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教学探析

2021-11-21姜云基

当代旅游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游记泰山

易 鸣 姜云基

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2.云南大学,云南昆明 650091

引言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及其用法大多以文言文作载。中学文言文课文在题材上大体分为叙事类、写景类及传记类等几个类别。写景类文言文大致可分为景物视角移动类(如《岳阳楼记》《核舟记》等)与山水游记类(如《桃花源记》《登泰山记》《游褒禅山记》)[1],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山水类游记文言文的教学情况依旧不太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对现阶段中学山水类文言文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教学现状

1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重要性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作为中学阶段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文言文作品中有一定占比,且在部分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也具有一定地位。因此教师对于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是极其必要的。

2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分布特点

中学教材中山水游记文言文的分布特点遵循着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单一景物描写到多种景物的描写,由单一视角到多重视角转换的原则。如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中《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到部编版教材九年级《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以及高中阶段必修一《登泰山记》到必修二《游褒禅山记》均体现了该原则[2]。

(二)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教学的问题

1 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通用单一方法,对于文言文类别不加以区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学生对于不同类别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同质化[2]。中学课程标准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要求。而大多数教师在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讲授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为逐字逐句地带着学生对文章进行翻译,对重点字词加以解释及用法阐述。多数时候,教师认为自己讲授文言文时越细致学生理解得越深刻,殊不知当文章重难点数量增多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也较差。这违背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教学方法[3]。

2 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句俗语:“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抵触心理。

外部环境下,当代学生处于白话文广泛推行的时代中,对于文言文的接触较少,基础薄弱,古代文学常识的了解也相对贫乏;且古今词汇用法差异大,学生下意识认为文言学习极其困难,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实用性需求大于其文化内涵,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不具有突出作用;另一方面,现阶段教材中山水游记类文言文占比小,不被学生所重视;且教师讲授过程中过多的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感普遍较低。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极易受到周围“山水游记类文言文学习无用论”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机械的高压的环境下学生很难去真正体会文言文的美[4]。

在多重因素交织下,学生对于学习该类文章的兴趣逐渐低下,并产生厌学情绪。

二 中学阶段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的教学策略

1 重视教师的引导与主次区分

教师在对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进行教学时应与其他类型的文言文教学在方法上有所区分。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核心在于对于大好河山和作者心境的品味与体会。因此教师在对于此类文言文进行教学时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以《登泰山记》为例,该文章是一篇纯粹的游记。故在对该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重心放在泰山景物的描写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融入文章,代入作者的视角,让学生真正的领略到泰山景色的美好,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逻辑的转变

中学教师在讲授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时要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文言文。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突出特点是对于景物有逻辑,有主次的细致描写。教师应当把握住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逻辑性进行教学。如在《桃花源记》中,作者以渔人的视角切入,按“忘路之远近—从口入—至村落—盛情款待—出桃花源—复寻不得”的一个逻辑顺序进行写作。又如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第一段描绘了泰山的地理环境,第二段开始作者便以他的游览路线作为行文逻辑。自京师出发至泰安而后与好友同登泰山,傍晚方至山顶最后抵达日观亭。当教师理解清楚了作者的行文逻辑之后,以逻辑为核心为学生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对文章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会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极其重要。大多数教师在对于所有类型文言文的教学均采取讲授法,但山水游记类使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时往往并不能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无非便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和不适。

教师在对于此类文言文教学时应多采取诸如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登泰山记》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搜寻泰山的旅游线路,地形图以及文中所设计一些景物的照片,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进行学习后选举出小组代表充当同学们的“小导游”对其他同学进行小组负责文章部分的讲解。灵活运用新课程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方法设计的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调动学生对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习知识与美育并行

新课程要求学生从学习知识向学习文化转变。同时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培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美育材料。

以《登泰山记》为例,教师可在学生对该文章进行学习后用课后作业的方式向学生提出“搜集有关泰山的诗词歌赋”“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大好河山,但文人们偏爱泰山?”“泰山对于中国古人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诸如此类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对学生审美旨趣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

三 学生的学习策略

1 自主探究式学习

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文言文等传统文学的重要性和艺术性,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山水游记类的文言文更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祖国的美丽河山,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动力。

2 积极想象,培养审美旨趣

学生应当在学习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和表达的感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欣赏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并学习优秀诗人作者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载下来。形成自己独有的直观感受。从课本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旨趣,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让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学习不再陌生与冰冷。

四 结语

在当前环境下山水游记类文言文对于教师讲授方法的更新和学生的参与度和紧密合作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和作者们所思所想。其实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以及整个语文课程的美育,归根结底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现有资源和教材以及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5]。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家们笔下的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提高审美旨趣,树立文化自信[6]。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游记泰山
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探析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复数学习中的四个误区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