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阅读,让语文课堂充满理性的光辉

2021-11-20董善良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7期
关键词:礼貌课文阅读教学

董善良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只有把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开发思维,进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辨析,最终达到理性思辩的目的。

一、遵循儿童认知,通过品悟触及文本

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渐成熟。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多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有的文章哲理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形成思辨意识。然而,仅凭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无法深层次体会其内涵,这就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深入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开展思辨活动提高学生辨析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直观感受其中的观点: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旦选错了方向,再自以为是,不听朋友的劝阻,即使前进的速度再快,驾车的本领再大,路上费用再多,也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领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认识主人公固执己见的性格特点。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把这个故事视频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再一次熟悉内容,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这样反复体会,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二、评词析句,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过程。阅读中首先应引导学生学会品词析句,从课文中的词句品味与辨析开始,深入领悟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深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咀嚼文中的“三天三夜”这个词语:在长达三天三夜的时间里大火会烧掉什么?让他们经过思考,能充分认识到“三天三夜”这个词语表示的时间之长。如生活中我们烧掉一幅画需要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物需多长时间?结合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想象提供必要的支撑。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视频片段。烈火焚烧圆明园的画面促使学生想象:烈火在多长时间能烧掉多少东西。最后,再询问学生:三天三夜能烧掉什么呢?就是课文中一个简单的“三天三夜”,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追问与思考,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对比探究阅读,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给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思考,有了不同的答案。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阅读,并且通过思辨来开启阅读之门。教师可以开展对比探究阅读,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在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有效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教学《谈礼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谈礼貌》与《说勤奋》这两篇文章,探寻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的思维指向文本内核。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说勤奋》这篇课文是以名人为例论证取得成就的方法是勤奋;而《谈礼貌》这篇课文是以生活中普通人的日常小事让我们认识到讲文明有礼貌的意义。课文《说勤奋》是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成功源于勤奋,而《谈礼貌》则通过事例点评来说明有礼貌的意义。对比阅读解决了学生认知的困惑,给予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从而发现这两篇课文的细微差别。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

四、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思辨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入课堂,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因为小学生对鲁迅比较陌生,所以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思辨空间。可以将四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并解决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提问引发大家思考,如伯父提出的问题很深奥,作者是怎样回答的呢?小周晔为什么没有见过伯父“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的脸呢?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聚焦文本。接着再跳出文本质疑,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辨。《桃花心木》这篇课文阐述的道理简单明晰,学生在通读课文后立即就找出了有真情实感的话语:“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最终形成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教师再询问学生从中读出了什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讨论,有小组成员认为,一个人只要经得起风雨考验,就一定有所作为;而有的小组成员认为,只有排除生活中的某些不确定的因素,才能培养人的独立与自信。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深刻的思辨过程,有效地培养了辩证思维。

五、通过多元解读,深入启发学生

小学生对一些课文中的景观或者景点介绍,或者是离自己生活年代久远的人与事,没有任何的了解,这就需要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借助信息技术还原生活场景,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这一过程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描写东北美丽景色的文章,如果让学生仅仅从文字层面理解,就难以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为了能把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真实地呈现给学生,并更好地引发學生的思考,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空一碧如洗,傍晚西边的天上有几缕流云这样的情境。课件中展示了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一会儿变成银灰、橘黄,一会儿变成血红的美丽场景,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学生们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色,想象力被激活。原来,被称为北大荒的地方经过人们的辛勤劳作已经变成了粮仓。这样,学生们理解了作者的用意,也随着这醉人画面凝聚了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中的思辨活动能让学生经历理性思考,并产生深刻认识的内心体验,从而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思辨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理性。思辨活动不仅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千姿百态,更能让学生的思维充满理性的光辉。

猜你喜欢

礼貌课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