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探索
—— 以《财会综合实训》课程为例

2021-11-21李骁寅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实务职业院校实训

李骁寅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引言

国务院在2019年2月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推动“三教”改革的具体任务。“三教”改革旨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其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三者形成教育教学的闭环整体,从根本上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三教”改革落到实处是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统领,教师、教材、教法的革新以课程为依托。本文以《财务综合实训》为例,探索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材形式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一、课程现状和问题

《财会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最后一门综合实训课程,其就业指导意义重大。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在调整和优化,但《财会综合实训》课程一直坚挺在教学阵地上,且教学内容和形式长时间以来没有很大的变化。由此凸显出传统课程和经济快速发展新需要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就业指导意义不强。《财会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学生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最后一门衔接类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但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旺盛的今天,会计专业教学举例十年如一日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学生对其他行业会计处理方式少有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求职行业的选择。该课程教材或实训软件中案例企业的行业性质和规模与高职学生就业目标企业差异较大,就业指导意义不大。

(2)授课形式不灵活。该课程授课形式多数是以一本综合模拟实训教材配合手工实训或利用信息化实训软件实操,仿真企业多以核算业务最全的制造业企业为例,业务多与前置专业课重复,未普及其与其他行业会计处理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会计工作内容,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妨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教师实务能力较弱。部分教师多年未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和培训,缺少最新的实践经验,只能依赖综合实训教材或软件按部就班的传授讲解,难以与新的业务动态和岗位要求结合,缺少生动而有趣的工作实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二、课程改革方向与具体措施

(一)教师是根本

1.专兼职教师联合授课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需要努力打造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双向双融通”通道,互兼互聘。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员工作为兼职教师,是校企有效合作最直接的体现。《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是对职业认知和技能操作水平要求很高的实训类课程,兼职教师围绕企业需求、结合企业工作实例开展教学,真实、鲜活的案例对于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有强大的吸引力,也让整个课堂更加丰富和生动。

2.提高专任教师实务水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必须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可见职业教育作为另一种类型教育应该是与实务工作高水平对接和融合的,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如果授课教师自身缺乏职业经验或经验陈旧,职业教育特色就成为一纸空话。所以,除了教学能力,各职业院校还要加强专任教师实务能力的培养,定期到专业工作一线调研或参与顶岗锻炼。为落实和激励教师自身专业实务素养的提升,建议将每年的实践经历纳入职称评定方案或年终考核项目中。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共同提高。

3.兼职老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职业院校将兼职教师纳入师资团队,加强专任老师和兼职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专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兼职教师传授实务经验,共同开展课程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训实施等工作。构建“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结构化师资团队,吸纳实务工作者的经验和想法,有效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改革。

(二)教材是基础

1.教材结构模块化

与大多数专业不同,会计专业没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每个行业业务不同,会计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模块化教学方法(MES)是根据企业岗位的不同需求设置模块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国内教学研究中频繁出现并且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行业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的理解,拓展就业思路,《财务综合实训》打破传统理论架构,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构建不同的课程模块。通过充分全面地社会需求调查和企业需求研究,选择会计人才需求量大、职业院校毕业生择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建立课程模块,提升本课程的就业指导意义。

2.教材内容体现新要求

课程体系改革持续推进,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专业新要求需要及时融入教材中,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财务会计综合实训》作为最后一门综合性专业实训课,在重构该课程的教材体系时,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行业模块中多层面、立体化、递进式地设置行业简介、业务流程、典型账务处理、特殊税务处理等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行业情况和深度理解会计工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案例等需要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3.教材形式活页式

《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创新教材形式,比如工作手册式的活页式教材。活页式教材的特点是灵活可拆卸,教师与学生可根据教学安排使用相应的项目模块开展教与学。学生实习就业后,也可将与岗位相关的项目模块作为工作指导手册。如果教材需要更新新业务、新政策,比如税务总局税收政策调整或优惠政策发布等,一般装订式教材再版编辑修改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活页式教材可以直接用更新部分替换旧页面。可以说,活页可拆卸式教材使得教材及时反映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成为可能,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便捷性。

(三)教法是途径

1.校企双元协同育人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综合实训》也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而设置的。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正是学生实习找工作的阶段,为培养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可以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和其他招聘单位负责人或业务骨干走进教室讲一节课,亲身讲述不同行业对会计人才素养的具体要求。这既是该课程的行业认知环节,也是一场招聘宣讲会。

2.强化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教师不能围绕着前置课程专业知识反复回顾,而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每组负责将某一个行业概要介绍给其他同学;引导学生认识原始单据,自己动手完成分录填写;提示一个税收优惠政策,学生通过对政策的理解计算应缴税额等。该课程上承接专业课程,下启发实习就业,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实现育训结合、德技并修。

3.探索灵活的线上线下教学形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传播渠道多样化,教学方法也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翻转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探索与《财会综合实训》课程的匹配度,让教学更加立体化。比如利用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软件上传行业简介视频、企业案例文档、财务报告资料等;引导学生通过企查查、巨潮资讯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税务局等网站获取可靠信息,既能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又能提升学生信息搜索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引领下,职业教育实施“三教”改革,需要配备了解专业实务知识的师资,及时更新体现新知识新能力的教材,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出职业综合能力强、胜任企业岗位要求的学生。但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所有专业课、专业群平台课、公共课融合,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整合全部课程,助推学生就业。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实训类课程需要继续探索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实务职业院校实训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