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以天津市宁河区为例

2021-11-21◎文/李

天津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文/李 煜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路径。天津市宁河区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坚定践行人民至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战略工程。宁河区以保护和修复七里海湿地保护区为核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卫 “京津绿肺”的生动实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绿色发展的宁河篇章。

一、宁河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举措

宁河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底线、坚定绿色发展、坚持体制创新,以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培育绿色产业等典型举措,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等工作有机融合起来,走出生态促发展、发展保生态、生态利民生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宁河区政府坚决贯彻“两山”理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以保护湿地资源,发挥生态效益为导向,以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同时,宁河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制定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美丽宁河建设纲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等专项规划,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和规划方案。具体而言,宁河区政府实施了历史遗留清理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土地流转规划、引水调蓄规划、苇海修复规划、鸟类保护规划、湿地生物链修复与构建规划、巡护防护及科普教育规划、缓冲区生态修复规划、实验区人工湿地建设规划等十大项目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湿地生态功能有效恢复,“京津绿肺”功能得到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呈现良好态势,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同时,依托七里海湿地资源,推动周边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湿地保护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坚守生态底线,积极铸就绿色生态屏障

天津市宁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底线,制定了 《天津市宁河区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2018—2035 年)》, 合理规划和管控城区绿化面积,积极铸就绿色生态屏障。这是天津践行“两山”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作品。宁河区坚持底线思维,采取“留白、留朴、留绿”的原则,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围绕永定新河林水生态片区定位,通过造林绿化、水系连通、道路建设等,恢复“大水、大绿、成林、成片”的景观特色。在新的绿色发展战略下,重视土地的合理利用,坚持打造绿色空间,规划空间结构为 “一廊两带两片区”,其中“一廊”是与上位规划对应的古海岸湿地廊道,“两带”为区段内沿永定新河和金钟河布局的生态带,“两片区”为三级管控区内的海航建设片区以及位于永久生态保护区内的金钟河湿地片区。通过植树造林,保护堤岸,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条件,打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丰富林水生态效果,提升周边生态环境,突出大林、大绿、大写意的生态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

(三)坚定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因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定意义上可以相互转化,统筹协调两者关系最关键的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宁河区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和谐共生、互促双赢”。一方面,全力推进集约发展。通过紧跟乡村振兴战略步骤,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农旅产业。围绕七里海湿地附近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美丽新乡村,有效发挥“京津绿肺”的生态效应,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另一方面,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生态旅游区的辐射效应,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使生态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宁河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宁河区在保卫 “京津绿肺”的生动实践中,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补齐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短板、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了宁河智慧,提供了宁河方案。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呵护绿水青山,切实增进人民绿色福祉,宁河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坚持生态环境科学化管理。明确生态环保责任人、责任区,筑牢生态环保责任链,所有水域实行 “河长制”管理,所有林木植被区域明确管护人,多措并举使宁河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实行生态环境网格化管控。充分发挥“河长制”管理作用,加大对河道生态修复,条块管理和系统管理相结合,全面禁止湿地水域内的非法养殖和捕捞等活动,将水域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全部纳入网格化管控。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民生领域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通过实施巡护防护、引水调蓄、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全力打造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绿色满意度和获得感,使区域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增进人民的绿色福祉。另一方面,落实土地流转、生态移民等生态补偿机制。以提高流转费的形式,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态补偿。让老百姓从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管理中切实受益,如通过护林员、自然保护区监管员、解说员等方式增加收入,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群众经济增收的双赢功效,才能让其真正体会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意义。

(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理论上,“两山”理念蕴含着矛盾分析方法和处理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思维,真正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实践也证明,经济发展如果不顾及生态环保,那么人类必将为破坏生态而付出代价,反之,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和释放生态红利。“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宁河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战略与系统高度呵护绿水青山,严守生态底线,推进绿色产业转型。从和谐与共生角度呵护绿水青山,推进智能转型与集约发展的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其战略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和着力点。宁河区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迈出稳健步伐,通过深入实施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铸牢绿色生态屏障,并密切对接天津海岸线生态综合治理与保护等大型工程项目,打造“湿地水乡”和山水林田湖草交相辉映的生态“绿谷”,大力发展绿色农旅产业等,从而改善了生态质量,拓展了绿色空间,提高了发展质量和内涵,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态支撑,推动形成了绿色产业转型、绿色财富聚集、绿色经济循环等良好效应,拓宽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宁河区全方位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五年规划,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同时,积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严格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坚持社会化服务常态管护和镇村集中整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环境常抓、常管、常治。宁河区大力补齐生态短板,坚持长效化、系统化治理,对农村环境实行集中连片整治。联合市、区林业等部门,着力做好规划和植树等工作,坚持 “种大树”“植大绿”“见缝插绿”,以村街里巷、主干道路、坑塘沟渠为重点,完成了10个美丽乡村创建任务。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煤改燃和煤改电“双替代”全覆盖工程,完成改燃7.8万户,实施改电1.2万户;高标准建成“四好农村路”47条、95公里,开通优化公交线路21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56户。同时,宁河区全方面实施环境污染整治,建立环境分片区保洁责任队伍,努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垃圾不落地、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实行“厕所革命”,建负压真空环保节能厕所,真正从生产、生活的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宁河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移民,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建设湿地水乡。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乡村生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并致力于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美丽乡村标杆,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新农村。

三、宁河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使命,即“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必须良性互动,从根本上就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二者双赢局面。针对宁河区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结构不协调、产能过剩、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创新驱动力不足、生态产业开发不足、品牌效应缺乏等众多现实问题,面向未来,在统筹生态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时,宁河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面对经济结构不协调、产能过剩、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等问题,宁河区应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以农业为基础、以服务业为龙头、以新型工业为骨干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搭建完整的一、二、三产业链条。首先,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启动实施农业重点项目,建成智慧农业平台、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电商平台、销售平台等。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继续推广稻蟹混养生态养殖模式、林下经济、设施农业等,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任务,最大限度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综合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亩增产、户增收、地增值的经济效益。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和品牌强农战略,发挥百利种苗、换新渔场、天祥水产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七里海河蟹、天河种猪等区域品牌走向全国,创建知名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大区向一流农业强区转变。其次,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动能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提高发展质量上实现新突破。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天津未来科技城拓展区建设。最后,宁河区要强化服务业升级,注重发展数字经济,壮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业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实施华谊物联网创业中心项目,建设经济开发区电商园、电商物流园等,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围绕七里海湿地、蓟运河两条生态带,规划建设一批 “特色小镇”项目,推出田园综合体,推进一批特色旅游项目,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让绿水青山的生态效应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全面带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二)培育特色生态产业,打造品牌影响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绿水青山”不会自动转化为“金山银山”,在立足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必须要综合考量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因素来经营生态,发展绿色产业,借助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等,“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推动生态环境优势向生态经济优势的长效转化。面对当前宁河区生态产业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率不高、农旅产品缺乏品牌知名度等问题,宁河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着力点。第一,大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发展方向,大力培育绿色支柱产业,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第二,打造高端服务业,加快特色小镇、人居环境示范工程等品牌项目建设,结合乡村实际特点,进行精细化打造,创新模式,全方位总体规划各项建设内容,做出规模、做出特色、做出效益。第三,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更新换代,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本土名优品牌和产品,进一步打造品牌影响力。

(三)坚持体制创新,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体制机制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有效实施的制度前提和保障。只有构建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既定目标。为此,宁河区应不断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构建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第一,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明确管理权责,统筹保护修复,实现条块管理结合,最大限度解决好管理界限不清、责任不明问题。由水务、林业、旅游、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相关科研院所、环保公益组织、当地社区等共同参与组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落实各部门责任清单。第二,建立全民参与机制,构建社会共治绿色行动体系。宁河区应引导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树立保护湿地的生态理念,有计划地吸纳村社干部和湿地爱好者开展湿地保护、巡护工作,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同时积极主动地引导社区逐步进行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建立良好的生态保护社区共管关系,积极推动并建立生态保护社区共管共建示范点,带动环保工作有效推进。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充分发挥群众管护作用。第三,完善动态监测网络体系。综合运用地面调查、遥感监测、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组织环境监测和综合调查,加强基础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评价工作。

(四)采取科学方式,以法治思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错误方式和错误意识,宁河区应当依托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积极搭建湿地保护科普教育平台,认真做好生态环保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环保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科学性的认识。对错误的环保方式和环保意识,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去应对和解决。对于政府采取的环保举措和政策要做好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争取达成社会共识和理解支持。鼓励群众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形成常态化管护综合机制。坚持自然保护,科学保护,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不断强化以法治思维、科学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提升宁河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促进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精心呵护好“京津绿肺”这一亮丽的生态名片,全面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