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塑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对策研究
2021-11-21李晓锋李加军程钧令
◎文/李晓锋 李加军 程钧令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滨海新区塑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滨海新区深入贯彻国家和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深化落实国家和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和意见,具备了良好的保护基础。
(一)知识产权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基础实力雄厚、城区建设优势突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持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各方面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2013年,滨海新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专利审查员一期实践基地;2015年,被评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地区、国家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2016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集聚试验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区;2018年,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获批;2019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逐步加强
滨海新区注重司法和行政两种保护手段,注重司法和行政保护合力的形成,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要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宗旨。一是在司法保护方面,构建了以滨海新区法院为主的保护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建立全市第一家“互联网在线庭审诉讼平台”。同时,建立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合作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功能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协调对接,提高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在行政保护方面,滨海新区重点加强了专利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建设,优化知识产权工作法制环境。同时,强调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开展“雷雨”“天网”等联合行动,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项行动”等,重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取得良好效果。
(三)社会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为健全
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一系列“国”字号维权机构相继成立,2014年,中国(天津)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成立,2016年7月,该中心升格为中国(天津)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主要接受并转交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协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援助,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咨询、培训、服务等工作。2018年9月,滨海新区获批建设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19年10月正式挂牌运营,保护中心的建设更好地承接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资源,构建起滨海新区重点产业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便捷通道,对整合滨海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滨海新区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出便利化服务新举措,建立了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制;成立了天津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国际仲裁中心,建立起集行政、司法、仲裁、人民调解于一体的 “1+4”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为滨海新区贸易投资及自主创新营造了规范有序的保护环境。
(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需求不断提升
滨海新区面向各功能区、街镇、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金融和专利实务等方面的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同时,滨海新区的企业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明显提升,企业调查显示,50%的企业希望滨海新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增设政府知识产权咨询机构等要求。
(五)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逐步健全
近年来,滨海新区集聚京津冀知识产权评估、金融、法律、代理等高水平服务机构,依托知识产权出版社、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中知厚德知识产权投资公司在知识产权大数据、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成立京津冀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联盟,以联盟为基础和纽带,统筹京津冀知识产权运营资源,深化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构建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全链条、专业化、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同时,依托滨海新区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构建了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及专利池,提升了滨海新区知识产权整体保护能力,扩大了重点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二、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挖掘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调研了滨海新区重点企业,经梳理,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企业维权难、取证难、判罚难现象突出
滨海新区通过自贸试验区、各种产业园区的制度探索,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但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然有许多改进空间,例如我国法律规定,主张权利的一方负有举证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但企业普遍反映取证不容易,取证和打假成本过高,使得企业在维护自身权利时相当困难。此外,还存在侵权案件往往是集体侵权,取证调查判罚的难度大等问题。总之,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现象在滨海新区仍旧比较突出。
(二)企业缺乏专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滨海新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越来越重视,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不会安排专人(即知识产权工程师)来对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进行管理,一般企业安排法律顾问代为管理,更小的企业往往是由技术负责人监管,这些人员一般都没有经过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很多企业仍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战略意义,较难养成知识产权保护的自主意识。
(三)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人才不足
滨海新区在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和企业知识产权内审方面,存在专利管理工程师不足的现象。在企业知识产权申请方面,代理机构也良莠不齐,难以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渠道和方式,较好地申请和保护其知识产权。在法务方面,滨海新区优秀的知识产权律师相当缺乏,从事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的律师往往并非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业务,在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上有待提高。
(四)知识产权金融相关制度尚不完善
滨海新区在通过金融配置方式支持和保护知识产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脱节,在知识产权的资金支持方面,相关的制度和机构支持政策相对较少,除必要的知识产权融资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有建立保护政策的需求,例如对被侵权人的保险制度等。另外,在知识产权的定价方面还需要再完善等。
三、重点路径突破与目标思考
(一)建设路径思考
一是考虑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形成对创新成果的全流程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质是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同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保护重点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需要保护的链条也更长,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落实过程中,要考虑形成对创新全过程的保护,形成从孵化到转化再到产业化的一系列保护举措。
二是考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重点强化新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应用。目前,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数据资源较为匮乏,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多,而且复杂,知识产权的产权确认、类型划分、产权申请、产权管理和后期维护,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后的保护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滨海新区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侧重于事后解决,对事前预防和事中处理存在短板,随着信创技术、大数据、云网络、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就需要考虑新技术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引领和贡献。
三是考虑以金融服务为纽带,以投资驱动来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金融环境的完善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升至关重要,例如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都能够有效激发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可以以金融服务为纽带,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相关链条和环节的保护力度,这样既能够达到保护的目的,又能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
四是考虑突出改革创新,把知识产权保护融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秉承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要充分结合滨海新区“1+5+1”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升级,强化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创新举措在滨海新区的示范与应用,为滨海新区创建“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设目标思考
在建设目标上,要重点考虑保护机制、保护效率、保护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经过研判,本文提出争取到2025年,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要总体趋于完善,执法协作和快速维权机制要有效运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效率和水平要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要明显下降,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要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普遍提高,率先在全国建成知识产权严格保护的试验田,建成符合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国内一流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四、滨海新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与建议
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目标,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为落脚点,以管理创新为突破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约束,畅通知识产权保护渠道,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严厉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形成贯通知识产权价值全链条的保护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升级相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通,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滨海新区创建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强化便捷化服务,加快构建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一是探索建立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纠纷“协同解决”机制。进一步规范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工作,畅通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裁判的衔接机制,加快滨海新区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知识产权立案协作、委托取证、案件协办、联合执法、案件移送与结果互认机制。加强滨海新区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加快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二是建立多渠道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机制。在滨海新区建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执法维权公益电话 12330、网络、邮件、短信、微信、面访等多种举报投诉渠道。建立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执法维权平台,构建对违法侵权行为“一站式”举报投诉、限时转办、依法办理、跟踪督促、办结反馈和信息汇总的系统化工作体系,实现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案件在滨海新区相关部门的快速移送转办与反馈。
三是大力推进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构建 “一站式、高效率”知识产权保护节点。充分利用国家专利审协天津中心的专利审查优势资源,在快速申请、快速授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作用,构建专利的预审评估、审查、价值评估、运用、市场监督监管及保护的协同工作机制,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高效的解决方案。
(二)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知识产权大数据信息服务中心
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知识产权大数据信息服务中心,鼓励各类知识产权相关信息资源单位相互协作、共享数据,支持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的线下信息渠道与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主体的线上信息渠道的结合,构建完整的 “事前—事中—事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其中,事前保护包括产权战略规划、产权法律查询以及产权申请指导等;事中保护包括侵权鉴定、保护力度分析、产权诉讼以及后续诉讼安排等;事后保护包括相关法律援助、证据支持服务、判例研读分析以及判决后续处理等。
(三)以金融服务为纽带,建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
整合银行、保险、证券等大型金融机构,建立滨海新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加快金融中心业务模式创新,探索投贷联动、产权保险以及产权支持证券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加快推动金融服务中心的具体业务。以实体产业具体需求为核心,加快金融产品设计和业务模式创新,强化对高新企业项目技术引进、产品研发等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保险、担保体系的风险防范作用。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依照国家授权,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融资产品,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构建方便快捷的质物处置机制。支持探索职务发明创造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支持探索国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自贸试验区依法探索设立办事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支持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建立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充分考虑故意侵权(两次以上)情节,执行将法定赔偿额上限提高至800万元的赔偿制度。支持在自贸区探索行政和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取证规则,明确举证责任转移的条件,建立政府、法院调查取证机制。探索推广知识产权律师调查令制度,增加第三方取证机制。探索构建便捷化的知识产权取证与举证制度,充分运用专家辅助人、专家证人、专家陪审员制度,完善侵权案件技术事实查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