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提升总结理论性的写作策略探析
2021-11-21陈正勇
陈正勇
人们写作应用文,都有基本的原则和规范需要遵循。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指出:“文场笔苑,有术有门。”①刘勰:《文心雕龙》,王志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493页。不同的应用文文种也如此,每种文种都有各自基本的体式、要求和写法,同时也会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纵观社会历史,任何一次自然灾害或社会重大事件,都会对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产生深刻影响。对文学写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范式、思想主题、表现风格和审美精神等维度,对应用写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章立意、语体风格、体式变化等维度。总结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常用应用文,虽然它的结构、要素、格式、安排及写法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但特殊时期其理论性的提高更为重要。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各机关单位尤其是党政机关单位的总结,从政治站位和思想意识维度提升其理论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特殊时期总结的立意倾向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灾害、传染疾病等重大事件背景下,机关单位撰写总结应特别强调其理论性。其中,理论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总结要能体现出单位及其领导的政策意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如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的北京奥运盛会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背景下,各机关单位撰写工作总结与平时不同。写作时不宜只是简单概括工作内容、工作成效、工作经验和未来设想,而是应在写作中注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强调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强调机关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人员的团结性和凝聚力。
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特殊时期,机关单位的年度工作总结或专题会议的总结性报告,不仅在思想上强调各主体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还要彰显各级政府开展工作都以关爱生命、捍卫尊严为旨归,要凸显开展工作所灌注的人文主义精神、民族凝聚力、爱国爱民情怀。在具体写作中,文本前言部分往往要旗帜鲜明地写出党和国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国抗疫的指示精神,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引领;同时也需要强调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及全体人员的高度责任感。这种写作策略在党政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总结中应用尤为广泛。如下两段总结材料的起始段落就是两个典型例子:
材料一:
2020年,××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做到了防疫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对照《××市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教育领域事项,继续以公开、便民、高效为基本要求,扎实推进重点事项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坚持服务为民,促进依法行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材料二:
2020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民生工程和目标任务为中心,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各项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好人事人才管理等各项工作,现就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
以上两段内容,都体现出总结写作前言部分开篇“识大体”、因时顺势而为的特点,以此确保写作主体工作指导思想站位高度,积极领会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精神的思想意识。这是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写作总结的常用的语用策略。
就文章立意而言,总结注重理论性、实用性、时效性、目的性和指导性。它虽与议论文立意追求思想性、文学作品立意强调艺术审美性不同,但作为一种应用文,其理论性、目的性、承前启后性也对立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一定意义上总结具有理论认识指导和“舆论”引领的导向价值。要实现这种价值,前言部分就要开门见山写明方针政策、党和国家以及上级机关的指导精神,以此凸显系统、单位、部门开展工作的思想理论意识。
在特殊时期或特定阶段,为提高总结的理论性和政治思想性,写作的语用策略类似于灾难新闻的时政性和人文关怀。正如甘小亚所说:“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新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为及时、真实、客观、严谨的态度,以及保护生命、捍卫尊严的理念。”①甘小亚:《从语体解读灾难新闻报道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以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新闻报道为例》,《语文学刊》2020年第6期。这种理念和精神在总结的写作中也非常重要。写作时最常用的策略就是采用“撮要”②“撮要”,该词出自汉代荀悦《前汉纪·高祖皇帝纪》:“撮要举凡,存其大体。”意思是摘取要点。写作总结采用“撮要”手法,就是指要把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观点在前言中凝练出来。的手法,在篇首或段首表明政策、时政精神的导向意义,表明单位对特定时期社会稳定性、任务艰巨性、工作复杂性的总体认识,并对特殊时期单位的工作成绩做出恰当的自我评判。也就是将主要观点呈于篇首,即“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撰写总结,首段一般都应把党和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有关疫情防控指示精神作为最基本的思想指导,体现党和政府关爱人民生命、关注人类健康的责任与担当,以确保文本及其涉及工作的立意高远,凸显写作主体单位及个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彰显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二、特殊时期事务文书语体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与人类历史上其它重大事件对应用写作的影响,除了在文章立意即起始段鲜明体现时政、政策、时效以外,语用上还表现出政务语体与科技语体交叉的鲜明特点。在诸如北京奥运会、十九大召开、新中国成立九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等重要时期,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或战胜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这种语体交叉的特点在机关单位的总结、计划等事务文书中体现尤为鲜明。写作时,在确保用语满足事务文书实用性的前提下,行文用语上政务语体词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并呈现出与公文语体、时政新闻语体靠拢交叉的倾向。在医疗卫生、环境治理、创新科技等特定的行业,还会融入更多的行业和科技语体词。即风格上常出现词汇、句式、修辞等“语体特征”交叉情况。
首先,把握事务文书语体“有一套固定的习惯用语”“表义明白、通顺、平匀、缜密”①杨淑云:《论提高应用写作水平之关键——“事务语体”教学刍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Z1期。的基本特点。写作时,以语言平实、简洁、流畅为原则,即经常采用“根据”“按照”“坚持”“围绕”“把握”等词语来写工作的背景;采用“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心协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等词来写工作的思想;采用“涵盖”“全面”“实现”“达到”“取得”“跨越”“超越”“突破”“显著”“成效”“成绩”“运行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稳步提高”“稳步增长”“明显提升”等词来写工作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效;采用“初步成效”“良好成绩”“宝贵经验”“存在问题”“面临困难”“新的挑战”“不足”“短板”“差距”“对照”“按照”“攻克”“实现”“新飞跃”“突破”“发展”等词来写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努力方向和未来设想等内容。
其次,写作要紧扣时代性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中心,适当采用政务语体凸显文章的时政、时效性。在用词用语上,作者常使用公文语体词、新闻语体词凸显单位及领导对时政的关注。此外,工作中的各种事务文书,写作时也常常出现书面语体和演讲语体交叉或借用现象。例如在总结发言、开幕词等书面语体文书中经常使用演讲语体词,在报告类和交流经验类工作总结中也会使用演讲语体词。在写作修辞策略上,一般除了采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以外,为使事务文书达到准确、畅达的实用目的,更多的是采用雅语、提宾、重后、分条、提要、引据等修辞方法。也就是用简练质朴的语言达到其实用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在语用上解决宋人李塗在《文章精义》中所说的如下之“难”:“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②陈骙、李塗:《文则·文章精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63页。这其中所强调的“拙”“直”“粗”“质”就是事务文书的用语要求,即行文用语质朴无华、简洁凝练、严密准确的基本要求。
再次,在写作实践中,由于受特定事件或特殊情况的影响,事务文书语用上常常表现出移用其他文体类型语体词的特点。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总结、计划等事务文书就会使用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公文语体的语体词,也就是出现语体词的“跨体使用”现象。如“根据”“依据”“按照”“ 遵 循 ”“ 坚 持 ”“ 深 入 ”“ 全 面 ”“ 深 化 ”“ 改 革”“ 审 核 ”“ 审 查 ”“ 批 准 ”等 政 论 语 体 词 ,“ 健 康共 同 体 ”“ 生 命至上”“人民至上”“疫情阻击战”“持久战”等演讲语体词,常会“跨入”总结这种书面语体。
三、总结理论性的凸显及其语用策略
(一)明确要求,确保结构丰满
总结与其他事务文书一样,都遵循着“有法而无定法”的原则,其结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一般根据写作主体工作实际,就全局工作或专项工作进行概括。总体要求是紧扣政策、内容全面、精于构思、重点突出、自评恰当、语言精到,写作中把握好客观性、指导性、理论性的本质特点。宏观来看,总结包括标题、前言、主体、落款、日期等要素,而特殊时期总结的理论性,主要是在标题、前言、主体三部分凸显工作背景的特殊性、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工作反思的深刻性。微观而言,特定时期总结的标题一般采用新闻式的标题更为亮眼,以此凸显特定时期的工作成效;前言部分主要通过强调写作主体工作原则、指导思想、宏观背景等提升总结的立意;主体部分则采用能够凸显单位责任担当意识、彰显工作成效的定性判断作为一级和二级标题。
(二)把准时代脉搏,提升文章立意
写作总结要注意宏观结构的完整性和微观细节的准确性。尤其是特定时期的总结,其结构内容安排上要做到“通大体、接地气”。所谓“通大体”就是总结开篇要体现特殊时期、特定阶段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引领性和指导性,也就是开篇写明主体单位或个人开展工作的思想指导和精神引领。如采用“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精神”“根据……的全面部署”等语句开篇。所谓接地气就是指特定时期结合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概括提炼工作主要内容、主要成效、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未来设想,即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分条目凝练其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做的、做得如何、有何经验教训、未来有何设想等内容。
(三)恰当评估,论证自洽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写作总结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总结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发挥效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总结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必有力、言必有用。所以,一篇好的总结,往往都具有内容充实、观点鲜明、亮点突出、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支撑有力等特点。要写出这样的总结,首先要深入实践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要对所收集的材料精心安排。也就是朱光潜先生说的“给它们(材料)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①朱光潜:《谈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页。。意思就是选用、安排材料使其“活起来”。其次,主体内容组织安排要处理好具体做法与经验抽象、叙述与议论、感性认识与理性升华之间的关系,要旗帜鲜明地呈现各项工作的主要成效、定性判断、理论认识。这就要求写作者掌握工作的全局和重点,广泛收集材料,并在横向或纵向比较基础上做到心中有底,才能对工作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也就是要“知己知彼”,才能做到自我评价客观、分析证明自洽。写作时组织和使用的实例、资料必须是第一手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准确和有力。总之,准确客观的评判、严密自洽的论证和典型有力的支撑是确保总结理论性的基本要求。如下材料(材料三)作为某政府单位的“十三五”总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材料三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和既定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主动担当,切实作为,科学统筹稳增长,繁荣发展惠民生,扎实推进税收改革、生态环境治理、脱贫攻坚工作,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取得战略胜利。
一、促农助农,农业发展质效并提
二、招商引资,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四、环境整治,山青水绿持续改善
五、筑牢底线,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六、抓实党建,基层基础日益巩固①以上六个一级标题是该总结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成效,每个标题都是对各专项工作概括和定性判断,各标题统摄的内容就是具体的数据和事例,用以支撑和证明各标题表达的判断或观点,限于篇幅,具体内容省略。
回顾过去,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比优秀,我们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十四五”再创佳绩,以……为指导,在……引领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着力从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
这篇总结采用的是机关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常用写法。文章开篇凸显出单位的思想意识;主体部分结合本单位主要工作,旗帜鲜明地在标题中展示其工作内容及成效;结尾部分采用激励与展望未来的方法,能够起到提高认识和思想号召的作用,同时这种结尾方法与开头形成了良好的呼应。
(四)使用政务、新闻等多种语体词,凸显总结的思想性
为了凸显总结的思想性,特殊时期尤其是面临疫情、重大任务等考验时,行文用语上常采用政务、新闻和科技语体词,以凸显总结单位及领导的政治站位。如常用“攻坚克难”“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团结奋进”“统筹”“谋划”“全力”“稳定增长”“稳步提升”“高效”“高质”“契机”“狠抓”“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健康扶贫”“两学一做”“三免一减”等政务语体词凸显总结的政治思想性;有时也根据单位性质及工作实际,适当采用“横比”“纵比”“环比”“恩格尔系数”等科技语体词及行业术语概括工作成绩,使单位的工作成效及单位的工作认识在总结中得到升华。如某政府部门表述其机构改革工作可用“瘦身”“消肿”“挤压”,表述扶贫工作常用到“输血”“换血”“造血”等科技语体词,表述改革成效或新事物出现增长迅猛往往会用到“指数式增长”“虹吸效应”“连锁反应”“蜕变”“涅槃”等专用术语。这种用词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还能增强其思想性。
(五)语言准确精当,增强文章表现力
文学创作很多时候追求“文简意丰”,由于总结与文学作品相比具有更加明确的实用目的,所以,语言应用上特别强调简洁凝练,力图做到“言简意赅、意达文止”。总结的用词用语虽不像古诗创作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总结写作要求用语精当准确,切不可盲目贪大求全、不得要领。写作时内容篇幅、用词用语主要结合写作主体单位、部门实际情况,根据总结所涉及时间的特殊性,精心组织安排内容,自我判断评价用词恰当,论证支撑言之有物,经验提炼言简意赅,理论升华文笔有力。
四、结语
总结的主要目的是以理论阐述揭示工作规律,提高自身和他人的工作认识,提供改进未来工作的理论指导。要实现这一目的,就不能是平铺直叙地把各项工作简单罗列出来,否则这样写出来的总结就如一堆“无机”材料拼装起来的“人造物”,虽有形而无神。相反,好的总结应该是采用精选加工过的“有机”材料,使其有生命,“培育”成有生命的文章——“有机论文”①按照刘军强的说法,“有机论文”是指论文的各个部分可以通过网状、立体结构形成非常坚固的连接体。即任何一个观点都能够有理由来支撑,理由则须有证据来支持。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89页。。要写出“有机的总结”,除了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规范以外,在文章的总体架构上要遵循这样的逻辑顺序:前言部分亮出总观点,即在前言综述里写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认识、工作成效;主体部分用分论点支撑前言中的总论点,即主体部分要围绕前言的总体评价,通过标题或各部分开头段落呈现工作业绩或工作亮点,证明总论点的正确性;每个分论点又需要用数据来证明,即在主体部分以数据、事例和比较来支撑分论点。这样才能让总结成为“有血有肉”的活文章。如前述材料三就是这种写法的例子,前言部分开篇写明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精神,随后亮出总观点即对主要工作成效的判断和评价;主体部分每个一级标题都是一个分论点,也就是对各主要工作的定性判断和认识;结尾采用概括性的话语引出自身对工作不足的认识和未来的努力方向,这样既做到了首尾呼应,也使文章显得完整丰满。
写作总结,行文用语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质朴无华、准确简练、清晰畅达。这种实用事务文书写作的原则要义,刘勰早在《文心雕龙·书记》里就指出:“观此众条,并书记所总。或事本相同,而文意各异;或全任质素,或杂用文绮,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并有司之实务,而浮藻之所忽也。”②刘勰:《文心雕龙》,王志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314-315页。对于常用的事务文书总结而言,写作时还要践行唐人刘知几所倡导的“文约而事丰”观念,即内容上把工作全面概括地凝练出来,语言上又不拖沓冗长,数据事例的支撑尽可能全面丰富。
尽管写作总结要遵循语言平实、表达准确、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基本准则,但实际写作时只有做到“因时、应势”而为,才能写出富有理论性的总结。即按照特定时期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影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思想引领,结合单位实际及工作内容提出理论观点并深入论证。此外,还需根据汇报类工作总结、报告类工作总结、交流经验类工作总结的不同侧重,对自身工作进行全面认识、细致分析,做出客观、恰当、得体的评价,从而确保“文体相协、文达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