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妥善处理矛盾与冲突 构建合谐关系

2021-11-21邬建红

小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矛盾家人冲突

邬建红

道德与法治课,是基于孩子一生成长的课程,既要引导儿童过好当下的生活,也要引导他们超越当下的生活,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如果没有对冲突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很容易带来不良后果,短期内会导致关系恶化,影响和谐关系构建,长期会给学生个体的全面综合发展带来极大阻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抓住学生品德培育的关键期,有效防范学生品德发展变质问题,妥善处理好学生遇到的矛盾和冲突,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一、用心沟通与家人的矛盾,让我们的家更融洽

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当中,家人和家庭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是学生最温暖的港湾,家人又是关系最紧密的亲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不仅能够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还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形成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效衔接,培养学生完善的道德品质。但儿童学生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在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一课,我让孩子们讲讲平时想对父母说又不敢说的话,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家庭生活当中和家人存在的矛盾。有的学生说父母不理解自己,总是干预自己的决定;有的学生说父母根本就不爱自己,只知道顾着自己的工作。比较多的学生反映父母不允许他们看手机,平时他们拿到手机刚看了一会儿,就催着他们去写作业,还说他们已经看了多长多长时间了。家长自己呢?手机上追剧、刷新闻、看抖音,没完没了。有时候躲在厕所里,拿着个手机半天不出来,还以为孩子不知道他们在里面看手机。这一典型问题,孩子们只看到了父母对他们看手机的限制,看不到父母背后的良苦用心和担心孩子沉迷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心里产生积怨,从而会和家人生出诸多矛盾,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归宿、精神的乐园。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理性面对,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等到学生表达了自己和家人的矛盾和冲突之后,由这一典型问题展开班级大讨论:父母为什么不让我们看手机或要限制我们看手机的时间呢?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想一下父母这些行为的原因,思考矛盾冲突出现的根源,学生在换位思考当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帮助学生改变片面的思想认知,促进矛盾的顺利解决与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积极化解与同学的冲突,让我们的班级更美好

道德教育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学校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而在这样的学习生活空间当中,学生彼此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同学之间会因为彼此磕碰这样的小事而出现冲突,但是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彼此包容和相互理解,这些冲突都是可以解决的,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紧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因为前后课桌的间距较小,动作幅度大一点就会碰到后面同学的课桌,不像在家里可以坐得那么舒适。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前面的同学嫌前后座位间距太小,要求后面的同学把课桌往后挪一点,后面的同学不答应,前面的同学就用身体往后挤后面同学的课桌,挤了几次后,后面的同学直接拿笔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一阵乱画,两人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互不相让,把原本学习的时间用在了私下的“斗争”中。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同学之间也无法和谐相处,会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和正确学习行为的塑造,影响学生综合发展。教育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生奠定基础的价值观念和思考的力量。针对这样的情况,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为他人着想,换一种处理同学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可能生活中选择一种“好”的生活,即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德性的人。再例如,在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时,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在集体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同学之间要彼此相伴和谐相处,为自己和班集体发展积极努力。让学生勇敢说出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认真思考出现矛盾和冲突的原因,结合本课说出自己的反思和感悟,促使学生自觉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不敌对教师善意的批评,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儿童是具有整体生命表现的人,童年是人生之中具有独立价值的时期,每一个儿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有独立存在价值的人。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对学生道德素质和行为方法指引的过程中,有时善意的批评也会引发学生的抵触甚至敌对情绪。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抵触甚至敌对情绪,不仅会影响师生和谐相处,还会让学生滋生逆反情绪,不能接受教师的指导,甚至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学生对教师的敌对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批评教育导致的,那么教师想要消除问题隐患,获得学生的信赖,就要恰当运用批评教育艺术,真正让忠言顺耳,促使学生主动接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指导时,应该做到:重新出发,把对学生的爱作为基础,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得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善意与关怀,从而促使学生接受善意批评,实现师生心理相容;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肯定,给学生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静待学生成长,促使学生积极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做到择之有据,实事求是,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批评教育也需要因人而异,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接受能力,以便寻求因材施教的理想效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妥善处理矛盾与冲突,引导孩子们做人做事更有方法,更有理性,更有德性,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猜你喜欢

矛盾家人冲突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矛盾的我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