女性运动员都具有颜值高、身材火辣、服装新奇性感等特征,如网坛美少女玛利亚·莎拉波娃、冰上公主基拉·科尔皮、体操公主娜斯佳·柳金、九球天后潘晓婷等。如腾讯体育“每逢恋爱胸部必受伤,莎娃偏爱重口味男友”“九球天后潘晓婷性感臀部曝光,教你如何练就诱人小翘臀”等新闻报道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曾经在娱乐圈流行的“胸器”“爆乳”“美臀”等敏感词是性感女星的标签,现在体坛的美女们也同样难逃“胸器”和“美臀”之劫。

1.3 被物化的女性身体

在网络体育新闻的图片和视频中,经常出现烈焰红唇、光滑肌肤、性感臀部、傲人曲线的大胸美女,用词也是极具挑逗的色情韵味,如风情万种、超甜天使、辣妹、无敌超短裙、丝袜美腿、火辣身材、比基尼秀性感等,如新浪体育新闻“模特美女爱运动健身秀马甲线,这身材什么水平”“健身美女老师展现傲人曲线,风情万种身材优秀”“巴特勒现女友凯特莉,波浪卷发笑容迷人”“艺体女神张豆豆分享生活照,体恤+短裤难掩好身材”“健身美女颜值+身材双爆表 看她运动相当养眼”等。媒体通过曝光隐私、情色描述等手段激发和满足受众(尤其是男性)的窥视欲和性欲,在男权文化视角下女性形象被严重切割和物化了[6]。尽管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性与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趋向于平等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男性文化霸权的传统意识始终没有消失,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作观赏和把玩的对象而存在,是对男性潜在欲望的迎合,也是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权力标榜。女性身体成为体育新闻的热点,其实质是男权主义对女性霸权及规训的一种体现,以至于情、色、性等男性对女性身体渴望的主要特征被窥视及曝光。另一方面,网络体育新闻媒体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关注体育赛事,为吸引男性受众的眼球,媒体出于自身利益和发展考虑,不断设计和报道有关女性身体的事件,因为这样可以带来巨大的点击量,而点击量又能带来网站的关注度,进而吸引广告商的投入,这时女性身体便成为媒体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或利器,成为男性文化霸权和资本权力游戏的场域。

2 网络体育新闻中女性形象失真的成因

2.1 深刻的社会根源

我国封建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是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包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伦理道德。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摧毁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上还广泛存在,尤其是父权社会遗留下来的男性霸权主义无处不在。现阶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在体育媒介中的地位是处于弱势及边缘化的。在主流意识、多数意见、强势群体的男性观念下构建的体育媒体游戏规则和价值文化,不是社会性别的平等体现,而是男性霸权主义的标榜[7]。如果说封建社会中男女不平等是赤裸裸的,那当今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就是披上了“文明”的外衣,而其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在网络新闻媒体,理性、坚强、勇敢等性格特征专属男性,而感性、柔弱、温顺等性格特征专属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形象多半以球星女友、妻子等身份呈现,且与美貌、火辣身材、新奇服饰等特征相伴而行。

2.2 体育媒体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体育媒体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男性在体育媒体行业的霸权地位,第二层面是女性在体育媒体的从业人员占据较低比例。近年来,虽然女性体育媒体从业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媒介中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但从整体比例来说仍然偏低,男性在媒体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权力构成及价值判断,必然会对媒体的议题设置、内容遴选、架构提供、重要性排序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8]。大众媒体的传播功能表达的是传播者对社会人群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而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力结构则意味着其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是以男性角度和观点为基准的。受传统文化观念、经济产业结构及媒体行业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大众传媒的性别歧视并未消失,女性在媒体中的从属地位及话语权的缺失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存在。因此,网络体育媒体本应传播由智慧、技巧、柔美、力量等元素构建的女性体育文化,却变成了传播“颜值”“身材”“服装”等元素的女性身体文化,导致媒体受众对女性运动员形象及女性体育价值观的误解,严重影响了女性体育的健康发展。

2.3 媒体商业化及消费文化的影响

20世纪以来,媒体从公益性转向商业化,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媒体带来了收益及繁荣发展,但同时不可避免走向低俗化、娱乐化的极端。新闻媒体本应是“中立的把关人”“客观的反映者”,肩负着“社会公器”职责,履行的是“公共服务”的目标,但在媒体商业化进程中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媒体与广告商、赞助商的相互合作也日趋增多,逐渐形成了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因此为获取巨大利益,媒体操控人很难做到不谋取私利或滥用权力,甚至丧失“社会公器”的责任感,媒体节目的内容、新闻的选择和报道的方式都以盈利为终极目的,媒体内容走向庸俗化、娱乐化的边缘在所难免[9]。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社会文化、审美形态的合力交织,中国步入了消费社会,人们在各种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构成了消费文化。人们消费的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注重消费商品或服务的符号象征意义,以及满足所追求的欲望。对网络体育新闻来说,男性是主要的受众,因此在各种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媒介为吸引受众眼球,女性的身体被赋予了商品的属性并成为“被看”的对象,用来满足“男性凝视”的快感。

3 优化网络体育新闻中女性形象的对策

3.1 消除性别歧视,弱化女性刻板印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消除性别歧视、保护妇女权益、消除职场性别歧视、完善妇女保障的相关法律制度等是促进妇女发展和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话题。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及社会的持续进步,性别歧视的历史堡垒在逐步被瓦解,截至2018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将男女平等价值理念具体落实到法规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各环节,男女平等的法治保障更加健全。现阶段,虽然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益,但长达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思想倡导的皇权、父权和男权至上的意识还没有完全被根除,尊重妇女、保护女性、保护弱者等权利意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为消除性别歧视,弱化女性刻板印象,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网络体育新闻媒体的监管,落实政策与法律监督制度,建立媒介的社会性别评估机制,对于宣扬性别歧视、性别偏见以及破坏女性形象的体育媒体进行审查与监督,以逐渐弱化及消除对女性刻板印象的认知,构建和谐的体育媒体生态环境。

3.2 提升网络体育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正面塑造女性运动员形象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解读、评判、传播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不仅包括发展某种技能来解读媒介提供的内容,也包括对媒介机构的生产活动及受众接受过程的了解[10]。现阶段网络体育新闻女性从业人员占比严重偏低,以及男性从业人员占主导地位,这两点都不利于女性体育文化的发展。要想向社会宣传女性体育文化,体育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强化媒介自律能力;改变与优化传统的观念意识,弱化及消除对女性运动员的刻板成见,充分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客观评价女性运动员及其她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从而逐渐构建出适合女性自身的话语体系,为体育新闻中女性形象的构建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应该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及坚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对网络新闻内容谨慎把关,不应该以女性运动员的容貌以及身体特征去提高点击率,而是通过客观、专业、理性的判断充分展现女性运动员的风采,正面塑造女性运动员形象。

3.3 加强对网络体育新闻监管,传播健康的女性形象

媒体主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网络体育新闻监管机制及监管体系,使用网络和社会双重监管,整治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不良现象,及时清除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低俗新闻以及色情图片,从而逐渐提高网络体育新闻的基本价值,实现体育新闻的社会化效益。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及遵守新闻传播规律,保证体育新闻健康有序的传播,积极传播社会的正能量。与此同时,也应该鼓励网络媒体积极构建我国女性运动员形象及宣传女性体育文化,新闻报道要做到正确与客观,塑造积极健康的女性体育文化氛围,尤其对女性体育的报道,应以弘扬体育精神为核心,提升人们对于女性体育赛事的兴趣,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体育文化及体育精神[11]。建议网络体育新闻媒体开发针对女性的体育模块,包括精准内容的推送、科学的健身与锻炼方法、女性适合的体育项目等,通过专属模块的构建,让广大女性体育运动爱好者得到科学的锻炼内容;充分利用女性专报、专刊、专栏,制作出适宜女性受众的体育传播内容;培养好女性体育传媒领军人才,守住一定的体育传播话语权。

[1]田恩庆,仇军.西方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J].体育科学,2017(8):81-89.

[2]唐东辉,张文羽.当代传媒话语权下对女性体育文化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6(2):22-25.

[3]孟祥武,张永龙.现代传媒对女性运动员性别角色与身体形象的构建[J].体育与科学,2014(2):88-91.

[4]连惠玲.以社会性别视角解读腾讯女性频道[D].西北大学,2007.

[5]熊欢.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6](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7]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美)莱文森著,何道宽.新新媒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9]樊申元,孙文树,杨剑.体育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身体形象研究[J].2014(1):64-68.

[10]李琦.传媒与性别:女性媒介的传播社会学阐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黑新宾.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不对称现象对女性体育的影响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5):52-54.

The Cause of Female Image Distortion and its Optimization Paths in Online Sports News

LIU Fangmei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512005, Guangdong, China)

刘芳梅(1975—),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传播。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4CTY01);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编号:2018GXJK172)。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视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谁远谁近?
我们的“体育梦”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