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微

2021-11-20杨丽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杨丽莉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当代中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对此,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优化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都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固化,教学能力有限,教学目标模糊等原因,导致文言文教学质量一直存在着许多不足。为有效改善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困境,在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点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理解文本信息

想要有效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就必须先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开阔学生视野,让學生走进文言文的世界之中,了解文本结构,掌握文本背景,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人生经历,文言文中的各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进一步地理解文言文,掌握其内涵,把握文言文的整体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陋室铭》时,教师可以先围绕作者刘禹锡展开详细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在学习以前,我们一起看看刘禹锡是个什么人?他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了流芳千古的名作,对无数后辈造成深刻影响,享誉文坛的?刘禹锡出生于唐朝,从小生活于书香门第,刘禹锡的语言素养极高,曾创作出无数佳作,被人们称之为‘诗豪。因为主张政治革新,刘禹锡被当时的权贵所排挤,无奈被贬,官落通判。一朝失势,难免被人刁难,当地官员只给刘禹锡一间斗室居住,一把椅子、一张床、一张桌子就是全部。在这样的情境下,刘禹锡创作出《陋室铭》,并将此雕刻成碑文,放在家门口。”当学生大致了解了刘禹锡的个人经历与文章创作背景时,就能大致掌握文本信息,代入作者当时的心境,去开展文言文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文章之中的生僻词,帮助学生们了解词汇的正确内涵与用法,便于学生们顺利通读文章。比如说文章中的“鸿儒”“白丁”“案牍”“乱耳”“劳形”等生字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其涵义,再为学生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本的整体脉络,掌握文本结构,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保证后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立场出发,将学生放在首位。和一般的课文相比,文言文有着晦涩难懂的特点。许多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逐步改善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可有效借助多媒体,为课堂增添活力,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慢慢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他们主动走入文言文的世界中,进一步感知文本魅力,欣赏语言艺术,把握文本主旨。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一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三峡的风景纪录片,让学生欣赏三峡的自然风貌,从春夏秋冬四个角度,观察三峡山水的变化。此时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以一个游客的身份,欣赏三峡的四季变换,被大自然的魅力所折服。学生对于《三峡》的探究欲望已经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展课文的教学活动:“同学们,刚才的视频画面,让大家沉醉于三峡的美景之中,对三峡生出向往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文人是如何看三峡的?在他们的笔下,三峡又会是什么风貌?古代的三峡和现代的三峡有何区别?”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带着饱满的热情,顺利投入到《三峡》的学习之中,实现了高效教学。

三、开展诵读训练,感知文本意境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诵读。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意蕴,体会文章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路。文言文是中华古文化的重要载体,文本结构和语言形式和现代白话文存在着诸多差异。文言文独特的美感,需要学生们反复诵读,才能够感受其意境,体会其情感,有效把握其中心思想。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认真诵读,悉心体会,以充沛的情感,进入到文言文的世界中。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在脑海中将语言文字转化成立体的画面,使文字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实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将文言文所营造的独特意境,充分展现出来。如此,学生才能够与文言文实现无距离的沟通,并逐渐爱上文言文,成为文言文的忠实读者。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时。文本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突出了作者浓烈的思想情感,将诸葛亮对于后主刘禅的忠诚之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第一遍阅读,让学生自行阅读,将文本之中的生字词进行疏通,理顺文本的内容;第二遍阅读,则是在教师的讲解以后,进行吟诵,在流畅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出师表》一共包含九个段落,九个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诸葛亮当时的心境是随着文字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不断调整阅读节奏。比如,在阅读第一部分时,这一部分讲述的是诸葛亮以客观冷静的角度,分析当下的局势,为后主刘禅提出谏言,其中既包含对先帝刘备的爱戴与崇拜,还蕴含着对后主刘禅的期冀。学生在阅读时,要保持言辞恳切,语序平稳,同时还带着殷切的关怀;而到了第二部分,诸葛亮开始叙事,陈述与先帝刘备的创业过程,突出其感恩之情;第三部分,诸葛亮则开始痛诉自己,语言催人泪下,令人动容。不同的内容,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从而与诸葛亮产生情感的连接,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把握《出师表》的中心思想,感受其意境,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四、深入鉴赏文本,提升审美能力

文言文凝聚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传递着丰富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承载着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言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接受经典的语言熏陶,不断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陋室铭》时。作者刘禹锡以其豁达淡泊的情怀,应对被贬之后的落魄心境。而其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被人们反复传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文本的含义,了解文本的中心主旨,还要让学生针对其中的名句,展开探讨与分析。“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看到刘禹锡洒脱超然的品格。虽然居住在陋室之中,但是心情却十分豁达,坚守高尚人格。你们认为一个人物质贫穷可怕,还是精神贫穷可怕呢?”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辩论与探讨,寻求人生的真谛,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淡泊品格,感受其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以淡泊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提升专业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去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多元化的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逐渐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鼓励他们勇敢地走入文言文的世界中,积极探索文本,品味文本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绪,掌握中心思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