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师生的科学素养

2021-11-20于萍

求知导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自然科学幼师生科学素养

于萍

摘 要: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时代,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幼儿时期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科学素养的养成主要依靠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教师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者与引导者,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质量。而今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幼儿科学活动目标难以实现。文章针对幼师生科学素养的现状,提出了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师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幼师生;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9-0041-02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公民的科学素养。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把科学领域列为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并指明,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落实中,由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幼儿园科学教育开展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幼儿园由于教师科学素养不足无法正常开展幼儿科学活动。而在职幼儿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很难抽出时间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要彻底改变现状,就必须加强对在校幼师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此,幼师学校必须提高认识,将幼师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上。由于自然科学学科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所以研究自然科学的教学对于整体提升幼师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师生科学素养现状

据统计,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班学生90%以上是女生,且文科生占80%以上。高中阶段过早地进行文理科分班,使得文科班学生的物理、化学知识仍停留在初中水平,而且经过高中三年的时间间隔,学生已遗忘很多知识;而理科生的地理知识又相对欠缺。这就造成了幼师生科学素养的不均衡。

笔者所在学校新生入学后,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发现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他们的科学素养都严重欠缺;学生普遍不愿意动脑思考有关科学的问题,科学知识的储备也很少。很多学生说不出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不知道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说不清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雨后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夏天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等问题。他们承认科学对社会的重要性,但对于科技的发展并不关心。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喜欢在网上查找现成的答案,缺乏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幼师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影响着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发展的高度。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科学素养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

幼儿教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具有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还要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特有的专业科学素养。学生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具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还要具有设计和组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科学实验的能力、制作简单的学具和教具的能力等。

三、幼师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方法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国家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增强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紧迫感,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學”形成合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解读文件精神,明确幼儿科学活动目标

幼师生身在校园,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只是通过教材获得,对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认识不够。很多学生把幼儿科学活动简单地理解为科学知识的传授,没有认识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师必须要讲清《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蕴含的精神,结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实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幼儿科学领域的培养目标不只在于教会幼儿科学知识,更注重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实现科学活动目标,幼儿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必须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创设探究情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只有幼师生领会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才会认识到培养幼师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从而查找自身科学素养欠缺之处,坚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提升科学素养的决心。

(二)学习科技史,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科学精神

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具有正确的科学观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中国古代、近代、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幼师生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通过教学西方近代科技史,学生能够了解西方国家在近代科技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通过讲解外国列强对我国的欺辱和掠夺,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科技落后就会挨打的事实,激发爱国情怀和为祖国学好科学知识的决心;通过介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为提高国民素养,出台了与幼儿科学教育相关的教育法规以及采取的措施,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对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好科学知识的迫切感和责任感。

(三)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学科知识的融合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幼师生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来获取科学知识。自然科学教学内容的选取既要考虑到幼儿教育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又要考虑到科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要更多地选择自然界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打破学科界限,做好知识的融合。教师可采取主题教学模式,即以自然界中某一物质或现象为主题,设计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例如,在“声与耳”的教学中,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与耳朵接收声音的过程作为主线,把与其相关的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在课上,学生既能了解到乌龟没有外耳,内耳位于眼睛后方,蛇没有耳朵,靠下颚骨感知地面的震动;又可以探讨蜜蜂、蝉、蟋蟀等昆虫发声的原理,寻找它们发声的位置。通过这一主题探究活动,学生既可以探究为什么能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为什么狗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又可以分析为什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为什么在群山环绕的地方能听到多次回声,等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听到回声的时间计算障碍物间的距离。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就将物理、生物、音乐、数学几门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了。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了大量的幼儿科学活动素材。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幼师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较多,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对幼儿教师至关重要。难度适中、有趣的探究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例如,“海市蜃楼”是学生都感兴趣的科学现象,都好奇它形成的原因。为此,在“光的折射”教学时,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海市蜃楼”现象成因的探究。为降低探究难度,使学生快速进入探究的状态,教师在课上进行了问题引导:“为什么能在天空中看到地面上的物体?”由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光的折射”,学生很快回答:“是光发生折射的原因。”教师再进行启发:“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是光进入不同的介质中,那为什么在空气中光也会发生折射呢?”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他们会猜想到这与空气的密度有关。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会根据发生“海市蜃楼”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去分析空气密度的变化。他们借助网络资源,利用所学的天文、地理知识去分析、探讨,一遍一遍地画光路图。经过多次尝试,直到得出问题的答案:“海市蜃楼”发生的地点大多是海边或湖边,由于靠近水的空气湿度高、温度低,而上方的空气温度高,这使得空气密度是下密上稀。当光线经过这样的空气时,就发生了下折现象,而人脑认为光线沿直线传播,所以站在地面上的人就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地面上的物体。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发生海市蜃楼的光路图,并进行分析讲解。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价和补充,并告诉学生,通常人们所说的“蜃景”包含两种情形,一种经常出现在海面上的叫“海市蜃楼”,一种经常出现在沙漠里的叫“沙漠蜃景”,它们形成的原理相似,都与空气的密度有关。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还可开展探究延伸,请同学课后画出“沙漠蜃景”发生的光路图。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自信心,也提升了探究能力。

2.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幼兒园科学活动离不开小实验,科学实验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科学素养。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实验内容要考虑到幼儿科学活动的需求,保证其操作简单、安全,具有趣味性。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学会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积累实验素材。课堂上可做的实验很多,如演示“月相”形成的过程,探究“沉浮现象”,制作“巨蛋”,观察牵牛花在酸性、碱性溶液中花色的变化,观察毛细现象、测试水的张力的大小,等等。通过科学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3.组织科学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开展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结合教学,可以开展“科学知识讲解”大赛、“科学小制作”大赛、“科学实验”大赛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强了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结语

幼师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升。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钟 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幼师物理教学为例[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张广琴.《科学小实验课程》对幼师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5):139-143.

[3]陈 瑜.落实幼师生科学教育的迫切性之我见[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3):169-17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备案课题(GZC131702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于 萍(1963— ),女,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学、自然科学。

猜你喜欢

自然科学幼师生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大学自然科学通识课的教学体会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关于幼高师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
幼师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