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英诞诗歌研究专辑主持人语

2021-11-21王泽龙

写作 2021年5期
关键词:京派飞鸟江南

王泽龙

朱英诞是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位京派诗人,从2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生笔耕不辍,潜心创作了3000多首诗歌。他自称为“大时代的小人物”。从50年代开始,在北京深巷中,不问政治,远离广场,自甘隐逸,潜心写作,追求真诗,这位被称为“隐没的诗神”的诗歌世界成为了新诗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废名1936年为朱英诞的第二部诗集《小园集》所作序言中,称道朱英诞的诗为“南宋的词”。朱英诞的诗古今互涉、中西交融,为我们当代新诗创作提供了继承传统、化古为新的宝贵启示。我们在这个专栏中发表的两篇文章,旨在围绕朱英诞诗歌典型意象与传统诗歌关系,解读朱英诞诗歌。

步入朱英诞诗歌的意象森林,这神秘而朦胧的艺术天地里不时传来鸟的啼鸣,朱英诞诗歌的青空里,常常飞鸟翔动,人神共游。李遇春、林晓茵的文章从朱英诞诗歌江南意象世界探析朱英诞心灵世界与精神的寄托。文章认为,朱英诞始终是一个在路上的精神流浪者(与同时代现代派诗人一样),诗歌世界里留下的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怀乡—还乡—失乡”的精神轨迹。朱诗中的三个典型意象群中,“春”意象以其美好、易逝的特色为江南增添了梦幻的色彩,“海”意象因其辽阔神秘使江南变得可望不可及,“船”意象则由于其飘荡孤独而成为异乡江南人的象征。三个意象分别对应着“怀乡—还乡—失乡”的精神归属,三种意象因其皆具有幻想性、虚幻性而在诗人的笔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构了朱英诞诗歌的江南风景。江南风景具有美好和虚无的双重属性,这一双重属性使得其江南书写既呈现出怀想的清新单纯审美色彩,又笼罩着一层哀伤失落的悲观氛围。

王泽龙、张嘉琪的文章,穿行于朱英诞诗歌飞鸟意象世界,寻觅朱诗艺术宝藏,为我们留下了独到的心得。朱英诞的诗,化飞鸟入诗,凝为意象,“以鸟叹己”,融生命体验于意旨书写;“以鸟结思”,藉心物交融显诗性思维;“以鸟抒怀”,隐京派情致于诗美取向。三个方面分别体现出朱英诞独特的精神向度、诗思方式和审美趣味。在现实与梦幻交织的情境下,诗人笔下的“飞鸟”不再仅仅作为自然山水间的飞禽存在,而是与诗人心灵体验高度契合的全息生命体。可以说,朱英诞的一生是精神流浪的一生,也是如飞鸟不断求索真诗与生命意义的一生。从精神寻乡、故土失落再到诗国重筑的漂泊轨迹,他终其一生,在现实深巷里静听啁啾鸟唱,在幻想江南中寄托精神遥思,在诗歌小园里挖掘真诗的理趣和人生的况味。

猜你喜欢

京派飞鸟江南
飞鸟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飞鸟
飞鸟
浅析大学语文中的京派文学
浅论林徽因小说的淑女风范
岛与飞鸟
叶广芩的“京派”回归及内心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