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情境下的高中地理“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2021-11-20刘路遥梅惠王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情境教学教学设计

刘路遥 梅惠 王康

[摘   要]文章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开头“洪涝灾害”部分的教学,结合真实情境——2020年安徽省洪涝灾害险情,通过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确定教学设计思路与理念,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加深对洪涝灾害的认识,并能够真正掌握实用的防灾减灾知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设计;洪涝灾害;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1-0087-02

一、背景分析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本条课标并非要求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能夠在教师引导下,对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有一定理解[1]。全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自行选择要教授的自然灾害内容。教师应当让学生准确区分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类活动的强度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教师应营造真实的情境,组织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防灾措施,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要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当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进行自救并帮助他人,开展互救工作。

(二)教材分析

“洪涝灾害”为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的开头部分,从第100页至第101页中间,合计854字符,内容包括3个案例和6段正文。第一节的开头是一个洪涝灾害案例,展示2016年7月武汉新华路体育场积水图片,通过介绍武汉特大暴雨洪涝事件,强调洪涝灾害的破坏性,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例如“武汉这次洪涝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等。案例及相关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接下来为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洪涝灾害的定义、分布及影响因素、危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等。正文中穿插一个小案例,通过展示2013年长春市民在积水路段涉水骑行的图片,佐证洪涝灾害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最后承接正文结尾处指出的“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通过贵州望谟“6·6”山洪灾害的案例,总结山洪的特点,与开篇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形成对比。

本课整体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难度不大,但实用性强,案例首尾呼应,逻辑性强。

(三)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学习过水循环、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自主探索洪涝灾害致灾机制,且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新闻媒体上常有相关报道,中小学也有灾害应急演练活动,所以学生对于洪涝灾害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认识。但是不少学生缺乏系统的探究学习,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内化为个人认知,因此需要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利用真实情境和具体数据,通过问题探究、图表展示、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2]。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洪涝灾害严重程度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性,说明洪涝灾害的危害。

难点:洪涝灾害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设计思路与理念

遵循确定主题—划分结构—过程规划的思路,秉持层层深入的理念,对本部分知识的教学进行设计(详见图1)。

三、基于真实情境的“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区域认知

结合图文资料与中国地理环境特征,认识洪涝灾害的分布,理解安徽省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2.综合思维

从“洪”和“涝”两方面理解洪涝灾害的定义,多要素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从社会和自然两方面思考洪涝灾害的危害;从全球到我国再到安徽省,分析洪涝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和地形的关联性,树立大、中、小尺度的空间综合思维。

3.人地协调观

结合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明确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灾害强度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

通过搜集资料、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提高对灾害的敏感度,掌握基础实用的洪涝灾害防治措施。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预习

教师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编写导学案;组织学生分组,思考在灾前、灾时和灾后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学生活动:结合导学案,进行预习,思考探究题,分组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能够在知识上和心理上为新课学习做一定的准备,“先学后教”模式能够有效助力课堂教学的推进。让学生自行分组并搜集资料,能够锻炼他们的协作配合能力与资料筛选组织能力。

2.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2020年安徽省歙县因暴雨高考语文延期”的新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涝灾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哪种自然灾害?它是怎么形成的,又会对我们人类的活动造成什么影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资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以热点新闻导入,并联系与每位学生都密切相关的高考时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进一步追问,启发学生展开深入思考。

3.新课教学

(1)浅知洪涝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刚刚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今年夏天安徽省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那到底什么是洪涝灾害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展示安徽省气象局发布的新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点明洪涝灾害成因;通过图片对比,简单辨析“洪”和“涝”的区别;最后遵循“成因—过程—结果”的思路,总结洪涝灾害的定义,并根据发生地点的不同,将洪涝灾害划分为平原地区的洪涝与山洪,选取安徽省长江沿江平原地区的洪涝与皖南山区的山洪,通过表格对比两者在历时、流速与危害方面的差异。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总结原因,理解定义,分析表格,找出平原地区的洪涝与山洪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锻炼学生阅读材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辨析“洪”和“涝”、总结定义以及区分类型,使学生对洪涝形成一种基础性的认识,有利于下一环节的深入学习。

(2)深识洪涝

教师活动:结合全球洪涝灾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和地形地势图,分析洪涝灾害发生与气候、地形的关系,得出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影响的结论,分别具体说明这两种因素是如何影响洪涝灾害的分布的。进一步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地形地势图,分析三者关联性,读图归纳出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随后从图中找出安徽,讲解安徽的气候类型和地形,详细分析安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并结合安徽省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情况资料,讨论安徽省洪涝灾害严重程度与人类活动的关联。展示新闻数据,从社会角度和自然角度總结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学生活动:详读图文资料,根据问题要求总结材料。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资料,锻炼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课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增强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安徽省洪涝灾害严重程度与人类活动的关联,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通过从社会和自然两个角度总结洪涝灾害的危害,让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思考问题;通过对我国以及安徽省洪涝灾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和地形地势图的分析,加深学生的区位认知。

(3)应对洪涝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为“灾前”“灾时”和“灾后”三个活动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境下,面对洪涝灾害,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组间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针对灾前、灾时和灾后三个时间段的策略思考,锻炼学生从时间角度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基于2020年安徽省特大洪涝灾害这一时事新闻,将新闻材料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以安徽省的典型案例替换书中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有利于落实乡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真正实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   参   考   文   献   ]

[1]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邹钰.真实情境下的地理教学设计:以“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为例[J].东西南北,2020(4):126.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情境教学教学设计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