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2021-11-20郑义朱其志王明珠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产教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郑义 朱其志 王明珠

[摘要]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语境和内涵。农业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须回应解决其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明确、红线贯穿人才培养不彻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建立“三大协同”工作体系、构建“4+”引领体系、创新“五大工程”实施体系、健全“六化推进”保障体系,建设农业高职院校“3456三全育人”体系,实现育人资源和力量全面汇聚,推动学生大国“三农”情怀深化培育、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高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郑义(1976- ),女,江苏姜堰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朱其志(1986- ),男,江苏宿迁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王明珠(1982- ),男,江苏南通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项目“从碎片化到一体化:卓越兽医‘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教思政厅函〔2018〕36号)、2019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立项课题“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YDJ02156)和2020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下‘三全育人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YZD202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47-05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农业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这种类型教育的特殊形态,产教融合赋予了其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特色,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三全育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新时代新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路径。因此,农业高职院校立足产教融合,不断加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农业高职教育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对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高职院校进行“三全育人”的必要性

“三全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多主体、多环节、多要素、多层次的综合性育人模式,是新时代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准绳。

1.“三全育人”是农业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又具有鲜明的行业属性,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使命,培养更多面向“三农”事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是,目前农业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政治意识弱化、理想信念不坚定、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且服务“三农”意识不强,实践创新能力较弱,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与新时代“三农”事业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规格不相匹配。究其原因,根本上是理想信念教育不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红线贯穿不彻底,全员参与不充分、全过程衔接不紧密、全方位推进不到位。这就迫切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破解学生“学农不爱农”的矛盾,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过硬,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三全育人”是农业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应有之义。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现类型特征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它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语境和内涵。通过建设“三全育人”体系,可以为产教融合过程注入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大的育人合力以及丰富的时空场景,有助于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难题,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因此,农业高职院校应在充分理解和把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育人逻辑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三全育人”工作理论与实践应用,将“三全育人”与产教融合有机结合,不断优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二、农业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须回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产教融合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办学水平内涵式发展、现代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无法回避的话题。

1.找准教育目的,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明确问题。产教融合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这三大要素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度融合了企业、行业、市场等要素。因此,农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首要问题就是确立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育目的,真正搞明白“三农”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从而推动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使命”的育人目标。这是农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检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否取得立德树人成效的根本标准。

2.重构育人场域,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红线贯穿人才培养不彻底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这也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农业高职院校在坚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校企“双元”育人过程中,应注重丰富和充实育人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将“十大”育人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思想道德、课程教学、文化素质、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网络媒体等育人场域,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挖掘育人要素、丰富育人内涵、完善育人機制、优化评价激励机制,着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盲区和断点,有效破解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不彻底的问题,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的有机结合,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促进学生德技并修。

3.聚焦短板弱项,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农业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高等阶段的特殊形态,目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等与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还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明显,短板弱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职业生涯教育融入思政元素不足、“三农”情怀培育办法不多等。因此,农业高职院校应把找准和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搭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立交桥”,构建具有农业行业办学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农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三、农业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农业高职院校要想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根据农业行业办学特色,立足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构建“3456三全育人”体系并深入开展实践。

1.建立“三大协同”工作体系,全面汇聚育人资源和力量。第一,校内校外协同。根据乡村人才振兴需要,立足“三农”事业发展要求,将优质优秀农业企业作为“三全育人”的实施主体之一,这是农业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同时,农业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家庭教育资源,建立家校共育制度,并推动“学校—家庭—企业”三者之间有效互动,这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横向断层问题,从而提升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组织管理协同。农业高职院校加强组织管理协同,就是在党组织的全面领导下,紧密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党建+”育人模式,推进党组织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达成从组织管理层面实现育人资源和力量的共享。

第三,教育主体协同。教育主体协同就是要明确各育人主体的职责,并能够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教育功能,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形成整体育人效应,实现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管理、服务等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各环节。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是制订并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并与年度考核、绩效管理、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相挂钩,且把“育德效果”作为全员考核的核心指标,形成倒逼机制,实现教育主体协同。

2.构建“4+”引领体系,不断深化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培育。第一,“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习近平“三农”思想以及历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彰显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独特价值引领力;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针对性。深入挖掘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其贯穿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各环节,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其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打造形成具有农业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的工作格局,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

第二,“四讲+三联系”同心协力。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之中,统筹校内、校外育人力量和资源,不断完善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校内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青年教师先锋讲坛”“名师道德讲堂”“团干部青春讲坛”四讲活动,引领学生深知“三农”、心系“三农”、热爱“三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推进校外农业领军人物联系学校、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联系二级学院、农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辅导员联系班级,切实增强农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动力,破解校企合作育人断档和盲点问题,有效提高学生投身“三农”的意识以及服务“三农”的能力。

第三,“分类+分层”同步推进。一方面,可采用不同教育形式和手段,根据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年级主抓涉农专业思想和专业文化教育,二年级主抓社会实践、专业志愿服务教育,三年级主抓就业创业指导和国家发展规划教育。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常态化开展信仰公开课,引导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充分发挥青年榜样带头作用。

第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线上,利用农业文化的教育价值,定期发布“三农”新语、二十四节气以及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内容,建强网络教育场域,拓展学生知农空间,筑牢学生为农意识。线下,深度挖掘企业、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化校企、校地合作空间与内容,在产教深度融合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生动性。如结合专业建设,与企业、社会共建共享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特色项目,让学生充分品味到“三農”的希望,感受到乡村振兴的魅力。

3.创新“五大工程”实施体系,有力推动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高度融合。第一,实施“思想引领”工程。以党建工作铸魂、思政工作指引为出发点,以大国“三农”情怀培育为要义,以贡献乡村振兴战略为追求,不断深化“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深入实施党、团“三联系”工程(即学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党员教师联系学生;专职团干部联系100名青年学生、学生骨干联系1个团小组、班级团干部联系1名特殊学生),努力将思想引领渗透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坚定学生学农思想,牢树学生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

第二,实施“学风建设”工程。以学风建设行动计划为切入点,着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职业素养教育等改革任务,并注重发挥工匠精神的价值引导作用来破解农业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难题,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优良率、素质教育优秀率以及就业创业优质率等“三率”。同时,可分年级、有侧重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一年级侧重专业思想和行业认知教育,二年级侧重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精神培育,三年级侧重职业选择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三农”知识,历练“三农”技能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第三,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深入根植农业特色文化,通过建设文化育人示范基地,积极营造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开展企业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推动专业社团建设,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一院一品”文化育人项目,不断繁荣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专业特色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职业素质教育学分制和项目化实施,推动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

第四,实施“凤凰学子”工程。依托高水平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积极将农业领军人物以及他们身上富含的敬业专注、求精创新等精神转化为“三全育人”材料,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近养殖户,深入开展农业技术学习與实践,并通过实施“凤凰学子”工程,在各类大赛和为农服务中深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重点培养学生为农服务的技术本领、科研素养和钻研精神,真正实现德技并修。

第五,实施“志智双扶”工程。积极吸引农业企业设立专项奖(助)学金,不断完善多元奖励和资助办法,精准帮扶思想、学业、家庭、情感等方面困难的学生,实现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形成以“农企”助“农生”的资助育人品牌。同时,突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依据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尤其重视关注身心健康、生涯发展、劳动教育等,不断提高资助育人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筑牢特殊学生的爱农情怀基础。

4.健全“六化推进”保障体系,有效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第一,育人制度规范化。紧紧围绕强农兴农理想信念铸魂育人这条主线,健全依法治校制度,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实时监督反馈育人工作各个环节的实施状况;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各种机制,不断提高育人制度规范化水平,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三全育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第二,育人内容系统化。根据农业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解构“十大”育人体系内容,不断深化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和文化育人,将科研成果和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金课”,确保专业课智育与德育双修。紧跟新时代步伐,不断完善育人内容,结合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优良特质,开发文化教育通识课程,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徳技并修、全面发展。

第三,育人载体网格化。牢牢把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把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坚持精准施策,提供靶向服务,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温度。通过建设教育教学一体化信息平台,让学生可随时享受到“指尖”上的高效便捷服务,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时段、全方位,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度。

第四,育人环境优质化。大力弘扬农耕文化,积极引入优秀企业文化,不断繁荣特色校园文化,让校园环境更具“农”字优势和时代气息。进一步优化校园规划建设,突出办学底蕴,彰显办学格局,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传统农业的智慧,也能体验到现代农业的高端。同时,结合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年级特征以及学生个性特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凸显农味、体现农趣、培育农情、激励农志。

第五,育人方式多样化。坚持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创新优化育人方式,使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立体、鲜活,从校内延伸至校外,从课堂拓展至社会,从线下联动至线上,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注重资源优化,深化劳动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专创融合中培育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思创融合中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灵活性。

第六,育人手段信息化。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新媒体矩阵,建强思想引领微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和“三教”改革,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能力,引导开发一批融入思政元素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积极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和泛在学习,促进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参考文献]

[1]任聪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演进、形成原因与未来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1(4):25-31.

[2]冯学会.新时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1,35(1):5-10.

[3]许新国,刘占明,温玲子.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3):77-81.

[4]闫献伟,杨阳,刘忠平.高职高专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92-96.

[5]倪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在逻辑与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21(3):100-105.

[6]董秀娜,李洪波,杨道建.“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三维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51-154.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产教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