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探究

2021-11-21姚宁萍

当代旅游 2021年31期
关键词:旅游业新冠环境

姚宁萍

豫章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103

引言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创。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为了严控疫情的蔓延,各国对本国居民的出行均采取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措施,这使往年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大规模的旅游人口流动,在当下变成一种奢望。旅游环境的恶化,对旅游业正常发展的冲击是巨大的!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疫情困境中找到发展出路,恢复和重塑旅游产业,是旅游领域各行各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 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为了从根源上切断病毒传播,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实行全民居家隔离,旅游业一度停滞,旅游行业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尽管我国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政府逐步放开对公民出行管控,旅游行业呈现复苏趋势。但由于国外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国际旅游市场严重萎缩,同时疫情在国内个别城市个别点仍时有发生,国内游旅游环境也发生变化,致使不论是“旅游需求方”的游客,还是“旅游供给方”的旅游企业,以及政府监管层面等都对旅游活动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对旅游需求方—旅游者的影响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很容易传播扩散。而进行旅游活动,游客在旅游中的“食住行游购娱”,都不可避免互相接触,甚至是一定程度的人员聚集。如果防范不到位,很容易发生感染,给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出于安全考虑,旅游者会谨慎评估疫情环境下的出游风险,引发其旅游心理和旅游行为等发生大的变化和调整,甚至相当一部分保守者很有可能会暂停一切旅游安排。

从游客的旅游心理角度,出游能否有安全保障成为疫情环境下首要考虑因素。旅游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游客出游的交通方式、所去的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中必不可少的食宿供给等,这诸多方面能否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游选择。在疫情环境下,人们在进行旅游消费时,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考虑以及所涉及旅游企业的疫情防控能力等,均有前所未有的理性考量。据去年到今年几次黄金假期的旅游统计数据分析,不难看出,自驾游、近郊游、本省游等旅游形式市场占比急剧增长,成为当前旅游消费市场主力军。

(二)对旅游供给方—旅游企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旅游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冲击无庸置疑是巨大的。各旅游企业的经营业绩受到重挫,经营收入呈断崖式下跌,面临巨大的发展艰难和生存压力。据统计,2020年初国内为应对疫情,阻断“人传人”途径,全民在家隔离,旅游活动暂停,仅1月24日至2月8日,半个来月时间,旅游业的经济损失就达到三千亿元[1]。许多旅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没有游客,酒店面临关店,旅行社无团可接,景区景点关闭[2]。时至今日,虽然时间已过去近一年半,国内疫情也早已得到很好的控制,旅游活动在政府提振下在逐渐恢复,各地旅游企业也在复苏复产中,但因国外疫情仍然严重,导致国内不时受到输入病例波及影响,个别城市个别点仍时有疫情冒出,如近期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疫情短时间感染链就已蔓延到十多个省,导致二十多个地市存在感染病例。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旅游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知,疫情影响比我们原有预计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要大得多,要想扭转经营困境,必须做好长期应疫准备,内外兼修,主动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挖掘新环境下发展的契机。

其次,疫情对旅游企业大的影响还表现在服务受众上,即旅游市场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往我国三大旅游市场并举的旅游格局,在全球疫情冲击下,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严重萎缩,除了必要的、必要的国家间政治、文化教育和商贸等往来,这两大旅游市场基本上已停摆。而国内旅游市场,受点状、局部疫情时有发生的影响,过去热门、主打的“跨省游”“长线游”“团队游”“网红景点游”[3]等也遭到冷遇。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的巨大变化,要求旅游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营销重点和发展立足点,在夹缝中找到出路,以适应新市场的需要。

再次,疫情对旅游企业的深刻影响还反映在服务接待上对“安全、卫生、健康” 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且潜伏期长,在封闭、大量人口密集的环境很容易发生“人传人”。而旅游企业服务对象来自全国各地,游客来源杂且游客流动性又大,在疫情环境下,要做好监管、防控难度不小,关键是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无疑对旅游企业的安全管理、销售渠道、服务模式、产品设计和结构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政府旅游发展政策和导向的影响

旅游业发展门槛低,创收和解决就业效果却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各地政府系列政策的支持和积极推动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国家之一。正当我国旅游业在政府引导下蓬勃发展、由“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推进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致使我国旅游业发展遭受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冲击[4]。

为了严控疫情,我国政府果断行动,对旅游业由以往 “立足发展”,向“严防控”和“谋发展”两者共进上努力寻求平衡,力争“保发展”和“防疫情”两手抓,一方面,针对不同时期国内疫情特点,对旅游活动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通过采取暂停、取消、延期、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管控、引导和规范国人的出游行为;另一方面,为稳定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业态,应时出台各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减税、延期免息贷款等财政和金融举措[5],帮扶旅游企业复工复产,减轻财务危机。在政府和全国人民上下一致努力下,我国旅游产业快速走向复苏的轨道,但由于此次疫情的复杂性和境外形势不容乐观,政府决策部门势必要有长期抗疫环境下兼顾旅游发展的考量,同时,以往忽视的旅游风险防控问题,也是我们今后推动旅游发展必须要重视和完善的一个课题。

(四)对旅游领域从业人员的影响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诸多行业领域,主要如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店等,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导致从事旅游领域工作的人员数量十分庞大。有数据统计,当前社会10名就业人员中就有1人直接或间接为旅游服务。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庞大,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突出的吸纳就业、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疫情影响下,一方面,出于疫情防控,各省市“限流、控量、保持安全距离”等成为日常行为管理常态;另一方面,不少游客顾虑疫情风险,出行欲望下降,这些因素均导致旅游企业的游客接待量明显较往年下降,经济效益出现较大幅度下行。因为旅游企业大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抵抗风险能力较低,在疫情下,有些小型旅游企业甚至因财务困境面临生存危机。旅游行业的不景气,相对应的是旅游从业人员面临降薪、停职,甚至是下岗、失业的风险,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一长,甚至还可能动摇人们从事和经营旅游行业的信心,影响到今后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壮大,进而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后续发展。

二 我国旅游业升级发展的对策思考

从目前全球疫情形势来看,此次疫情灾害短时间内恐难以消除,我国旅游业要有 “发展与防疫长期共存”的意识和准备,主动去适应当前国际国内旅游环境的变化,化危为机,从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业态经营、旅游企业管理、从业员工培训等,全面升级创新。

(一)旅游产品升级

好的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疫情下,旅游业经营环境本身处于劣势,如果没有好的旅游产品支撑,很容易进一步打击旅游者的旅游信心,加剧整个旅游市场景气愈加低迷的现状。

一是要紧盯国内旅游市场。当前,国外疫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短期难以缓解,这势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制约和阻碍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消费大国和排名世界第四的入境游目的地国,国际旅游环境的恶劣,必然给我国诸多旅游企业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当务之急,这些旅游企业必须正视现实,及时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将服务受众主要转向国内游客,实现旅游消费内循环作为重中之重。

二是要重视产品品质的提升。疫情环境下,游客出行风险意识强且对产品品质有更高的心理预期,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在提供产品服务时,必须转换思维,站在游客的角度重新构建旅游产品,既要注重产品的内质,让游客有一个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又要关注产品的卫生安全,旅游企业必须严格按国家“防疫”要求规范操作每一服务环节,以确保游客健康平安。

三是要重视产品的特色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近些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虽然旅游企业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但每到旅游旺季和黄金周,很多热门景区景点仍是人满为患,“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导致我国的旅游产品发展一直来在特色化和个性化需求满足上明显滞后。疫情冲击下,国际旅游重创,国内旅游市场独树一帜,旅游市场环境的单一化,加上出游率明显下降,这势必导致旅游企业客源竞争激烈,产品是否有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出于疫情风险考虑,游客的旅游方式由传统的因考虑经济实惠大多选择参团出游,现今则多以家庭、小众为单位开展旅游活动,旅游计划可能随时因情况变化而调整变化,交通方式也多选择自驾出行等,这对习惯团队操作和接待的旅游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主动去调整自己的产品设计,加大产品的灵活性,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二)经营管理升级

以人的移动和一定程度的聚集为特征的旅游业,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无疑容易引发群集性疫情感染,因而,怎样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避免过多或不必要的人与人接触,做好分散客流、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以及建立和完善疫情应急机制是当前政府在规范旅游发展和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服务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从旅游企业角度,一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构建和完善网上交易营销平台,大力推广智慧旅游,引导和鼓励游客尽量从平台上进行景点门票、酒店订房、交通购票、停车缴费、网上订餐等行为的操作,避免工作人员和游客、游客与游客过多聚集窗口,导致不必要的人与人接触;二是要重视游客接待量的控制。不少旅游经营环境的空间是相对封闭的,如酒店、高铁、场馆等,人口过多、人流量过大,不利于疫情防控,必须要有所控制[6]。针对此,旅游企业要重视游客数量和游客分流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预约机制,并利用大数据,对游客较多场所及时进行疏导、分散。

从政府层面角度,一方面要着眼当前疫情环境下的防控与发展问题,根据各地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和修正发展重点,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于悲观,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各地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旅游业稳健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有放眼疫后的超前意识和前瞻筹划。此次疫情尽管时间上和复杂性已远超预计,但疫情还是可控的、可战胜的。一旦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游放开,三大旅游市场全面恢复,面对旅游需求的强势复苏,旅游企业能否高质高效复工复产,快速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影响到我国“旅游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员工培训升级

疫情环境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证服务品质,又要做好疫情防控。没有高品质的服务,难以激发游客出游欲望,没有严防控的措施跟进,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旅游企业要在疫情环境下生存发展,必须两手齐抓共管。一方面,重视抓好抓实员工的业务素质。疫情下,游客出游欲望本身就不强,如果服务品质跟不上或没有一个更好的旅游体验,将进一步降低游客的出游需求;另一方面,重视对员工进行防疫宣传和相关规范服务技能培训。当前游客出游的最大顾虑就是疫情安全,旅游企业必须紧跟疫情发展动态,健全完善从业人员的防疫服务制度,如在服务时,认真核查游客健康码、体温和核酸检测报告,提醒和规劝游客戴好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安全距离等。

三 结语

总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下,我国旅游业发展虽然受到一时的强烈冲击,但更要展望未来,一方面立足于当下疫情大环境,创新思路,努力寻求和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旅游经营和就业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疫后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经营的引导和帮扶,重视增强旅游业防范和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和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

猜你喜欢

旅游业新冠环境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