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智能财税证书融入中职会计课程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2021-11-20张婷婷蔡宗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财税会计专业

张婷婷 蔡宗模

摘  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中职财务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复合型、智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1+X”智能财税证书融入课程教学,其意义在于,为技能教材的编制提供依据,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平台,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注入新鲜活力,为深化复合型会计人员培养提供一体化思路。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畅,“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强化师生对“1+X”智能财税证书的认同感,整合课程资源,采取线上线下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赛训结合,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1+X”; 智能财税证书; 中职会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5-0059-05

2019年《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揭开了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的培养内容有机融入到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去,通过交融的知识体系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改善学习方式,而且适切现代化企业人才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创业机会。基于此,中职院校实施“1+X”智能财税等级证书制度,既可以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又有利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1+X”智能财税证书的内涵

在“1+X”证书中,“1”为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人力储备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综合性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根植在学历教育基础上,是学历证书的补充、强化和发展[2]。

由于相关财务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校期间面临无证可考的状态。随着“1+X”证书制度的开发与启动实施,对接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第二批“1+X”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由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运而生。智能财税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财税领域,适应于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需求,以核算流程与管理行为智能化为业务基础,以共享化、智能化、专业化为运行特征,以职能升级与管理创新为功能特征的现代财税业态。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重点培养的是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初级证书对应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企业经济业务的一般性处理,因其职业技能要求着眼于基础性、技能性工作,所以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吻合度最高(见表1)。

二、“1+X”智能财税证书融入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为技能教材的编制提供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中,目标是方向,课程是核心,教材是基础。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处理模式下,企业除了基础核算人员之外,更多地需要核算与监督双重具备的技能型从业者,对会计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的等级标准层级递进,可为学校培养人才阶梯式教学标准的设定及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二)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平台

智能化财务时代,工作方式的改变,工作技能要求的提高,财务工具的推陈出新,都会倒逼教师不断加强综合职业能力,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融合更新。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是以现代技术赋能财税领域,通过相关操作平台和财务机器人等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形成中小微企业管家与大中型企业财税外包并举的智能财税社会共享服务体系。它囊括多种智能化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职业素养、岗位工作操作等方面的技能,有利于体现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三)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注入新鲜活力

适应“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企业,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独立、泛在、个性化学习。具体教学组织以会计具体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为导向,通过分析会计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智能财税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仿真式训练,以工作情境中真实的经济业务为背景,运用任务驱动加情景交融模式,做中学,做中练,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可以强化学生对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培育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为深化复合型会计人员培养提供一体化思路

实施“1+X”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不仅是对传统“双证”证书制度的变革,更是对当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财务机器人凭借高效、精准的特点,可替代传统会计岗位所开展的核算工作,因此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转变方向,加强复合型管理人员的培养。对此,中职院校必须要认清发展形势,积极推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通过“1+X”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的课证结合,书证融通,在课程体系当中更多加入办公软件相关课程。财务教学实践过程中,由单一的做账软件转向多種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的运用,真正做到教学内容就是工作内容,教室就是办公室。

三、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目前中职院校的学制大多为三年制,在时间安排上实施“2.5+0.5”方案,即前两年半的时间主要以学校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略加相关实践活动辅助教学,最后一学期为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在校生可根据学校安排或者自己寻找对应岗位进行实践活动[3]。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小型微利企业的传统型会计岗位为主,与现行大数据信息化市场下会计人员规格的需求不相匹配。

在课程设置上,教材实时更新进度没能与现行会计准则同步,很多会计制度准则和税收法律政策的调整未能及时更新补充,容易造成学生的会计信息差。在会计相关课程教材中,教学内容重合度较高,导致教学时长浪费,消磨师生的学习耐性。很多课程的选择难易不均,对标中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员要求存在差异化。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智能时代,学校会计专业没有开设相关信息化课程,学生对目前数据化的财务信息处理方式还仅仅停留在一些诸如金蝶、用友等这样的财务电算化方式处理账务的层面。总的来说,这种课程结构培养的人才还是以传统型会计人员为主,难以满足当下市场对复合型智能化会计人员的需求。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畅,学生实训不够

对于会计这门课程来说,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在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将理论知识嵌入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当中,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态势,共同打造一体化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模式[4]。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理论运用到实践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对职场的体验感。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理论到实践的对接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无法彰显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当下市场上人才需求相脱节,企业对于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及实习活动缺乏足够的热情,两者之间也没有搭建起有效的教学载体。所以,理论与实践不能及时有效结合,“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他们在今后就业路上存在诸多阻碍。

(三)“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培训不到位

在当下的中职学校中,相当比例的中职会计老师是“学校到学校”无缝接合的高校毕业生,没有一定真实的企业财务工作年限,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导致学生所接收的知识不够系统化,缺乏实践上的感观[5]。目前来说,中职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中职会计职业教育的体现相对而言就不那么显著,主要表现在:教师专业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技术提升不够;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实战经验重视不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晋升机制不完善,相关激励措施不配套;“双师型”教师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内容过于表面化。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

首先,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及时与完善,学生完成相应任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节点上,教师对该项任务活动的评价不及时和不完善,经常认为任务完成就结束,没有重视教学评价的深层意义。其次,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对师生的考评形式还是传统的卷面成绩考察教学效果为主,即使是过程性评价也只是占据很小的比例,缺乏其他的灵活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师生在各个阶段努力程度和进步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时候,更多以学校评价为主,第三方评价缺失。

四、“1+X”智能财税证书与会计专业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深刻认识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性,强化师生对证书的认同感

中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国家大力倡导“1+X”证书的重要性,结合当下试点的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实施方案与要求,设定专业化财务管理教程,提高智能财税证书的水准,为培养智能财税人才做好准备。学校应该精准定位智能财税的重要性,准确分析当今社会和企业对财政管理人员需求,适时调整智能财税的培养模式[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该结合当下市场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和期望,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落实培养智能复合型财务人才计划,积极参与试点教学工作,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使学生全方位性掌握财税管理专业知识内容,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谋取有利的竞争优势。

(二)对标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整合课程资源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中职院校应该革新以往的会计教学模式,根据就业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全面设置符合新时代智能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课证融通,强化实践环节,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的需求。根据“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标准,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为了配合职业等级认证试点工作,会计专业教学必须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以会计具体工作岗位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为导向,以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等级认证进行深度融合,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内容,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三)基于智能化教学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运用智能化技术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利用智能化设备丰富财税管理的教学内容,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智能财税管理水平。首先,学校在培训过程中,由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开展财税财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工作中。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一些如学习通、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使学生灵活运用互联网资源学习到智能财税的相关内容,实时了解到国家颁布的最新税法或者制度,整合智能财税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学习专业会计核算技能,将网络上学到的智能财税信息迁移到自己日后学习的相关课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学校可以联合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智能财税技能教学方案,企业负责提供真实的财务操作平台和信息资源,学校结合企业人才质量需求负责教授学生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去企业再进行智能化财务的相关实务操作学习,如此做中学,学中做,满足学生对于财务工作的全面性学习,综合提高学生财税素质能力。最后,要建立智能财税模拟仿真实验室,如ERP沙盘仿真实训系统等。同时,加大对配套专业的财务实训室的建设投入。

(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1+X”证书的实施,也要相应建立起“类型教育”教師的岗位标准,对教师的“X”技能水平列入考核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不定期选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中进行挂职工作,特别是要选派刚毕业、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的教师,在任教前去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使他们在真实场景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把握,以期在后期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中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也应选派出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操作技能娴熟,有较好沟通能力的员工,组成实践教师团队,形成混合双师素质结构教学团队,推进校企教师优化组合。专任教师技能补短、企业教师教学能力补缺,同时发挥资深教师“传、帮、带”作用[7],共同促进学校开展实训工作。

借助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完善教学考评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把教师道德行为规范、日常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创新性研究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且将这些评价内容作为教师获取相关职称、职业晋升等的重要参考材料。通过学生评教、相关职能部门督查、社会监督、基本技能竞赛和抽查、核心专业课教考分离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建立以跨界区域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为辅的开放式综合评价体系,吸收就业单位、实习基地、合作企业、行业专家和家长参与学生素质评价,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这样利于综合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五)产学研用深度合作,赛训结合,助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真正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8]。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企业、学生、教师随着场景的转变而身份互换,企业也是教学场地,师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跟着企业员工学习实践技能;学校既是在校生学习的地方,也是企业员工进修理论知识的地方,员工与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打造“校中企、企中校”的育人场所,真正做到校企合作管理、合作育人、合作成长、合作就业的“四合作”,合理规划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强强联手合作共赢的教育理念。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因为其具有任务驱动+竞争激励的特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9]。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指向会计岗位技能需求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脚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当中,可创设班级—学校—国家—世界这样的赛制环境,层层递进,人人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与竞争意识。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针对性地补缺补差,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

五、结语

在智能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必须顺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充分认识到智能财税的重要性,明确基础教育与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合理融合设置会计行业所匹配的相关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选择灵活多样的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将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机制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当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 2019-01-24.

[2] 孙善学. 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3] 黄俏颖. 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以阳江职业技術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 纳税,2019,13(36):56-57.

[4] 李媛媛.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教学的思考[J]. 纳税,2020,14(3):142.

[5] 张素芳. “1+X”证书制度试点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0):201-202.

[6] 杜美丽. 智能财税证书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财经界,2021(5):169-170.

[7] 陈辉. “1+X”证书制度试点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 时代经贸,2020(11):39-40.

[8] 贺胜军.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商业会计,2018(24):121-123.

[9] 罗飞飞. “以赛促学”模式下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西部皮革,2020,42(2):142-143.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财税会计专业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的创新驱动体系构建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财税补助与研发投入:倒U型关系的检验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
对我国高校财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