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的实现——慢病智能干预和控制
2021-11-21黄国强
赖 敏 黄国强
“体医融合”的实现——慢病智能干预和控制
赖 敏1黄国强2
(1.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2.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文章对我国慢病防控发展脉络进行分析,探讨体医融合实现的最佳路径方法,认为在“互联网+智能化”时代,智能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体医融合的实现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运用智能的方式实现体医融合慢病防控,将对慢病发展起到更好的干预和控制作用,促进国民体质健康,大大降低慢病患病率,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大有可为。
体医融合;慢病;智能;运动干预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1]。由此,“体医融合”理念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一理念必将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政府不断出台健康中国有关文件,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指明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径,尤其是将体育运动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如何将“体医融合”理念同智能运动干预和控制相结合,以更好的发挥“体医融合”在慢病人群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目前研究的一项重大难题。在慢病患病不断攀升、健康中国建设、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探讨智能化运动干预和控制在“体医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对促进“体医融合”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为“体医融合”与智能化运动相结合防控慢病提供理论参考。
1 体医融合与智能运动
1.1 智能运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跃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和智能终端迅速崛起,“互联网+智能化”时代悄然到来。在“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运动健康促进进行指导、监控、跟踪,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2]。近年来,许多欧美商业巨头如苹果公司、微软、Nike公司等纷纷加入智能运动服务行业的研发,介入人们的健康健身运动,E-HEALTH等现代化的科学概念逐渐在健康运动领域流行并得到广泛的认可[3]。智能化运动健康发展至今已经具备有相当完善的健身指导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其高度集成健康体征参数测评、健身管理方案生成决策支持、运动干预方案指导和效果在线反馈等技术为智能化运动提供了运行可靠、健身科学、数据安全的智能化运动管理环境。
智能运动干预和控制是指通过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整合等现代化技术的智能设施设备对使用者的运动时间、强度、频率、方式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方法。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智能运动主要依赖于可穿戴式的移动运动监控设备、智能运动手机APP等智能化手段进行科学运动实现的,智能运动具有智能传感、数据处理、信息交互的优势,在及时了解用户身体健康数据同时能够智能化的给予用户以科学的健身指导,使健身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4]。除此之外,通过一定的信息交互技术、社交软件的介入,用户还可线上与他人分享和探讨运动,从而影响健身人群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决策。
智能运动作为“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产物,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民众广泛认可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在运动健身领域内发展已相当完备。目前,运动健身已经告别过去单纯的健身方式,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已逐渐走向更为宽阔的领域,基于智能化运动干预和控制的健身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运动健身的主要发展趋势。
1.2 体医融合与智能运动
体医融合自2014年上升到国家健康发展战略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结合当下我国慢病高发国情的慢病防控理念更是深受广大民众认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体医融合慢病防控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因素有:缺乏民众健康宣传教育,导致慢病知晓率较低;慢病患者虽得到了一定的运动健身指导,但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监控和指导不足,导致运动健身效果不佳,病患病情恶化;慢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数据整合监控不到位,导致高危人群转化为慢病人群。因此,研究认为,实现体医融合慢病防控效果理想化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实现资源整合利用,智能运动干预和控制作为高度智能化和科学化的运动健身指导方式能够为体医融合的实现提供诸如低成本健康管理、个性化运动干预指导、安全隐私保障等方面的保障。采用智能运动干预和控制实现体医融合慢病防控其主要优势有:信息化科学化程度较高,能够实现实时对慢病康复人群或健康促进人群进行运动干预指导和监控,使运动干预更具有科学性;数据整合处理反馈技术和交互技术能够为参与智能运动的人群进行健康监控,并提供线上交流的便利,提高参与人群的健康认知和经验;高度的智能化和科学化为体医融合人群实现提供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干预过程风险预警提示、运动跟踪指导和运动方案改善等运动健康服务;通过智能信息传媒的便利,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势宣传相关的慢病防控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民众慢病知晓率,促进体医融合的理论宣传。
智能运动的优势结合体医融合慢病防控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对慢病患病起到控制作用,其理论研究较为完备,部分地区业已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体医融合的实现采用智能运动干预和控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推广实践。
2 慢性病实现智能干预路径
随着“互联网+智能化”的不断高速发展,健康促进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尤其是智能化电子设备等便捷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基于智能化操作平台的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都为大众的健康促进服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应用平台。研究证实,智能化相关技术应用于健康促进领域有助于促进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慢病防控领域实现智能化干预成为当前提高慢病防控质量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1 慢病智能预防
慢病的预防重于治疗,中医“治未病”思想是慢病防控的重要内容[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从而提出了防治疾病的“治未病”理论[6]。慢病一旦发病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慢病的预防在降低慢病防控中的地位尤为关键[7]。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和长期实践经验证明:慢病防治必须坚持以一级预防为主,一、二、三级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国内慢病预防主要是依托于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从医学角度通过健康体质检查、慢病健康教育等线下的方式在社区开展慢病预防工作。就目前国内慢病高发态势来看,采用传统的疾病预防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慢病的预防需求,因此,慢病的预防急需采用更为科学、更加先进的预防方式来提高预防效果。
慢病预防中实现智能化可以通过大数据整合、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互联网交互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国民慢病预防能力,预测慢病发病趋势做好应对措施,同时线上的宣传能够扩大慢病健康教育宣传覆盖面,提高国民的慢病知晓率。慢病的智能预防主要涉及:(1)智能化的健康教育宣传,依托互联网信息化开展慢病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慢病预防意识,Web等交互软件的应用使更科学、先进的慢病预防理念得以推广;(2)智能化运动健康促进指导,线上对慢病高危人群、慢病前期人群进行智能化的运动健康促进指导,促进慢病一级预防;(3)用户健康数据采集,通过智能化大数据分析预测慢病患病风险,提高用户的慢病防范意识,达到“治未病”效果;(4)智能化可移动终端帮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慢病预防知识,使慢病预防知识宣传不再停留在现实中,居民能够更为便捷、及时的了解慢病预防知识。
2.2 慢性病智能治疗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我国慢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6%,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8]。目前慢病已近成为国民最大的疾病负担,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住院率高、门诊报销低、药品不足、依从性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9]。以往慢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依靠药物延缓慢病的发病蔓延,对患者缺乏更为全面的慢病康复指导,疏于对患者的监控和管理,导致慢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认为,在体医融合背景下,将慢病的治疗同智能相结合,有助于达到最佳的慢病治疗效果,给慢病的治疗状况带来较大的改善。慢病智能治疗与传统慢病治疗的区别有:(1)应用最新的智能手段于慢病治疗中,缩短病患与医院之间的信息鸿沟,病患通过智能设备及时与医院、健康促进机构交互治疗信息,提高慢病患者远程治疗的效果;(2)以往慢病患者通过门诊等医疗程序实现慢病的治疗,但智能技术支持与应用下,患者通过电子档案、远程诊断等方式可免于医院的奔波、避免医生重复性的检查,减少了一些繁琐的程序,尤其是对于一些行动不便,家庭照料不便的特殊病患;(3)在体医融合背景下,慢病采用智能治疗的方式可以降低慢病患者一定的经济负担、减少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强度。
慢病治疗实现智能可以在远程医疗技术平台的基础之上实现。实现慢病的智能治疗应从病人信息库、电子健康档案库、专家知识库、医学信息库、慢病专家诊断、药品信息处理、运动处方库等方面开展实施。首先,通过建立慢病病人信息档案和电子健康档案可以实现慢病患者病情的智能信息处理和病情预测,已做好相关的应对准备;其次,医学信息库和慢病专家诊断可以为慢病人群提供高水平的诊断保障,在慢病诊断上实现智能;再次,药品信息处理和运动处方库可以为慢病人群提供治疗用药指导和运动处方康复指导、为慢病高危患病人群提供运动处方健身指导以提高机能水平抵抗慢病;最后,慢病实现智能治疗除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先进技术支持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2.3 慢病智能管理
慢病管理是对慢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查,连续监测、评估、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慢病早期筛查、风险预测、风险预警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等[10]。基于国内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下,当前我国慢病管理主要是从慢病信息监测、临床管理、自我管理、健康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慢病进行管理的[28]。研究查阅资料发现,当前我国虽具有较为完备的慢病管理体系,但面对不断变化的慢病病情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慢病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缺少沟通协调;管理工作者工作量大、任务重;动态资料不足、管理资料缺失;缺乏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等[12-14]。针对目前慢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除了巩固现有的有效管理方式外,还要引进学习和更新管理方法,创新慢病管理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慢病发展趋势。
慢病智能管理在国内慢病管理领域研究较少,但国外却已有大量的慢病智能管理的实践[15-17]。慢病智能管理主要是从生物医学的监测、用药以及监督患者执行医嘱、心理认知、社会环境、社会工作等具体的慢病干预管理方式进行智能管理的。其主要优势是:在医学筛查和诊断管理方面,智能化的生物医学检测管理能够及时了解慢病的发生发展,并智能剖析其产生机制,及时作出预防管理措施;在慢病治疗管理方面,智能化能够实时的提供用药管理和慢病患者行为管理方面的指导,提高慢病患者就医效率,对患者的执行医嘱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智能的提示预警;在慢病宣传方面,智能慢病管理能够及时向慢病人群、高危人群提供大量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慢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慢病患者的认知度、防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促进预防治疗;在社会环境和社会工作管理方面,智能慢病管理能够为慢病防控部门提供电子化、信息化的慢病管理平台,能够减轻慢病防控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慢病临床管理的工作效率。
慢病智能管理能够为慢病管理提供全新的管理思路,促进慢病管理模式的更新,使慢病管理更加适应慢病病情多变蔓延迅速的现实环境。实现慢病的智能管理应加强慢病管理的环境,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进一步规范慢病管理体系的制度化科学化建设,提高慢病管理体系科技“含金量”水平;加强计算机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促进提高健康管理平台的共享能力。
2.4 慢病智能监控
慢病监控指对已经知晓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的监测和对患病群体病情的预防控制,将之影响和危害限制在最小范围或最低水平[18]。慢病监控主要是对慢病发病趋势、病因机制、危险因素等致病因素进行监控和对慢病患病人群的病情发生发展、慢病治疗情况等个体化的监控,慢病监控主要有:环境监控、个体健康监控、运动监控、膳食监控[19]。就目前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水平发展程度而言,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慢病智能监控,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难点[20-23]。
慢病实现智能监控与传统的慢病监控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慢病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上,智能监控反馈更加灵敏、监控范围更广;在致病危险因素的监控上,智能监控在一定程度上较传统监控更具有科学性,其监控手段也比传统的监控更多;在慢病群体、慢病患病高危人群的监控上,智能监控能够及时的反馈处理用户的健康数据,生成指导患者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具有较高的时效性。慢病智能监控的实现不仅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更是要提高智能监控设备的可操作性、便捷性。
智能监控慢病能够给慢病的防控带来巨大的变化。实现慢病智能监控,首先,在技术层面上应加快研发便捷的高智能的慢病监控设备,使智能设备更具有科技智能水平;其次,普及和提高智能设备的使用率、使用水平,也可将远程医疗监控设备应用于慢病的智能监控中;最后,加强各区域间的智能联动体系建设,促进智能监控网络的建成完善。
3 结语
面对当下慢病患病率不断攀升和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大众健康促进的需求不断增高,体医融合作为慢病防控的重要方式能够对慢病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
传统的慢病防控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慢病防控的需求,在“互联网+智能化”、体医融合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等智能方式可以对慢病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慢病实现智能预防、治疗、管理、监控需要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其对慢病防控模式的更新具有里程碑式的革新意义;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实现的重要途径,进行有效的实践和探索能够为体医融合的实现积累宝贵的经验,当前体医融合仍属于全新的事物,需要不断探索、完善,不仅仅是需要体育部门和医疗部门的合作,更需要科技为先导、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
智能将体医融合融入到家庭和日常生活中,使健康促进人群获得全面的健身指导和健康支持,实现高品质的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服务,更好的管理人们的健康,最终实现体医融合慢病防控智能化,提升大众体质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4 展望
采用体医融合模式进行慢病的干预和控制,运动健康促进结合医学检查的方式干预和控制,慢病在我国高发的态势将得到较好的改善。在体医融合慢病防控背景下,实现慢病的智能预防、治疗、管理和监控,可以更好地将体医融合融入到慢病的防控中,对实现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A].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全国中医药治未病养生康复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图书编辑与信息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论文选集[C].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2016:17.
[2]李长远.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健康服务研究[D].海南大学,2018.
[3]胡岩.可穿戴式智能体育产品现状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8,37(2):30-32.
[4]汪苗,邢彩霞.新医改背景下城市慢病健康管理问题探析[J].医学与哲学(B),2017,38(2):87-90.
[5]方志辉.探讨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6,13(6):150-151.
[6]张贵平.《黄帝内经》“治未病”重“调神”思想的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
[7]仁菁菁.全科常见慢性病诊疗手册(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8]顾景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营养学报,2016,38(6):525-529.
[9]井珊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0]杨海涛,吕志国,张影,等.国内慢病管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0):147-148.
[11]赵欣.慢病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3):42-44.
[12]王莉.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5):11-12.
[13]刘萍.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132-133.
[14]李友卫.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5]Bruno M,JoelJ,LsabelD,etal.Mobile-health:A review of current state in 2015[J].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2015(56):265-272.
[16]Lee C,MasekM,LanC,etal.Advances in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 using smart phones.Proceedings of the 9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SCIT’09 IEEE Press Piscataway,NT,USA,2009:735-740.
[17]Rashkoveska,IT.,R.Trobec.A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ECG Data from Wireless Body Sensors on a Smartphone[J].MCPRO,2011:3.
[1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综合干预医生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9]王维民,程刚.远程监测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医院,2012,16(6):73-74.
[20]耿明菲.用于智能医疗监控的医疗大数据架构[J].信息技术,2019(3):91-95.
[21]罗文星.嵌入式智能医疗监护系统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7,8(21):26-27.
[22]王璐.基于Android的智能医疗监控终端软件的开发[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5.
[23]高宇.基于ARM和Android平台的智能医疗监控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The Realization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 Intelligent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LAI Min, e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0, Guangdong, China)
赖敏(1992—),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