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训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①

2021-11-21高雪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田径教练员队伍

高雪峰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730300)

田径运动以速度、高度、耐力等特点著称,充分彰显了体育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运动精神。随着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田径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各年龄段社会群体的广泛喜爱。尤其是刘翔“亚洲飞人”荣誉称号的获得,更是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在这些傲人成绩的背后,是运动员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作为一项以体能为主导的竞技类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优异成绩的获取,一方面是来自运动员自身良好的身体遗传因素,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在于长时期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科学、有效的运动训练,能够使田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调整,使运动员能够以旺盛的运动精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投入到田径体育竞技当中。当田径运动从业人员看到近年来我国在田径运动卓越成绩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田径运动员训练情况的理性审视,看到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的各类影响因素,意识到这些因素对我国高质量田径运动储备人才培育所带来的阻碍作用。由此来充分发挥一名田径运动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的分析,为全面提升田径训练质量而献计献策。

1 田径训练影响因素

在整个田径训练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如训练计划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必须在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来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具体来讲,田径训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教练员专业素养

教练员是田径训练的直接引导者、组织者,一支田径队伍能够在比赛中获胜,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的科学指导及长期的科学训练。其中就包括了对田径训练中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分析、训练强度的准确把控、动作科学性的指导、比赛经验的传授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都是来自于教练员专业化的田径运动素养。虽然目前我国不乏大量优秀的田径教练员,但大多数基层队伍受到自身规模及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能力组织和建设高质量田径教练员队伍。大多数基层田径队伍多由体育院校毕业的专业田径运动人才来担任,不仅水平参差不齐,且大多数缺少参与大型田径比赛的经历,只能依靠自身在体育院校所学、所见来组织运动员开展田径训练。这种“有勇无谋”型的教练员,严重制约了我国基层田径队伍训练质量的提升。

1.2 运动员心理素养

田径训练时间长、任务重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广度,在长期单一性的训练中,运动员极容易产生枯燥、倦怠的心理,同时在运动损伤的打击下对田径训练失去信心。尤其是一些青年运动员在刚入队伍时,对自我期望过高,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绩。在这些复杂心理的影响下,田径运动员极容易在训练中产生心理负担,从而抑制了其自身运动潜力的发挥和能力、耐力、技术的锻炼。

1.3 训练方案的合理性

训练方案是整个田径训练工作实践的具体实施规划,对各项田径训练活动的实施情况极具导向作用。方案的合理性、恰当性,直接关系到训练强度、训练方式、训练手段的运用情况。尤其是对于集耐力、强度于一体的田径运动而言,训练强度、运动量的合理搭配更是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个人运动潜能的发挥。可以说训练方案的合理性对训练质量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但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受传统训练思想的影响,个别田径队伍存在“重训练数量、轻质量”的情况,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次数,在高负荷的作用下就能够出成绩,达到训练目标要求。实则这是一种片面的认知,是一种不科学的训练方式,一旦忽略了对训练质量的追求,就容易丢失训练的本质,从而导致教练、运动员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无效的训练上。

2 田径训练质量提升策略

2.1 加强专业教练员队伍建设

在我国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地要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人”倡导,将体育运动发展纳入到各地整体发展规划当中来。尤其是针对田径专业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各级政府要在对当地基层田径队伍数量、规模、发展模式等予以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教练员人才培育机制,在政府的资源调配的作用下,帮助基层田径队伍积极引入高质量教练员人才,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练员加入到本地的基层田径训练当中,借助其强大的田径运动素养、丰富的赛事经验等加强当地田径队伍训练指导的专业化、规范化。同时更要组织现有教练员积极到大型田径队伍当中进行参观走访,学习其先进的训练经验和方式方法,以此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对先进训练理念、训练技能、专业足球知识及技术等进行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教练员自身专业田径教练素养的整体提升。此外,还要积极倡导科学先进设备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打破凭经验带徒弟的传统田径训练方法,在技术的辅助下,促进田径运动员个人运动潜能的发挥,为每一名运动员制订极具针对性的训练规划,使每一名田径运动员都能够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实现个人田径运动优势、潜能的充分发挥。

2.2 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升

心理训练一直以来都是田径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技能训练、身体训练、赛后恢复训练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并且稳定的运动心理素质相对于运动员的其他素质而言,更为关键和紧要,有助于运动员田径运动潜力的充分激发,使运动员始终保持高涨的运动热情。为此,在田径训练中,尤其要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通过比赛场景模拟的办法,来引导运动员形成理性的竞技观,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田径运动中的成败,在坚定训练成效观的基础上,树立对自我的高度自信心,降低消极心理对运动员训练活动所带来的各类不良影响。同时,在日常田径训练之余,教练员要注重组织运动员开展一些娱乐性的体育游戏活动,以此来帮助运动员舒缓长期任务训练所带来的枯燥感和压力感,使其心情得到放松。此外,在对运动员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时,还要注重训练时机的把握,根据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以及情绪、情感变化情况,制订极具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计划,以此来确保心理训练效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在训练开始之前要着重心理训练的开展,通过与运动员进行谈话及训练计划的公示,来确保运动员对整个训练过程能够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2.3 合理规划训练方案

一般而言,训练数量和训练强度是构成运动负荷的两个主要因素。尤其是运动强度,无论是在田径竞走运动还是长跑运动中,都对运动员的爆发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发现训练强度直接影响运动员机体适应性,进而决定训练效果。如若忽视了田径训练的这一特点,只是单纯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那么必然会使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对慢速运动产生适应性,导致运动员爆发力不足。因此,在构建田径训练方案的过程中,要对此提起高度的重视,根据田径运动特征及具体项目运动需求,结合运动员个体运动差异、不同时期训练任务要求等内容,选择最适合的训练强度,再根据训练负荷情况确定训练数量,以此来保障训练方案的合理性。除此之外,作为教练而言,还必须注重训练动作的正确性,尤其是对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更是要对运动员的动作达标提出严格的要求,将动作达标贯穿于田径训练的整个过程当中,严把动作规范关,将动作达标作为提升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

3 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训练质量影响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并非是简单的动作指导抑或是一两次集中高质量的训练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田径运动好成绩的获得,需要在各方的通力配合下,经过长期、不间断、规律且系统化的运动训练来实现,不仅体现在对每个训练小细节的注重上,更是一个长期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只有在训练质量意识的引导下,切实注重训练质量的提升,并为之制定具体的措施、要求,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够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并且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田径运动训练影响因素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的,应结合运动环境情况,不断加强对训练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来制定出极具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完善策略,以此来降低不良因素对田径训练的消极影响,确保训练效果达标。

猜你喜欢

田径教练员队伍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