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导下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优化研究*
2021-11-21张重阳
张重阳 张 辉
政策引导下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优化研究*
张重阳 张 辉
(沈阳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拓展并促进体育消费,是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构建体育强国内在需求。文章对国内引导居民体育消费的政策进行分析,剖析国内居民体育消费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国内居民体育消费促进的方法,主要包括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来优化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开拓城乡居民增收方法并提升体育消费的水平、完善市场监督管理并优化体育消费的环境。
政策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优化
所谓体育消费是人们主要消费有关体育商品、活动的消费,如购买与运动相关的服装、用品、器材和体育杂志等的消费,也包括一些观赏型的消费,如购买各类体育表演、比赛的入场券等等,还可以是参与型的消费,如购买健康服务、体育活动等等。包括体育用品一类的实物型消费,更包括精神层面的心理、意识等方面的需求服务。而体育消费的需求是体育相关产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促进和扩大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意义重大,能在经济发展中突出新增长点,体育消费不同于基础性消费,不仅能够促进体育器材、装备等制造业和体育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还能促进与体育相关的其他类型产业的消费和发展;可以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体育消费可以降低人们在基础性消费中的支出比重,从而降低人们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使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1 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的政策
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一份有关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第“46号文件”,国务院颁布后,发展体育产业便成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而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全国都将开始快速发展体育产业[1]。
到了2016年,在有关健康中国的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我国需要大幅度提升体育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健康水平,不断拓展健康产业规模,确保全民的健康发展。同年,国务院颁布了“77号文件”,这是一项有关发展健身休闲的文件,明确了国内还要加快健身休闲产业服务的发展,说明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还出台了一份有关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消费的文件,要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增加服务、提升品质等,激发潜在的消费动力,并且把体育正式列入五大幸福产业之一[2]。
十九大报告也提到,国内现阶段社会的矛盾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人们当前对于生活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对于体育方面的需求。体育消费是一项衡量社会闲暇时间以及经济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能够反映社会幸福程度的数据之一,更是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渴望的一种需求,以及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从上述的角度分析,不管是拉动内在的需求,或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准,又或是增加我们的获得感或是幸福感,均与体育消费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体育消费主体的居民,对经济拉动作用、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2 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出现了多样性,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大力发展不同层次体育的市场,以此满足不同阶段居民体育消费要求,进一步实现体育消费的社会、市场化等。而用钱来买健康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双赢行为,自然应该得到城市广大群众重视。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居民体育消费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粗放的发展模式和有效供给不足
供给与消费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消费是可以引领供给的,而供给又决定于消费。这些年国内体育供给能力、质量均有了较大提升,但却无法真正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如追求时尚、追求品质等。再从体育产业来分析,发展模式是粗放式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存在着创新力弱等问题而造成了供给不足。如在体育用品制造时,由于劳动成本增加等要素,有关制造企业成本不断减少,一般是通过采购技术、仿制来获得利润,而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重视度不足,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体育产业结构发生了倾斜的情况[4]。
以国内的冰雪产业作为例分析,当前国内的有关滑雪运动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是引入商品的模式,但一些利润比较高的产品则被国外品牌所挤压,如滑雪板等。而通过产品供给角度来看,国内的体育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低市场的范围,且服务规范性不足,特别是产品的质量也不高,对于体育消费只起到抑制的作用;同时,虽然体育产品的供给比较多,但有效的供给却明显跟不上;国内很多城市投入花费了高额的资产却又造成浪费,器材配备等严重不足,导致民居健身没有去处,有钱没有消费之地[5]。
2.2 消费观落后及消费力不足
需求供给是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在经济方面也会处在一定的主导地位。居民消费观不足且消费力弱,体育需求一般停留在意向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体育消费观落后。如对某乡村居民开展调查得知,居民每月体育消费非常少,有的不足十元。由于体育消费观念的落后,消费过程和对象等也都已疏远,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名牌的运动鞋每双价格上千元,却仍受到青少年的喜爱,这是受品牌的影响,并非对商品质量的判断。
二是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国内现代化脚步加快了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居民的体育运动心理和行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消费时代居民生活方式重视占有,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人们不愿意花费太多去购买健康与体育。
第三,人们的收入水平需要提升。有研究指出体育消费收入弹性>1,这意思代表是人们收入每上升1%其对体育的消费需求增长需要>1%。但是当人们收入每降低1%时,其对于体育的消费需求也会降低1%。这些年虽然城乡居民可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但是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如医疗、教育等等,对于体育消费挤出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导致了居民体育的消费能力不足[6]。
2.3 消费环境制约以及制度的不足
对于居民的消费水平来说,与有效供给及需求有关,但也受着消费环境、制度的影响。
2.3.1 体育消费环境还有待优化
由经济发展分析,虽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中,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却非常突出,这正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所造成的。如国内东部等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强盛,居民收入多,而体育消费自然也比较高。特别是一些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如浙江、上海、广州等地。但中西部地区的居民由于可支配收入不足,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如甘肃、青海等地,其居民体育消费指数则排在末位。
2.3.2 促进居民体育消费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当前国内体育产品、服务还缺少了对应的标准体系、消费评价等等体系,居民在开展体育消费时,容易遇到一些不真实的宣传或是安全纠纷等等,再加上没有相应维权制度给予保障,最后只能让群众失望,影响了体育消费。
2.3.3 体育缺乏宣传和信息指导,信息不对称
如群众在购买体育彩票时,未能更好掌握其活动的客观性与公开性。或是群众参加有关健身等活动时,交了费用却未能保证消费之后是否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居民体育消费的优化策略
注重居民生活的基础就是注重消费,这也是注重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文件中,也说明了政府将在制度层面不断进行优化,来提升居民消费的信心。
3.1 构建现代体育体系,优化服务产品供给力
出台文件中强调,有必要根据高质量的发展的需求,适当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体育及旅游、养老融合的发展。构建现代的体育产业的体系,需要体育产业可以规划并引领,以体育运动项目产业为核心,大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首先,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指导,开展产品的研发及市场的调研。根据群众的年龄段、兴趣爱好等,明确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及类型[7]。例如,根据居民收入水平,对于一般收入的群众,可开发展相应的体育观赏市场和体育技能培训市场等。而对于高收入的群众,可开发娱乐、健康、商务融合一体的俱乐部。
其次,提升体育产品以及服务质量。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度、愿意支付价格这两项指标是成正比关系的。继续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是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手段。要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必须构建和完善体育行业资格认证和标准化服务的体系。让消费者在消费中获得更多的效用,继而促进体育消费。
3.2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体育消费水平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居民体育消费规模与现阶段收入水平有关,同时和居民长期收入、支出水平有关。居民在未来时间内收入、支出,是人们通过现阶段收入、支出开展预期。外部条件变化 也会让体育消费者收、支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促进和扩大居民体育消费的有效手段就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对以后预期的确定性,从而激发居民体育消费潜力。并且还需要转变大家的传统消费观,构建良好的体育消费意识。根据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区域,通过完善公共体育的服务体系,具有针对性开发有关体育的项目,加大有关宣传和指导力度,鼓励大家参加到各种体育消费活动中去,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体育消费价值观。
3.3 完善体育市场方面的监管制度,优化消费环境
提高体育产品的质量,控制并管理好体育产品价格,使居民可以放心消费。同时还必须保护好消费者的权利,加大体育消费的有关教育的力度。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体育消费教育可让他们快速的判断产品的性质及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体育消费法规的构建,国内现行《体育法》缺少对消费者保护条例,可以在《体育法》中加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
4 结语
消费的需求在于生产的目的、动力。促进并拓展居民体育消费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体育消费不足以形成固定消费,但消费习惯只要形成,就会呈现较强的抗跌能力惯性特点。为了优化国内体育消费,有必要从国家政策背景出发,从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体育产业、市场和服务等多个维度出发,才能更好优化居民的体育消费。
[1]黄海燕,徐开娟,曾鑫峰,等.关于优化与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统计体系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9(4):14-21.
[2]赵轶龙,戴腾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性特征分析:基于现有省际数据[J].中国体育科技,2019(4):31-42.
[3]丁元竹.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的着力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建设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5).
[4]刘宁宁,李荣日,陈亮.基于VAR模型的体育制造业与第三产业、国民经济的规模动态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197-203.
[5]张振峰.体育消费需求升级视角下体育产业转型发展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4):453-458.
[6]陈晓峰.我国现今体育产业政策分析: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5):7-15.
[7]周红妹,林向阳.政策工具视角下地方政府对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再制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3):9-16.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Sports Consumption of Residents under Policies Guidance
ZHANG Chongyang, etal.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02, Liaoning, China)
海丝体育产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论文、优秀论文。
张重阳(1997—),硕士生,研究生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辉(1982—),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