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多元支点 发展核心素养

2021-11-21范佳伟

小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跑步动作运动

范佳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助力学生的体育学习,提升他们的运动兴趣,促进他们对体育技术的把握。教师要因生施教,因学而设,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动力,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提升。

一、以音乐为支点,舒缓身心

音乐旋律优美,能振奋人的精神。教师要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令学生产生心情舒畅的感受。体育训练的内容相对枯燥,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借助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能舒缓学生的身心,让各肌肉群更加协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边聆听音乐边跑步,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运动。对于一些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且处于身心疲惫时,教师可以用节奏感强的音乐为他们调节身心,能营造运动的氛围。

体育是学生愉悦身心、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学生通过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舒缓身心。学生受应试的影响,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可以通过运动获得身心的愉悦,让学习变得轻松。当学生缺乏上进的热情时,他们会精神不振,如果听到节奏明快、振奋人心的音乐,他们的情绪就会受到感染,如在学习跳跃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播放轻快的兔子舞,让学生受到轻松明快音乐的影响,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身于运动之中。学生在运动中产生疲劳时,可以通过音乐调节情绪、消除疲劳。

很多人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其实体育教学与节奏密切相关,学生的列队报数、跑步的动作幅度只有把握好节奏,才能做得准确、做得到位,才能保证动作的一致性。在体育训练中,教师融入节奏训练,能提升运动项目的趣味性,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充满奇思妙想,教师要顺应童性,引导学生自编一些运动歌曲,这样学生在运动中变得热情高涨,对体育运动产生热爱之情。音乐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学生听到旋律会跟着吟唱并自动地扭动起来,能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让音乐与体育自然地交融,让学生体会到锻炼所带来的乐趣。

二、以情境为支点,引发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借助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兴奋点,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去模仿、练习,从而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如在学习《攀爬与游戏》内容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游动物园”,模仿各种动物的爬行,交流各种动物的爬行方法,让学生2人或3人一组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练习。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爬行动物,并组织一次“动物运动会”,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示。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只给学生讲解枯燥的技术动作,结果会影响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可以将枯燥的动作融入游戏情境之中,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训练中把握动作要领。如在学习《顶物走与游戏》一课内容教学中,教师创设“穿越小树林”游戏,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曲线走的动作方法,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加以纠误,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开展过“独木桥”、小松鼠“运果子”的游戏,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参与游戏比赛,通过多样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各种姿势地走,能掌握正确的走的动作方法,能走的放松、协调、自然,能促进学生的力量训练,帮助他们形成果敢、互助的品质。教师将活动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去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游戏情境的创设,能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师生在共同游戏中打成一片,这样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与学生一起玩“喊数抱团”的游戏,教师与学生沿圆圈跑步,突然喊出一个数字,学生听到数字后,立即与相临近的学生按数字抱成一团,如喊出“2”,则2个抱成一团,剩下没有抱团的人表演节目,这样的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课前我们常让学生先沿操场跑两圈,很多学生对跑步失去兴趣,其实他们在课间就是喜欢跑来跑去,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田径内容之中,调动他们参与跑步的热情。如开展“大鱼网”的游戏,在操场上划出一定范围的“鱼塘”,由6名学生做捕鱼人,剩余的同学做“鱼”,并分散于“池塘”的各处,在教师发出号令后开始“捕鱼”,被围住的“鱼”就意味被捕捉了,直至将所有的“鱼”捕获为止。通过这个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奔跑、躲闪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提升他们的灵敏素质。

三、以实践为支点,增进体验

体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掌握练习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训练的时间,让他们去细细体会,从而能准确地把握动作要领,突破教学障碍。如在学习《30米快速跑、智取“炸药包”》一课内容时,在30米快速跑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运用动作要点,让他们自然站立,起跑后两脚依次用力快速后蹬,腿向前摆动,两臂以肩为轴,做到屈肘、前后摆臂、大腿高抬,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在讲解30米快速跑动作要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示范,让他们沿标志杆快速跑,在练习中要做到摆臂肩放松、速度适中并跑成直线。在智取“炸药包”游戏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并在场地的四周设置好4个“弹药库”,放置数量相等的海绵包,每组各有一个“弹药库”。

游戏开始后学生到对方的库中取“炸药包”,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多的组获胜。教师针对学生身体尚未定型、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特点,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并在针对性的训练中掌握跑步技能。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行为投入,让他们积极地融入实践活动之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对技能动作的掌握,在自主参与、积极训练中形成深刻的体验。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思考,才能使他们的认识逐步变得清晰、逐步走向深入。

四、以引导为支点,化解难点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要由过去的全程掌控者变成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常以“示范式”“自由活动式”为主要方式教学,前者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却难有动作的创新;后者却忽略了教师的参与,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只会做无关的活动,这两种教学方法都较为极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借助有效的引导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运动质量。只有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体育学习内容产生丰富的认知,可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创新体育活动的方式,提升体育活动的效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拘泥于动作要领的介绍,可以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之间的关联,有意识地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分解动作降低学生的运动难度,促进他们对这些内容的把握。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有时缺乏一定的耐心,教师要通过分解、降低难度的方式引导学生步步学习,促进他们对动作要领的把握。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竞争意识强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对抗训练,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让他们能与组员交流自己的经验与技巧,从而能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把握,促进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顺应生情,为小学生提供合适的支点,以提升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动作要领的把握,从而促进他们运动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跑步动作运动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下一个动作
热天跑步防中暑
不正经运动范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八戒跑步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