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

2021-11-21李怡双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乒乓球院校技能

李怡双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技能型、操作应用型职业劳动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还要强化训练职业劳动者所需体能。按照现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指导纲要,体育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一般会持续2年(通常高职学制3年,2年在校学习,1年岗位实习),高职学生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均需参与体育学科学习。乒乓球是我国一项全民性的竞技体育运动,具有极高的普及率,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乒乓球教学也是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重点科目。尽管在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水平极高,始终稳居世界前列,但高职院校的乒乓球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 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乒乓球训练意义不明确,乒乓球教学课沦为休息课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校录取的最后一批学生。总体而言,学生对于体育教学以及乒乓球学习训练的目的比较模糊,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较弱。在我国,乒乓球是群众普及率最高的体育运动,对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从小就或多或少接触过乒乓球运动,很多人都能拿起拍子就操练起来。有的同学认为乒乓球运动就是以玩为主,学生们难免会忘记现在他们面对的是乒乓球教学课程,总认为乒乓球训练课就是休息课、自由活动课,在训练课表现出松散的精神面貌[1]。有的同学不喜欢,就站着休息、聊天;有的同学特喜欢,拿着拍子就开始玩;另外,学生逃课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教师很难用教学的“指挥棒”让这些具有自主意识的“大孩子”遵守课堂纪律、训练规程。

1.2 学生乒乓球运动基础参差不齐,统一教学标准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全民乒乓球运动平均水平较高,我国不仅拥有很多世界级顶尖选手,而且民众的乒乓球运动技术也极富水准。但对于刚从义务教育阶段步入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其乒乓球运动技能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学生水平极高,在乒乓球教学中被教师当作辅助教学的助教,指导其他的学生展开训练;而有些学生从小很少接触乒乓球运动,连正确握拍姿势都没有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按课时计划执行,会直接造成高技能的学生觉得太无聊,较低水平的学生觉得难掌握的状况[2]。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们必然对乒乓球运动失去兴趣。

1.3 缺乏标准理论教材指引,乒乓球教学课程目标难规范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大多没有统一的教材,各院校的乒乓球训练教材也一样,体育教育工作者很难找到适合的乒乓球训练课程教材。总体来讲,乒乓球训练课程教材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也缺乏统一的课程规划;第二,教材类型以初级入门教材为主,缺乏高级教材、实战能力提升教材等;第三,现有教材在运动能力培养方面不完整,各有偏颇。

没有理论教材做指引,导致课程目标难以明确,每个教师都按照自己认识的乒乓球运动带领学生完成训练教学。每个教师的教学目不同,有些教师也没有一致的教学理念,通常还会出现教学目标前后矛盾甚至存在以完成课时为教学目的的情况,由此造成乒乓球训练教学目标分散、模糊及内容参差不齐的现状[3]。

1.4 “准备、基本练习、自由放松”三段式教学模式,让乒乓球训练课缺乏活力

高职院校现行的大多体育教学中课程的设计仍然习惯性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模式:准备,基本练习,自由放松。以乒乓球训练教学为例,三段式教学就表现为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准备活动,演示一下基本动作要领;学生分组完成基本练习,这可能会占据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最后自由放松,结束教学任务。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分解示范动作,学生根据示范动作学习并模仿,教师在旁边不时指导一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控制课堂内容和进程,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乒乓球运动这样一项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体育运动失去了挑战性、趣味性,长此以往,难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4]。

2 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有效实施策略

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为指引,培养学生具备职业活动所必需的体能和身体运动技能,并引导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以下对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有效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2.1 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心理引导和体能训练两手抓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导教学模式,教师决定训练内容、训练时长,控制训练目标,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他们倾听教师的讲解、模仿示范动作,接受教师对过程和强度的安排。而职业教育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最为关键的改变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展开。乒乓球教学以训练学生体能和运动素养为宗旨,教师的课程安排、训练计划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调整,在课程结束时,保证不同乒乓球运动基础的学生具备学科教学目标规定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要求[5]。

在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应从心理引导和体能训练两方面着手,通过思想教育教导学生明白体育训练对未来的职业工作以及对整个人生历程的意义。通过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使学生具备未来职业劳动所需的体能要求。此外,体育运动,尤其是像乒乓球这样普及性较强的运动,可以作为每个人的运动爱好,成为个体健康生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

2.2 着力人才建设,培养高水准的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

在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的执教教师应该是专业的体育教师,且应该是较专业的乒乓球教师。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有些高职院校,没有自己专职的乒乓球教学教师,有些院校外聘教师,有些甚至干脆用其他专业的年轻教师。缺乏体育教学专业人才,包括乒乓球教学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现有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打造业务水平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6]。对外聘专业体育教师,加强管理,以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为基本考核目标,完善外聘专业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并建立适当的薪酬与考评结果相匹配的机制。通过新人才引入,提升现有队伍的能力,规范外聘队伍管理,打造一支拥有较高水准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队伍。

2.3 发挥集体智慧,制定课程标准和学生评价标准,构建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规范

相对于体育教师各自为政,集体制定课程标准和学生评价标准的体育学科教研小组的通力合作,能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既有利于教师个体的发展,也有利于稳定整个学院的乒乓球教学水平。同时,采用集体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体能技能评价更加客观、全面,高职院校输出的毕业生会有稳定的运动体能技能水平。

此外,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化、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机制。评价要关注过程,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运用、意志情感表现等。如应关注学生在训练中是否积极投入、不畏艰难、意志坚定、主动改进技能等。不必统一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但应关注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体能技能发展。

2.4 创新课程设计,以活动式、情境式教学为主,以竞技代替常规训练

大多数乒乓球教学形式仍然习惯性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自主练习的模式。课堂情绪难以调动,学生会逐渐厌倦课程。

乒乓球教学应以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模拟活动、主题活动或其他实践活动,以竞技代替单调的训练。活动式教学与情境式教学有紧密的关联,活动式教学离不开情境教学的课程设计。乒乓球教学可以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师生共同营造教学氛围,在设计的场景中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感知体育竞技之美,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共同达成预设的情境或氛围。以某乒乓球教学课程设计为例,教师将课程设计为模拟全国锦标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代表队,通过晋级赛、淘汰赛最后决出冠军小组,并奖励一次体育课外出活动的机会。在这种模拟竞技的活动中,各小组为取得更好的成绩不但会在乒乓球教学中努力训练,还能主动的利用课余时间强化训练,掌握乒乓球竞技技能,在整个比赛进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为了小组荣誉让自己体能技能不断提升。可以想象,这样乒乓球教学课,一定可以达到学科要求的关于学生培养的所有目标,包括体能、技能、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

2.5 加强设施基础条件建设,为乒乓球教学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体育设施的建设。不少高职院校因为乒乓球运动场地不足,运动设施少、陈旧,严重制约了乒乓球教学的开展。运动设施不足,导致乒乓球教学训练中观众多、运动员少的情况发生,为了改变体育设施不足的局面,治本的办法就是从基础建设抓起,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帮助提升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水平。

3 结语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放眼全球,我国乒乓球运动整体水平极高。在这样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开展好乒乓球教学活动,对全民体育锻炼、健康教育及对学生个人职业体能技能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研究、探索提高乒乓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乒乓球院校技能
乒乓球悬浮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拼技能,享丰收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