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学理论下的绘本教学研究
2021-11-20张晓如
文∣张晓如
一、经典叙事学对小说解读的价值
在小学低段教学以及学前班教学中,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的丰富性以及强大的叙事性成为儿童教学的重要教材类型。在传统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绘本中的精神教育、内容层面的讲解,这对于绘本教学当然是有所帮助。然而,引入经典叙事学理论,重视与回归文本的形式特点,能适应绘本发展特点和教学改革的需求,成为新的教学增长点。叙事理论中提出的叙述者、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序等相关内容对儿童绘本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使教师意识到不仅要注重叙述内容,还要注重叙述形式,帮助教师通过对作品的形式分析来帮助对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叙事学理论与绘本
绘本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串起画面的,通过使用叙事学理论分析绘本,能够更深入地解读绘本,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现代叙事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叙述者、叙述结构、叙述角度、叙述环境。
1.叙述者
在叙事学理论中,叙述者是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叙述者是指作品中,直接讲述故事的人,叙述者是小说叙述故事的主体。叙述角色的人选以及叙事过程,都是由作者决定的,叙述者与作者是不同的概念。叙述者不同于作者,但是又体现着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同时又具有自身的声音。[1]分清楚叙述者与作者,有利于区分文本中角色行为意图与作者真正意图,了解书中声音不一定等同于叙述者的声音。
2.绘本叙事角度
在叙事学中,人物叙事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借用人物的眼睛和意识来感知事情”。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叙事角度分为三个角度,即外视角、内视角和全知视角。[2]内视角即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事者从某个人物的所知所感去叙述事情。外视角即叙述者<人物。在这种视角下,叙述者所知较少,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全知视角也称零视角,在全知视角下,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拥有上帝视角,比故事中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3]了解绘本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可让学生理解了不同人物的心情、处境,带着人物的眼光走进绘本,分析叙述者所见所知所感,进而更直观、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绘本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指的是故事情节的讲述方式,是儿童绘本中常用的叙述方式,通过故事情节或者段落或者句子的重复,增强绘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有利于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盖鸾英将绘本的重复式叙事结构分为并列式重复、递增式重复、递减式重复、连锁式重复、综合式重复。[4]简单总结如下:
编号叙事结构含义1并列式重复用相似的情节故事链接画面。2递增式重复通过有规律的事物的数目或类别逐渐叠加,将故事推向高潮。3递减式重复通过有规律的故事情节反复递减,达到故事的高潮。4连锁式重复又称“多米诺重复”,每个情节具有一定的串联性,前一个人物或情节引出后者。5对比式重复通过大小、黑白、快慢、胖瘦、强弱、明暗、现实与想象等元素的对比, 比较二者的区别。6综合式重复
4.绘本叙事环境
在绘本中,人物的活动通常离不开环境,绘本叙事环境奠定了故事的基调,常以图画或者图画加文字形式出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绘本的叙事环境具有审美功能,丰富了画面,展现和提示了时间、空间环境,还能起到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关注环境有利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叙事理论在绘本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叙事学理论,对于儿童绘本教学,能够开阔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角度,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发现文本的深层次含义,为教学带来新思路。
1.变换角度找叙述者,分析作者立场
绘本通常是以文字和图片串起一个故事,不同的叙事角度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物的处境心情、从而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很多绘本中,我们都会看到作者以书中的人物或者“我”为人物进行叙述。叙事学中叙述者和作者有时并不等同,叙述者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角色,作者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中创造出不同的叙述者,作者可以通过叙述者的观点、做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隐藏在叙述者之后。在传统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常常更为关注书中的人物即叙述者的观点,而往往忽略了作者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分清楚叙述者和作者,在讲解中使学生明白叙述者和作者的观点。
以绘本《都是放屁惹的祸》为例,这一绘本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让读者认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书中借助虚拟动物角色,描绘每种动物气候变暖后的尴尬境地。绘本背后,作者传达的是对全球变暖的关注以及改善当下环境的迫在眉睫。了解书中人物,解读作者所传达的含义,才是完成了绘本的真正解读。
再以绘本《獾的礼物》为例,文中的主角是一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獾,然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獾平静、乐观,拉窗帘、吃晚饭。当獾死去,獾的朋友回忆起獾尽是美好的点滴。如果把故事的思想性停留在獾的乐观、獾乐于助人,还无法还原绘本作者背后传达出来的意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常认为死亡可怕、遥远,还无法区分活着和生命的消亡有什么不同,会觉得死亡离自己比较远,而通过这一绘本我们能传达给学生的是虽然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但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生命充实而有意义。文中这些富含哲理的语言在真正地阐释着獾是如何对待死亡的,是“獾不怕死”背后的意义。因此,教师一是要紧扣主题“生的充实,死的从容”展开教学,各个问题应层层深入,逐渐接近主题。二是要将本堂课作为学生思考生死问题的起点,激发学生接触更多与生死相关的命题。
2.分析绘本叙事结构,进行仿写
在低段学生的绘本教学中,结合绘本中的语言架构、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能够实现读与写的结合。因此,教师对绘本的叙事结构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便可以开展仿写句式或者段落甚至创编。仿写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绘本的语言往往非常简练,常常采用重复的句式和结构。通过分析绘本结构,引导孩子们根据绘本格式进行仿写,能够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我长大以后》为例,该绘本用了并列式重复结构,文中多次出现了“长大以后最好变成什么样?”“要,就像一样。”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句式特点,然后进行句子仿写。还可以进行情节仿写或者故事创编。以《小猪变形计》为例,这个故事讲的是小猪通过遇见不同的动物,改变自己的形态从而寻找快乐的故事,用了连锁式重复叙事结构,具有一环套一环的特点,前一个人物的出现与下一个人物的出现相互勾连。可以设计与故事风格相近的仿写练习,不管是仿写一句话、一段话还是一个情节,都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发现,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情节创编。
3.关注叙事环境,锻炼学生思维
对于低年级的绘本教学以及看图说话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要求。在绘本中,学生往往最先注意人物,却容易忽视人物所处的环境、绘本的空间描绘。教师在绘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的叙事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教师通过把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气氛、人物心理。例如《爱心树下》的整体色调以黑白为主,以寥寥数笔描绘了大树为男孩奉献自我的故事。教师可以借助画面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又如绘本《小狐狸买手套》,绘本中描绘了大量雪景,然而画面却并不让人觉得凋零刺骨,在画家黑井健的画笔下,雪景与文本主题相得益彰,在树林中玩雪的小狐狸,夜幕降临时小镇在雪景的映衬下透出的淡黄色灯光,文末狐狸和狐狸妈妈在雪地上回家等等雪天场景,带着童话般的朦胧美,带着温馨与纯粹,与文本内容一样,让人体会到温暖与浓浓爱意。
4.表演叙事内容
首先,从表演的视角看,叙事文本可以通过表演转化来进行呈现。小说文本中含有多个叙事的视角,学生在对叙事人物理解的前提下,可选取其中一个视角对人物动作、语言等,进行加工并演示出来。结合小说的叙事视角与表演理论对小说进行的教学,对学生把握小说文本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学生通过表演,将叙事语言动作化。通过表演,学生演员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文章具体人物之中,认真推敲、琢磨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需要思考如何将这种气质特征展现出来,例如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来表现。以绘本《法官》为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法官和四个特殊凡人之间充满趣味和讽刺性的故事,对话丰富,场景性丰富,每个角色各具特色,将各个故事用表演的方式进行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要求学生对绘本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动作神态、语言风格甚至心理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把绘本语言用于表演中。
结语
叙事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强调从文本的结构和叙事手法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帮助教师从提高绘本作品理解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绘本内容情节和主题的分析上,对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解读有重要的意义。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时序这四个角度着眼的教学策略,能与传统绘本教学模式相得益彰,进一步提升与完善绘本教学。