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1-11-20陈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创造性思维高效课堂

陈敏

摘 要 創设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是个难题,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等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尝试,才能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高效课堂;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语文是一门交流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语文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也更具有创新性。语文的创新性,就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而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想象、设疑激趣、创造情境以及通过竞赛等形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沙漠,荒无人烟的地方,为什么要向这个地方进军呢?”这一疑问肯定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思考人类为什么向沙漠进军?让学生去认识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以及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等,使得学生理解人类需要征服沙漠的缘由,同时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又知道人类采用什么方法去向沙漠进军,以及在防治沙漠化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人类对沙漠的利用,这样,学生就能逐步理解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让学生多思、爱思、会思,在每一次的合作探究学习中,以释疑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实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条件。系统化网络知识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知识的运用,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基础知识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在平时学习中通过书本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社会实践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将语文知识自主编成知识网络,然后参与讨论,以弥补自己在编写过程中的不足。当然,教师应该在学生编写之前先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做法。在学生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形成一致的意见。系统化网络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训练,既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古往今来,科学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们在思维方法上都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实践的探索,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形成新的认识和知识。如常用的思维方法有:1.常规思维方法;2.逆反思维方法;3.发散思维方法;4.聚合思维方法;5.求同思维方法;6.求异思维方法;7.逻辑思维方法等。我们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介绍各种思维方法的作用,并将这些思维方法作为工具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成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智慧工具。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是无本之木,也不是无源之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包含着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知识的阅读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运用也包含创新思维的运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离不开创新思维。例如作文写作,每个人所看到的相同景物,参加过的同样的活动,可有人的作文写得干巴巴的,而有人却写得有声有色,一方面是由于写作的方法不同,但决定性的原因还是有没有运用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求,所以在不同学段都会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如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不难看出,这是在让学生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和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有密切的联系,话题作文的要求是体裁不限,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所以在话题作文教学之前,教师要先告诉学生写什么样的话题,让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指导学生在审题时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挖掘。如在“心事”这一话题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先问学生:“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心事,看到‘心事,你会想到你的什么心事?”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心事,笔者又问:“除了你们自己的心事,你们还知道其他人的心事吗?”学生纷纷回答还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及老师的心事等。笔者又接着问:“除了人的心事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心事吗?”“动物的心事。”“植物的心事。”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祖国的心事、地球的心事等等。其实,这些回答中就已经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此,笔者作了一个补充:选好内容之后,尽量从一个新的角度,表现自己对社会、世界的思考,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受到他人的影响,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立意、选材,最后写作成文。

三、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

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的联系,是创造思维的中心。在语文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好思维发散点,以求得学生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发散思维类型的题目,如采用“发现法”“问题讨论法”等;设计练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作文教学中,可采用“一事多写”“一材多体”等形式。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分析到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就有同学提出疑问:孔乙己究竟是死了还是没有死?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学说孔乙己没有死,兴许还有哪个好心人将他救去也未可知;有的同学说孔乙己已经死了,因为他是被打重伤之后,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的,最终因贫困而死;有的同学说不确定。结果引发了大家关于“孔乙己最后究竟是死还是活”的全班大讨论。最后大家得出了一致的意见:1.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只能是死亡,他的死亡既是罪恶的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也是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总之他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反映了普通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2.文章表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有利于在综合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应按照一定的方法有计划地长期进行,决非朝夕之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努力探索,长期训练,就一定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通联:江苏灌南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创造性思维高效课堂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